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通州古迹之九——万字会院(通州博物馆)

 

有人说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地方莫过于博物馆,半天时间就可以了解数千年的历史,就像歌曲里唱的那样“一眼千年”。在通州博物馆内除了能了解本地的历史以外,其实这座馆舍本身就是一处文保单位——万字会院。

通州区文保碑

追根溯源,这里最初是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修建的三官庙,供奉赐与福寿之天官、赦免罪恶之地官,解除困厄之水官等神像。

三官庙大门,图片来自网络。

康熙十八年(1679年)京东平谷发生大地震,房屋被毁,后改建为民居。1923年,北京万国道德会通州分会成立,在此购买民居改建,此会以" 卍"字为标志,俗称“万字会”,故在大厅、前厅、后厅的墀头都雕刻此字,俗称"万字会院"。

雕有“卍”字标识的墀头,图片来自网络。

抗战时期,此会沦为日寇特务外围组织,于此设地下刑讯室。1948年12月,此地为通州市人民政府机关。1964年改为"东颐饭店",不久便关闭。1979年为县老干部局使用。1991年经重修,改建为通州博物馆 ,在保持古建原貌的基础上,临新华东街新开辟北大门,在后厅北接出抱厦三间。

通州博物馆正门(北门),修缮中,图片来自网络。

该建筑南北二进院落,占地面积1914平方米,建筑面积939平方米,平面布局为长方形,主体建筑有大门、倒座房、正房带两耳房、东西配房等,保存比较完整。

万字会院正门(通州博物馆南门)

后院正殿前,有浮雕龙纹图形花坛一座,由数块石头拼接而成,是清代的物件。花坛中有一棵丁香,树冠像一把伞,每当花开时节,香气扑鼻。

丁香树

丁香花开,图片来自网络。

很多资料上都说这棵丁香是百年古树,可是笔者既没有见到古树的标牌(树龄100年以上为二级古树,挂绿牌;树龄300年以上为一级古树,挂红牌),也没有找到相关的佐证材料,不过单看外观,确是一棵老树。

博物馆内用详实的资料展示了通州的历史,四千里的大运河开启并延续了两千年的通州文明,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

隋代永济渠示意图

辽代通州地图

清代通州城地图

坐落于大运河旁的通州,自古就在拱卫京城和运河漕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水陆进京必经此地,享有“一京(北京)、二卫(天津)、三通州”之称。

展厅内内陈列了通州出土的珍贵文物一百多件,内容介绍了通州自西汉置县至今2200多年的历史沿革,表述了通州漕运史启于秦汉,兴于元、明、清的辉煌历史。

战国灰陶鼎

晋代青瓷鸡头壶

唐代海兽纹葡萄镜

辽代三彩人物女俑

金代绿釉刻花瓷枕

元代龙泉瓷人物纹碗

明代金配饰

清代军粮经济秘符扇(复制品)

每座博物馆都有镇馆之宝,通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就是“宝光寺铜钟”。这口青铜大钟体量巨大,高1.7米、口径1.1米,重3.5吨,为北京少有的巨型铜钟。

宝光寺铜钟

展牌介绍,宝光寺原名“法华寺”,元大德元年(1279年)始建,明正统五年(1440年)重修,英宗朱祁镇赐名“宝光禅寺”。笔者查询了一下,元大德元年是1297年,而1279年是元至元十六年,相差了十八年。博物馆的展牌最重要的是准确,错误的内容很容易误导观众。

宝光寺铜钟展牌

宝光寺南向二进院落,景泰年间(1450年—1457年)在前院增建钟楼一座,内悬一口铜钟,古朴端庄,两只蒲牢相背为钮,张口欲鸣,鳞片规整,形神兼备,望之有雄壮之感。

“蒲牢”样式的钟钮

钟身饰以几何状纹与弦状纹,布局富有美感,铭文曰“大明景泰”等文字。

铜钟铭文

铜钟铭文

钟肩处有一圈莲瓣,每朵莲瓣内铸一个梵文。钟身铸有三种文字,分别是汉文、梵文和藏文。铜钟距今已有570余年的历史,1976年唐山大地震殃及通州,寺庙被毁,后此钟被移到通州博物馆收藏,这座铜钟为研究古代社会思想形态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

从三官庙到万字会院、从政府机关到通州博物馆,这里回眸着通州人的集体记忆,传承着两千年的运河文明,每件文物都记载着人民的智慧,每段故事都传颂着人民的勇敢和坚强。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7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