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针的亲这下有救了!这里打针不用针头
撰文 中日医院疼痛科 樊碧发 刘波涛
编辑 保健君
没有针头的注射治疗
——疼痛科的治疗之无针注射系统
(晕针的亲这下有救了!这里打针不用针头)
罹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李大妈,由于有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不能接受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SGB),但疼痛科医生采取了另一种“不简单”的治疗——皮内注射治疗,通过规范的2个疗程后,李大妈的疼痛明显缓解。这下“介绍人”王老汉在街坊中的知名度再度得到了提高。
大家都说:有了疼痛疾病不要怕,听老王的,找疼痛科医生看就好。
这不,隔壁小区的张大爷也过来找王老汉,想问问他自己肚子上的PHN怎么治。开始,王老汉还纳闷,张大爷是典型的PHN,虽然说在肚子上,可能不太适合首选SGB,但也可以做皮内注射啊。但仔细一问,才知道缘由:原来张大爷自小就晕针,只要一见针头要扎到自己身上,就马上大汗淋漓、呼吸急促了。虽说现在他都70多岁了,可这个晕针的习惯还是一直伴随着他。所以,张大爷在询问李大妈的皮内注射治疗经过后,发现还是不适合自己,这才来找王老汉,想问问怎么办?
这次王老汉有经验了,二话不说,陪着张大爷直奔疼痛科门诊了。
在了解到张大爷的特殊情况后,门诊医生告诉两位老人,疼痛科还真是有多种办法治疗张大爷这样有晕针病史的患者,比如无针注射系统,就可以不用针头,但能完成原本需要针头的皮内注射过程。
没针头?不是上图您想像的这个样子哦~
什么是无针注射系统?
顾名思义,无针注射系统就是在进行药物注射时不借助针头,而是利用高压射流的原理,通过注射器内一组机械动力装置(气体或弹簧)复位而产生强大的压力,使药液形成极其微小的液体流,在极短的时间内穿透皮肤。根据压力的不同,药液穿透皮肤后在皮内或皮下组织等不同深度进行扩散。无针注射系统使用的是可控制的压缩空气或二氧化碳气体作为连续操作的动力源,因此可以实现精准的在皮内或皮下注射药物,甚至可以进行肌肉注射。同时,由于注射原理的改变,药液在皮下弥散分布,起效时间更快,药物吸收率更高(见图1)。
无针注射系统的工作原理
“无针注射”的概念是在1866年由法国科学家首次提出,之后无针注射系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作为一种新的注射技术,无针注射系统近些年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应用于糖尿病患者日常注射胰岛素。同时随着疼痛医学的发展,该系统也逐步在疼痛治疗中崭露头角。我国有关部门已经准予国内企业生产无针注射系统。
由于该技术在进行药物注射时不借助针头,而是让液体药物以高速、高压、超细、直线喷出射流的方式直接进入机体组织,从而解决了传统注射方式由于针头刺入机体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无针注射除了药物本身外,不会有其他异物进入机体。
无针注射系统适合什么样的患者,有什么优势呢?
无针注释系统可以显著消除注射时造成的疼痛,而注射治疗中引起的疼痛则是每个接受注射治疗患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也是许多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拒绝皮内注射的主要原因。
常规的皮内注射治疗时,可能会出现下列这些情况,但在无针注射系统中就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或杜绝:
1、注射过程中针头周围漏液;由于无针注射系统使用高压液流,可以使注射更迅速、准确。
2、注射后针眼周围可能感染;无针注射系统以及其专用的消毒用具,可以更大程度地保证无菌操作,避免皮肤感染受损。
3、长期多次注射后会出现皮下脂肪垫、脂肪萎缩等脂肪异常情况;无针注射系统由于是喷雾状注射,可使药物扩散吸收,其吸收曲线更接近于生理分布状态,同时雾化的喷射流入皮肤,作用范围更大,吸收更迅速,可以避免注射大量药液而造成的水肿现象。
4、注射精度较低,只能勉强达到0.1ml的区分度;无针注射系统可以达到0.01ml的精确程度。
5、注射过程刺破皮肤,亦有交叉感染的潜在风险;无针注射系统消除了针头刺破皮肤相应事故的发生。
对于疼痛科的患者而言,下列这些疾病的患者可以考虑无针注射系统治疗:
急性带状疱疹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手术切口瘢痕痛、瘢痕疙瘩疼痛、外周神经炎、放疗后局部皮肤疼痛等。
接受治疗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1、注射后不要用手过度用力去挤压注射部位。对于不同体质的人群,注射后的表现会有差异。所有的患者都会出现直径在1~2cm的局部隆起,并且表面呈现“橘皮样”,这是皮内注射成功的典型标志。一般这样的表现会持续超过5分钟。同时可能有其他的表现,主要是在注射部位存在红点或小血滴,这些均属于正常现象。
2、无针注射系统一般适用在躯干、四肢等皮肤厚度均匀、较为平坦的部位,在头部、眼部、会阴部等则不太适用,这些部位还是推荐使用常规的有针注射器进行皮内注射治疗。
3、由于无针注射治疗后,药液的分布更加均匀,所以两次治疗的间隔较常规的有针注射治疗要延长一些,一般是每周注射1次,一个疗程是5~15次,间隔2周可以进行下一个疗程。
专家简介:樊碧发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客座教授,清华大学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协会社会办医分会会长、北京市疼痛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常务副主编等。先后发表论文100余篇,主(参)编专业书籍9部。
主攻方向:应用神经调制技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癌痛,慢性疼痛的微创介入治疗。
欢迎关注中老年保健官方微信(ID:zlnbjzz)
点击网址即可订阅2018年纸质杂志: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172346660
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010-64216645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74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