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石榴满枝头 电力护航致富路
通讯员 鞠同心 关健
五月榴花红似火,八月榴园万盏灯。枣庄是我国石榴集中连片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之一,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截至2023年,全市石榴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600余万株,石榴产量超过1.2亿斤。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产业升级,电力支撑。国网枣庄供电公司网格化强网,从种植到储存,从加工到造景,从农家乐到现代民宿,持续为石榴产业拉长注入强大的动力支撑,推动石榴种植加工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电灌入园,种植不再靠天吃饭
万亩榴园坐落在鲁南丘陵深处,遍布向阳山坡,绵亘数十里,四五十个自然村散落其中。小庄村位于榴园中部,200余户人家,人均20棵石榴树。61岁的榴园镇小庄村榴农孙中坦跟石榴打了大半辈子交道,每年秋天都住到自家榴行看护房里,一看就是三个月。
“室内是电灯、电壶、冰箱和空调,室外是挂满枝头的大红石榴,都说看护苦,我这住得舒服自在。”孙中坦打开位于2亩榴园深处的看护房,欢迎每一位造访者。当前正是石榴收获季节,万亩榴园深处,不是排成长龙的收购石榴的货车,就是三五成群的采摘者。特别是采摘者,喜欢漫步榴行,喜欢拍摄视频,还喜欢走到他小小的看护房里参观小憩,也带火了这位朴实的榴农老汉和看护房,成为网红打卡地。可孙老汉说,没有电,榴行不会这么火。
2015年以来,峄城区政府着手解决浇水灌溉问题,先是由供电和水利两家联手,在石榴种植区集中新上变压器40台,继而由峄城供电中心重点在小庄子北山、朱村北山、东白楼、魏楼、和顺庄等偏远石榴种植区安装变压器7台,网格化延伸至榴园深处。目前,整个万亩榴园有变压器103台22535千伏安,低压线路220.7公里,高压线路4条49公里,横到边,纵到底,覆盖石榴种植区的角角落落。其中,榴农用电接表箱就在地头,最远不超50米。
“电到地头,干啥都方便。”孙中坦表示,由于山上多是羊肠小道,打他记事起,每逢浇水总是老少上阵、肩扛人抬。“现在浇水是电,至少两遍;打药也是电,不下十次,都是两三千瓦的电动机。加上看护和销售照明,每年用电满打满算五六百块钱。”孙中坦说,电彻底改变了当地老百姓靠天吃饭的传统,从开春浇水,到3至8月打药,再到7至9月看护居住,以至10至11月摊位销售,用电全有保障。
“家有两亩榴,吃喝不用愁。”孙中坦高兴地介绍说,不用外出打工,不需加工开发,只需按时浇水、打药、施肥,剪枝,供电网格化保障每户每人每年稳赚三四万元,推动榴农们大步流星奔小康。
57岁的放蜂人周军、费清珍夫妻每年必到榴园打卡,5月来,10月走,至今21载。不同的是,原来放蜂接电难,现在随处可接,冰箱、空调派上了用场,白天花红叶绿,晚上灯火可亲。有意思的是,小孙子一放暑假就从江苏盐城老家赶来,每年在榴园度暑假,让老两口乐开了花。
冷库进户,储存不再挖地三尺
颜慧是榴园镇东白楼村人,今年42岁,也是土生土长且在家门口创业的“新榴农”。依靠家中承包的7亩石榴,她率先上马石榴保鲜库,开办石榴煎饼加工厂,并注册“榴花姑娘”品牌,畅销十里八乡,还直接卖到了峄城区和枣庄市驻地。
满打满算10平方米,铁门常闭,打开瞬间白雾弥漫,里面盛放的全是石榴籽。秋天收,冬春用,专门用来做煎饼,推动煎饼价格增长2到3倍,最高每斤卖到8元,也卖出了山东煎饼的最高价。
“石榴保鲜难,需要快摘快卖,40天左右就得出手,不然开始变坏。” 颜慧介绍说,老辈人采取挖地窖的做法,家家挖地三尺,也只能保存到春节,且损坏较多。家庭石榴保鲜库由峄城区政府牵头推广,专门拿出财政补贴。家家有库,户户保鲜,推动五六块钱一斤的石榴价格走高,反季节卖出过20元一斤的好行情。
同步开启的,是万亩榴园零碳景区建设。区政府出台红头文件,将景区中的传统燃煤锅炉、瓶装煤气、农家柴灶等逐步实施电能替代,压减碳排放,全面提高景区电气化水平。峄城区政府升级东西横贯万亩榴园的榴花路,沿线打造14个美丽乡村,做成景观走廊,力推全域旅游,将万亩榴园做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本。
宁让电等发展,不让发展等电。国网枣庄供电公司及时调整万亩榴园电网发展规划,站在全市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统筹石榴产业链条,持续组织电网规模化改造升级,过去五年来每年投入数千万元资金。截至目前,改造10千伏供电线路51.63公里,低压线路98.56公里,升级66个配电台区。
当崭新的10千伏王庄线白楼支线架起,当15基电线杆覆盖东白楼村村北,颜慧将石榴煎饼注册了“榴花姑娘”品牌,买来电石磨、电烤箱,机器化制作,一天五六百斤,一年用掉上万斤石榴籽。
“颜慧每月用电3500千瓦时左右,中等水平,大户一月能用到7000千瓦时。”今年48岁,干了22年电工的榴园供电所客户经理房永表示,坚强电网释放了榴农用电需求,村里用电每年增长都超过20%。
休闲榴园,旅游开始富民强村
从村东到村西,不见线杆满街,不见银线纵横,唯有隐身在路边花圃中的分线箱,悄无声息地引出地下电缆,引入每家每户,成为王府山村独特一景。
电缆下地,县城才有的电网模式,缘何现身榴园山村?峄城供电中心副主任秦贺给出了答案,作为万亩榴园的入门村,王府山村280户,1200人,赏花点连着炒茶铺,根雕店衬着盆景坊,农家乐伴着榴民宿,跻身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行列,用电需求最高。
2020年5月,峄城供电中心奋战半月,为村里主干道路敷设地下低压电缆400米,主电缆截面150平方毫米,入户电缆为4×35平方毫米,实现了动力电直接入户。
“电炒茶方便快捷,轻轻松松就拿下千斤。”57岁的孙启海是土生土长的王府山村人,家里种着10亩石榴,还经营着一座门面店,现炒现卖榴叶茶。“小时候,大夏天,老人掐把榴叶就当茶喝。”孙启海年轻时练就了炒榴叶茶的好手艺,只是柴火不赶趟,一年顶多炒百把斤。“现在产量提高了十倍多,还是电气化厉害。”孙启海感叹,炒茶让他一年多赚几十万。
出乎意料的是,和他一块打理店铺的儿子孙延森却看不上炒茶,反而迷上了根雕和盆景。“区里成立盆景创制中心,3000多人参加,创制盆景、盆栽30万盆,总产值5亿元。”靠着送上门的动力电,孙延森购齐了十来种电动工具,潜心造型,目标坚定:“就在家里搞非遗,做石榴盆景栽制技艺传承人。”
漫步村中,“田园饭庄”“冠园山庄”“榴园农家”……村民们成立了20多家农家乐和民宿,火遍全村。
尤为振奋的是,峄城区及时出台石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起石榴良种苗圃、石榴休闲庄园、石榴博览园、石榴文创园,相关企业达77家,从业人员超过3万余人,做成了全区第一大产业。
统计显示,榴园镇售电量2022年用电量达1.92亿千瓦时,较过去一年净增长2000万千瓦时,增长幅度全区领先。其中,王府山年用电量直接翻倍,2022年达到178万千瓦时。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74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