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精雕细琢,匠心筑梦

 

京城有一位以月琴制作精良而著称的制琴师傅叫王庆国。他制作的月琴用料讲究,工艺精细、音色干净、声音绵长、饱满甜美,很多人都慕名前来,希望能得到一把他亲手制作的月琴。

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做琴的经历,王庆国记忆犹新:“我从小就喜欢乐器,看到别人弹琴,就很想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琴。可家里条件不好,我又不能花钱去买,于是就萌生了自己制琴的想法。”

王庆国跟着做木匠的舅舅学会了用刨子刮料,用凿子打眼儿这些木工的基本技能。为了学习制琴,王庆国把别人废弃的琴拆开研究它的构造,每天放学后还跑到乐器修理部,隔着窗户看师傅怎样修琴。当时正值 “文化大革命”时期,想安心学技术的人很少,看到一门心思想学制琴的王庆国,修琴师傅耐心细致地教给他制琴方法。

在师傅的指导下,他先后制作了几把小提琴和一把大提琴。在制琴过程中,王庆国凭借着自己对声音独特的感受力,开始研究琴的材质、音质、外观和工艺,到初中毕业时他已是学校里小有名气的制琴人。

王庆国与京胡大师姜凤山老师试琴

“能跨进做月琴的行当,也是机缘巧合。”王庆国告诉记者:“家里父母喜欢唱京剧,为了能唱好戏,经常与琴师合作练习演唱,因为之前做过琴,我学着做了一把月琴开始学弹奏。后来一个朋友给我引荐了北京京剧院的月琴演奏家尚长贵老师,我就想让尚老师鉴定一下我做的月琴。”

王庆国与月琴演奏家尚长贵老师试琴

没想到尚长贵老师通过这把略显粗糙的月琴看到了王庆国制琴的潜质,就给他建议说:“你干脆别弹月琴了,改行做月琴吧。”说干就干,王庆国受到尚老师的鼓舞开始买材料,添置设备,待一切准备就绪后,他的琴行开张了。

“刚开始的几个月琴行没有知名度,愣是一把琴也没卖出去,很多人都劝我改行,当时可能我稍一动摇就放弃了。”王庆国回忆道。不服输的王庆国不仅凭借自己的毅力坚持了下来,还从琴的原材料、做工、声音和外观上坚持高标准。

王庆国制琴的木材都是高档硬木,而且首选原木料,保证“壹木壹器”。因为“壹木壹器”能够保证琴腔体的材料生长年限一样、干湿度一样、颜色一样、硬度一样,这样制出的琴不易变形,还有更好的音效。

在月琴腔体的制作中,王庆国并没有按照传统方法把几块木料用鳔胶简单粘接,而是借鉴了木工“卧式蛤蟆”的粘接方式,这种独特的工艺虽然很费力,但经过这样的工艺处理后,共鸣腔体十分坚固。

在腔体内部的结构上,王庆国用自己发明的方法增大了共鸣箱体,并在安装和加固面、背板时,借鉴了汽车维修技术,这与传统工艺麻绳打橛子的方法截然不同,这样制作好的月琴共鸣箱用手敲击时会发出手鼓般清脆响亮的声音。

琴只要还没到顾客手中,就有不断改进的空间。精益求精的精神在王庆国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为了让月琴适应演奏者的指法,王庆国总是先让演奏者弹奏一段曲子,然后根据演奏者的风格再对月琴进行调试,以达到“人琴合一”的境界。精湛的技艺让王庆国声名鹊起,拜师学艺的人纷至沓来,刚20出头的王中华就是其中之一。

“跟师傅学做月琴已经三年了,师傅从零开始把做琴的技艺一点一滴地传授给我,可以说是有求必教,毫不吝啬。”王中华对师傅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师傅不光教我做琴,还给我请了著名的月琴演奏家教我弹琴,让我对做琴有了独到的理解。”

对爱徒倾囊相授,倾尽所有,却无怨无悔。“看到自己的技艺能在年轻人的手上得到传承,我心里感到特别欣慰。”王庆国说。

撰稿:刘静

编辑:张铨

图文设计:刘烈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74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