快捷搜索:

由“头顶灰锅盖、身披黄麻袋”的巨大变化

 

#秋日生活打卡季#

(3)郑爱芬老师的故事。(本章节是我修改最成功的章节,由600多字到如今的3288字,从可有可无可删的章节到必须保留的章节)

贾葆臻

来自鹤壁郑爱芬老师与皇甫老师相识于2016年。那时她刚当辅导员不久,还是小白一个。在2016年的辅导员培训班上,她听到了皇甫鸿昌老师的讲座,他的“为了红领巾事业献青春,献了而青春献子孙”“做永远的红领巾”深深地震撼了她,也让她萌生了拜皇甫老师为师的念头。于是她电话主动与皇甫老师联系:“皇甫老师,您好,我是一名辅导员老兵,感悟能力不如以前,没有年轻人的机灵劲了,希望您能收下我这个大龄学生。”皇甫老师接到郑爱芬老师电话说:“好,少先队事业是永远常青的,没有年轻、年老一说,因为我们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永远都是鲜红的!”他又对郑爱芬老师说:“少先队是一个传帮带的事业。我老了,但希望你们这些年轻人能迅速跟上来,接好红领巾事业的班,接力传承红色基因,让每个孩子都喜欢热爱红领巾,为党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做一名永远的红领巾。”她听了皇甫老师的话以后,倍感感动,也深受鼓舞。“做永远的红领巾”也成了郑老师人生的追求。

日常郑爱芬老师行走在校园里,她看到那个队员的红领巾系的不标准或者系的方法有错误,她会走上前去,解下来亲自帮他重新系上,然后再手把手教会他;在学校她发现高年级的孩子有不戴红领巾的现象,她前去询问,有的孩子说:“我们长大了,再和小弟弟小妹妹一起戴红领巾,多不好意思呀。” 郑老师说:“我岁数大了吧,我在学校里还经常戴红领巾,我觉得非常自豪,非常光荣,以后我们比一比谁红领巾戴的好看,谁坚持天天佩戴红领巾,你们说好不好?”,队员们纷纷说:“好”,在郑老师的影响下,不戴红领巾的现象不见了。

郑老师学的是音乐专业,在学校教的也是音乐课,因此她经常进行歌曲、戏曲、舞台剧方面进行创作。一次去烈士陵园扫墓,郑老师和同学们看到了一幅幅烈士塑像,在瞻仰烈士陵园的过程中,她和队员们一起回顾了那战火纷飞的一幕幕历史画卷。在和队员交流的过程中,队员们提起了刘胡兰,“⽼师,面对敌⼈的铡⼑,15 岁的刘胡兰不害怕吗?是什么力量让她这么勇敢?”面对队员提出的问题,于是郑老师和队员们讲了刘胡兰的故事,回校后郑爱芬思忖一段时间。如何帮助队员们明白⾰命信仰的力量呢?

回来后郑老师根据豫剧《铡刀下的红梅》又写成豫剧舞台情景剧《傲雪红梅》,并让队员们一起亲自共同表演。在剧中,郑老师设计了儿童团员们操练和一块铜板二个故事,戏中一次刘胡兰为了交党费,把仅有的一个铜板拿去交党费。在剧中郑老师把红色信仰教育和队史教育融入剧中。“顾书记,我也要加入中国共产党。”“胡兰⼦,加⼊中国共产党,你得先把辫⼦剪掉。”“别说把剪辫⼦,就是要我的⼀腔⾎,我也毫⽆保留地献给党……”队员演员们通过自己在表演中亲口说出这些朴素的台词,她们自然而然感受到了刘胡兰对党的忠诚和红色信仰的⼒量。郑爱芬巧妙的把⾰命英雄的故事融⼊⽂艺表演中,引领队员们演英雄故事、唱英雄故事,把一颗颗红⾊的种⼦播撒在他们幼⼩的⼼⽥里。,参加主演的两个小队员,演出中都流下了深情的泪水。

郑老师和中队辅导员的故事。她们学校中队辅导员是班主任老师兼任,而班主任老师几乎清一色是语文老师,个别中队辅导员对少先队并不十分了解,对红领巾光荣感的认识也不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把中队工作做出成绩后,也无法在职称上得到晋升!郑老师对全校的少先队辅导员进行岗位培训,对于热爱红领巾、喜欢少先队的辅导员,更是加小灶,增加培训内容和时间,鼓励这部分少先队辅导员参加市级、省级辅导员说课大赛、辅导员技能大赛、标志、礼仪大赛,其中对于取得成绩的中队辅导员,通过电视台、纸媒、新媒体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和传播,增加她们成为优秀辅导员的光荣感;在每年的教师节,郑老师会请市少工委的领导来学校看望优秀辅导员老师,并给她们献花祝贺节日快乐,扩大少先队辅导员先进性、光荣性的影响力,尽量带动不喜欢少先队的中队辅导员转变思想,让她们最终爱上红领巾、爱上少先队,明白红领巾事业是培养党的事业接班人,关系的祖国未来的大事情。

郑老师每月二次利用周末的时间带着队员们去研学。为了帮助队员们读懂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脱贫攻坚、兑现“⼩康”承诺的“新时代征程”,郑爱芬带领队员们寻访牛横岭驻村第一书记田昕,他驻村的第一个农历新年前,田昕网上直播帮助贫苦户卖粉条,田昕累计卖出了一万六千斤粉条。一时间,他成了乡亲们口中的“粉条书记”;然后教村民做“网红”; 发展特色果木种植。引入合作公司,栽植猕猴桃、葡萄、草莓等特色水果,发展休闲农业;村子还发展起乡村旅游。在田昕和驻村干部的带领下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郑爱芬带领队员们寻访团十八大代表张桂芳,张桂芳大学毕业后有了自己的事业,家乡的村子给张桂芳打来电话,希望张桂芳是否可以回去帮助村庄建设,她思考再三终于返回家乡,被村民推举为村民主任,她在实践中摸索到要发展和依靠旅游业,张桂芳想着,自己的村子是不是可以成为一个网红村。于是她开始联系自己的朋友来村里画画,并保证自己日后一定会把钱补上,对方才答应先画后付。很快村子有钱就将画师的钱补上,原本欠的钱也都还清了,等到没了债务,张桂芳就开始着手安装健身器材、修路、教育、电影院、图书馆,带领村民共同迈入小康生活;郑爱芬带领队员们寻访优秀退伍军人田光;郑爱芬带领队员们⾛进鹤壁市浚县炳良科技园区,寻访“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孙炳良。队员们在现场了解到,孙炳良长期致⼒于帮助残疾⼈创业、就业,与全国30 多个地市的残疾⼈共同成⽴了“中国残疾⼈电商联盟”,以多种渠道帮助贫困残疾⼈脱贫致富。在实地参观残疾⼈⼯作、学习的场所,聆听他们身残志坚、⾃强⾃⽴、奉献社会的感⼈故事后,队员们理解了“不能什么事情都依靠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父亲母亲,在家里⾃⼰的事情⾃⼰做,在学校他⼈的事情帮着做,在社会公益的事情争着做”的道理;郑爱芬带领队员们开展了“红领⼱与⼈⼤代表⾯对⾯”活动。队员们与全国⼈⼤代表⾦不换⽼师⾯对⾯交流,聆听他演唱豫剧《党员颂》,明⽩了共产党是伟⼤的党,理解了中国⼈⺠取得⾰命和改⾰的胜利、抗击疫情的胜利、脱贫攻坚的胜利,拥有现在幸福美好的⽣活,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得来的。这次活动增强了队员们对党的朴素感情和对先锋榜样的敬仰之情。

通过这些走访活动,队员们亲耳所听、亲眼所见,感受到家乡发生巨大新变化,由原来的鹤壁煤城“头顶灰锅盖、身披黄麻袋”,到现在的天跟蓝、山更绿、水更清;感受到祖国取得伟大的新成绩,这一切都是伟大的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

今年七月份我到中央团校参加培训,一个周末,郑老师辅导过的一个队员孙志伟,他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得知郑老师来到了北京,于是他来团校接郑老师及三个同学在市内一起转转,中午品尝北京特色小吃,在饭桌上,孙志伟回忆上学的往事。他上中学学时候,很是挑食,有的时候遇到学校食堂的饭菜不合自己的胃口,当众倒掉,再用零花钱去买零食,被其他学生举报到学校。郑老师亲自找到孙志伟聊天,语重心长指出:“他随意把饭菜倒掉是不对的,即使你不想吃、不爱吃,可以把饭菜分享给家庭困难的同学吃。” 孙志伟很不好意思,和郑老师拉钩说:“以后不会了,您看我的行动吧”。以后,孙志伟果真学会了分享,遇到自己不爱吃的饭菜,就把饭菜分享给班里经济困难的同学吃,自己吃小部分或买一点零食吃一下。孙志伟对郑老师说:“我从那天郑老师和我谈心起,直到今年,再也没有浪费粮食,这个感谢郑老师帮我把人生第一颗扣子扣好呀。”

在皇甫老师的关心和指导下,郑老师在少先队水平上也迅速成长起来。“英雄中队”是皇甫老师专注研究的领域和课题,他对全国各地成立“英雄中队”非常关注和支持,也总是义不容辞的不远千里去推广和创建。在皇甫老师的指导下和关心下,郑老师学校先后成立了“程相文中队”“靳月英中队”“航天中队”“杨根思中队”等20多个英雄中队。为了指导学校每个英雄中队有效地开展活动,皇甫老师还为学校这些中队赠送了他编写的《光荣的英雄中队》,成为辅助中队辅导员开展工作的“良方秘笈”;郑老师名师工作室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有的辅导员提升为副校长,有的辅导员成为当地党代表,有的辅导员成为当地的政协委员,有的辅导员因为少先队的成绩晋升为高级职称……

皇甫老师的热心扶持和帮助下,一个个年轻的少先队辅导员成长起来,挑起了学校少先队工作的大梁!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65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