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龙文鞭影二集》(上卷):十三元

 

十三元:

虏重司马,敌畏长孙。独孤侧帽,茂德露裈。

【注】司马:司马光。

《宋史·列传第九十五·司马光传》:“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免朝觐,许乘肩舆,三日一入省。光不敢当,曰:‘不见君,不可以视事。’诏令子康扶入对,且曰:‘毋拜。’遂罢青苗钱,复常平粜籴法。两宫虚己以听。辽、夏使至,必问光起居,敕其边吏曰:‘中国相司马矣,毋轻生事、开边隙。’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

长孙:长孙晟。隋河南洛阳人,字季晟。长孙炽弟。性明敏,善弹擅射,矫捷过人。年十八,仕北周为司卫上士,杨坚一见识其异而善待之。北周末出使突厥时默察地势,暗探虚实。至隋文帝开皇中突厥进扰,晟口陈形势,手划山川,定其虚实,如数指掌。帝纳其策划以备突厥。拜车骑将军。后又为受降使者,突厥畏之,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其走马,谓为闪电。师旋,授上开府仪同三司。终右骁卫将军。谥献。

《隋书·列传第十六·长孙晟传》:“诏晟部领降人,为秦川行军总管,取晋王广节度出讨。达头与王相抗,晟进策曰:‘突厥饮泉,易可行毒。’因取诸药毒水上流,达头人畜饮之多死,于是大惊曰:‘天雨恶水,其亡我乎?’因夜遁。晟追之,斩首千馀级,俘百馀口,六畜数千头。王大喜,引晟入内,同宴极欢。有突厥达官来降,时亦预坐,说言突厥之内,大畏长孙总管,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其走马,称为闪电。王笑曰:‘将军震怒,威行域外,遂与雷霆为比,一何壮哉!’”

独孤信:北周云中人,本名如愿。善骑射,北魏孝明帝正光末与贺拔度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后为武卫将军、大都督。入朝,后单骑从魏孝武帝西迁,进爵浮阳郡公,时荆州陷东魏,信为荆州刺史。东魏将高敖曹、侯景等攻荆州,遂奔梁。西魏文帝大统三年归,从宇文泰征战,以功累除陇右十一州大都督、秦州刺史。示礼教,劝农桑,州以富实,流民归附。宇文泰以其信著遐迩,赐名信。孝闵帝即位,迁太宗伯,进封卫国公。旋为宇文护所逼,自杀。信长女为北周明帝后,四女为唐高祖母,七女为隋文帝后,历周、隋、唐三代为外戚。隋文帝追谥景。

《周书·列传第八·独孤信传》:“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太祖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既为百姓所怀,声振邻国。东魏将侯景之南奔梁也,魏收为檄梁文,矫称信据陇右不从宇文氏,仍云‘无关西之忧’,欲以威梁人也。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北史·列传第四十九·独孤信传》:“信美风度,雅有奇谋大略。周文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既为百姓所怀,声震邻国。东魏将侯景之南奔梁也,魏收为檄梁文,矫称信据陇右,不从宇文氏,乃云‘无关西之忧’,欲以委梁人也。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刘袭:南朝宋晋陵丹徒人,字茂德。宋宗室,长沙景王刘道邻之孙、桂阳侯刘义融之子。临川王刘义庆侄。初为太子舍人、安成太守。晋安王刘子勋起兵,袭据郡拒,宋明帝嘉之,迁郢州刺史,封建陵县侯,改封临澧县侯。泰始六年任中护军卒。

裈(音昆):又作“裩”。满裆裤。以别于无裆的套裤而言。

《宋书·列传第十一·宗室》:“袭字茂德,太子舍人,安成太守。晋安王子勋为逆,袭据郡距之,子勋遣军攻围不能下。太宗嘉之,以为郢州刺史,封建陵县侯,食邑五百户。建陵县属苍梧郡,以道远,改封临澧县侯。始六年,卒于中护军。追赠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谥曰忠侯。袭亦庸鄙,在郢州,暑月露裈上听事,纲纪正伏阁,怪之,访问,乃知是袭。”

《南史·列传第三·宋宗室及诸王上》:“袭字茂德,性庸鄙,为郢州刺史,暑月露裈上听事。时纲纪政伏阁,怪之,访问乃知是袭。”

伴食宰相,渴睡状元。扪膝汝砺,叹足昌言。

【注】伴食:陪着人家一道吃饭。用来讽刺无所作为,不称职的官员。

《旧唐书·列传第四十八·卢怀慎传》:“开元三年,迁黄门监。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渴睡:瞌睡。想睡觉或困倦而进入睡眠、半睡眠状态。

欧阳修《六一诗话》:“吕文穆公未第时,薄游一县,胡大监旦方随其父宰是邑,遇吕甚薄。客有誉吕曰:‘吕君工于诗,宜少加礼。’胡问诗之警句,客举一篇,其卒章云‘挑尽寒灯梦不成。’胡笑曰:‘乃是一渴睡汉耳。’吕闻之,甚恨而去。明年,首中甲科,使人寄声语胡曰:‘渴睡汉状元及第矣。’胡答曰:‘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输君一筹。’既而次榜亦中首选。”

扪膝:摸膝。表示不屈。

喻汝砺:宋陵井监仁寿(今属四川)人,字迪孺。崇宁进士。官祠部员外郎。靖康二年,闻金人欲废赵氏立张邦昌,扪其膝谓:“不能为贼臣屈!”遂挂冠去,自号“扪膝居士”。宋高宗即位,自京师趋行在,复为郎,因论迁都之害,为李纲所重,除四川抚谕官,督输四川漕计、羡缗及常平钱物。建炎二年,刷川纲金帛八百余万缗,乞留用为陕州五路军粮犒设之费。绍兴五年,知普州,十年,直秘阁、知遂宁府。

《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二·忠义八·孙逢传》:“孙逢,眉山人。大观四年进士,累官至太学博士。张邦昌僣立,有司趣百僚入贺,逢独坚卧不起。夜既半,同僚强起之,不从,至垂泣与之诀。时祠部员外郎喻汝砺闻变,扪其膝曰:‘不能为贼臣屈。’遂挂冠去。”

岳珂《桯史·卷十四·八阵图诗》:“三嵎 人,靖康初为祠部外郎。伪楚之僭,集议秘省,簪弁恇慴,喻独扪其膝曰:‘此膝岂易屈者哉!’即日挂冠去。于是以‘扪膝’自号。”

梅询:宋宣州宣城人,字昌言。宋太宗端拱二年进士。宋真宗时为三司户部判官,屡上书论西北兵事。坐断田讼失实,降通判杭州。迁两浙转运副使,判三司开拆司。坐议天书,出知濠州。后历知数州,累官翰林侍读学士、给事中、知审官院。以足疾出知许州。

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第六十六·谈谐戏谑(二)·梅侍读》:“张开封云:‘梅侍读询,晚年尤躁于禄位,尝朝退过合门,见箱中有锦轴云:‘胡则侍郎致仕告身。’同列取视之,询远避之而过,曰:‘币重而言甘,诱我也。何以视为?’时人多笑之。’孙器之云:‘询年七十余,又病足,常抚其足而詈之曰:‘是中有鬼,令我不至两府者汝也。’’有所爱马,每夜令五人相代牵马,将之不系于柱,恐其萦绊伤之故也。又夜中数自出视之,尝牵马将乘,抚其鞍曰:‘贱畜,我已薄命矣,汝岂无分被绣鞯邪?’”

崔琦忤冀,周顗詈敦。之亨放鲤,韦丹赎鼋。

【注】崔琦:东汉涿郡安平人,字子玮。少游学京师,以文章博通称。汉和帝时举孝廉为郎。梁冀闻其才,请与交。琦作《外戚箴》、《白鹄赋》以讽,因被遣归。后除临济长,不敢到职,为梁冀捕杀。

梁冀:东汉安定乌氏人,字伯卓。梁商子。两妹为顺帝、桓帝之后。初为黄门侍郎,汉顺帝时拜大将军。及冲帝卒,冀立汉质帝。帝称冀为“跋扈将军”。冀乃恶而鸩帝,复立汉桓帝。枉害李固、杜乔,海内嗟惧。冀一门三后、六贵人、七侯、二大将军,尚公主者三人,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在位二十余年,穷极满盛,多建苑囿,又强迫人民数千为奴婢。后汉桓帝与中常侍单超等诛灭梁氏,冀及妻孙寿皆自杀。财产被没收,卖钱得三十余万万。

《后汉书·文苑列传第七十上·崔琦传》:崔琦字子玮,涿郡安平人,济北相瑗之宗也。少游学京师,以文章博通称。初举孝廉,为郎。河南尹梁冀闻其才,请与交。冀行多不轨,琦数引古今成败以戒之,冀不能受。乃作《外戚箴》。……琦以言不从,失意,复作《白鹄赋》以为风。梁冀见之,呼琦问曰:“百官外内,各有司存,天下云云,岂独吾人之尤,君何激刺之过乎?”琦对曰:“昔管仲相齐,乐闻讥谏之言;萧何佐汉,乃设书过之吏。今将军累世台辅,任齐伊、公,而德政未闻,黎元涂炭,不能结纳贞良,以救祸败,反复欲钳塞士口,杜蔽主听,将使玄黄改色,马鹿易形乎?”冀无以对,因遣琦归。后除为临济长,不敢之职,解印绶去。冀遂令刺客阴求杀之。客见琦耕于陌上,怀书一卷,息辄偃而咏之。客哀其志,以实告琦,曰:“将军令吾要子,今见君贤者,情怀忍忍,可亟自逃,吾亦于此亡矣。”琦得脱走,冀后竟捕杀之。

周顗(音蚁):字伯仁。汝南安成(今河南省汝南县)人。晋朝时期大臣,西晋安东将军周浚之子。少年时便有重名,弱冠时袭封武城侯,曾在东海王司马越之子、镇军将军司马毗属下为长史。琅玡王司马睿出镇建业,征辟周顗为军谘祭酒。后出任宁远将军、荆州刺史、护南蛮校尉,官至尚书左仆射。以雅望而获盛名,但他常酒醉失态,又不理俗务,有“三日仆射”之称。王敦之乱时,被大将军王敦杀害,终年五十四岁。后追赠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号“康”。

詈(音立):从旁编造对方的缺点或罪状责骂。

敦:王敦。

《晋书·列传第三十九·周顗传》:“俄而与戴若思俱被收,路经太庙,顗大言曰:‘天地先帝之灵;贼臣王敦倾覆社稷,枉杀忠臣,陵虐天下,神祇有灵,当速杀敦,无令纵毒,以倾王室。’语未终,收人以戟伤其口,血流至踵,颜色不变,容止自若,观者皆为流涕。”

《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五十九·忠贞》:“《晋中兴书》曰:王敦作逆,石头既陷,王师败绩。周顗往诣敦,敦曰:‘伯仁,卿负我!’顗曰:‘公戎车犯顺,下官亲帅六军,不能其事,使王旅摧败,以此负公。’敦惮其正辞,不知所答。顗与戴渊俱被收,路经太庙,顗大言曰:‘天地先帝之灵,臣忠於社稷,王敦无道,陵虐天下,神祇有灵,当速杀敦,无令纵毒,以倾王室。’语未终,人以戟伤其口,不得复言,血流至踵,颜色不变。士庶聚观,皆为流涕,于石头南门外石上害之。”

刘之亨:南朝梁南阳涅阳人,字嘉会。好学,善占对。少有令名,举秀才,拜太学博士。后代兄刘之遴为安西湖东王长史、南郡太守,有异绩。年五十,卒官。

《太平御览·鳞介部·卷八·鲤鱼》:“《南史》曰:梁南郡太守刘之亨,常梦二人姓李,诣之乞命,未之解也。其明日,仲夏有遗生鲤鱼二头,之亨曰:‘必梦中所感也。’乃放之。其夜,又梦来谢恩云:‘当令君延算。’”

存疑:今本《南史·列传第四十》无此。

《太平广记·卷一百一十八·报应十七(异类)·刘之亨》:“梁刘之亨仕南郡,尝梦二人姓李,诣之亨乞命,之亨不解其意。既明,有人遗生鲤两头,之亨曰:‘必梦中所感。’乃放之。其夕梦二人谢恩云:‘当令君延一算。’(出《渚宫旧事》)”

韦丹: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文明。颜真卿外孙。明经及第。历咸阳尉,佐邠宁幕府。唐德宗时,累迁太子舍人、驾部员外郎。新罗国君死,受命往吊。旧例出使,可卖州县十官取钱,谓“私觌官”,他以所需请官府资助而不卖官。未成行,转为容州刺史。筑州城,兴学校,禁掠民为奴,置屯田,教种茶麦。入为谏议大夫。元和元年,刘辟反,力请诛讨。任晋慈隰州观察使。二年,改江西观察使。罢冗员,收其财,教民修瓦屋,官为制瓦,低价售民,筑捍江堤,凿斗门以排积水,为陂塘五百余处,灌田万余顷,颇著政声。后被诬告罢官,使未至而卒。

鼋(音圆):动物名,亦称“绿团鱼”,俗称“癞头鼋” ,爬行纲,鳖科。吻突而短,长不及眼径的一半。脚上有较宽的蹼。

王谠《唐语林·卷三·雅量》:“韦丹少在洛阳,尝至中桥,见数百人喧集水滨,乃渔者网得大鼋,系之桥柱。丹不忍,问曰:‘几钱可赎?’曰:‘五千。’丹曰:‘吾驴直三千,可乎?’于是与之,放鼋于水,徒步而归。”

《太平御览·鳞介部·卷四·鼋》:“《唐史》曰:韦丹少在东洛,尝在中桥,见数百人喧集瞬吊,乃渔者网得大鼋,系之桥柱,引颈四顾,有求救之意。丹问曰:‘几钱可赎?’曰:‘五千。’丹曰:‘吾驴直三千,可乎?’曰:‘可。’于是与之,放鼋于水,徒步而归。”

薛渔思《河东记·韦丹》:“唐江西观察使韦丹,年近四十,举五经未得。尝乘蹇驴,至洛阳中桥。见渔者得一鼋,长数尺,置于桥上,呼呻余喘,须臾将死。群萃观者,皆欲买而烹之。丹独悯然,问其直几何。渔曰:‘得二千则鬻之。’是时天正寒,韦衫袄袴,无可当者,乃以所乘劣卫易之。既获,遂放于水中,徒行而去。”

乳母守义,庶女衔冤。匿表钦若,说易朝恩。

【注】刘向《列女传·节义传·魏节乳母》:“魏节乳母者,魏公子之乳母。秦攻魏,破之,杀魏王瑕,诛诸公子,而一公子不得,令魏国曰:‘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节乳母与公子俱逃,魏之故臣见乳母而识之曰:‘乳母无恙乎?’乳母曰:‘嗟乎!吾奈公子何?’故臣曰:‘今公子安在?吾闻秦令曰:‘有能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乳母倘言之,则可以得千金。知而不言,则昆弟无类矣。’乳母曰:‘吁!吾不知公子之处。’故臣曰:‘我闻公子与乳母俱逃。’母曰:‘吾虽知之,亦终不可以言。’故臣曰:‘今魏国已破,亡族已灭。子匿之,尚谁为乎?’母吁而言曰:‘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弃义者,乱也。今持逆乱而以求利,吾不为也。且夫凡为人养子者务生之,非为杀之也。岂可利赏畏诛之故,废正义而行逆节哉!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也。’遂抱公子逃于深泽之中。故臣以告秦军,秦军追,见争射之,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着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秦王闻之,贵其守忠死义,乃以卿礼葬之,祠以太牢,宠其兄为五大夫,赐金百镒。”

《淮南子·览冥训》:“庶女叫天,雷电下击,景公台陨,支体伤折,海水大出。”高诱注:“庶贱之女,齐之寡妇,无子不嫁,事姑谨敬。姑无男有女,女利母财,令母嫁妇,妇益不肯。女杀母以诬寡妇,妇不能自明,冤结叫天,天为作雷电下击,景公之台陨坏。”

《汉书·隽疏于薛平彭传第四十一·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筮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咎党在是乎?’于是太守杀牛自祭孝妇冢,因表其墓,天立大雨,岁孰。郡中以此大敬重于公。”

刘向《说苑·卷五·贵德》:丞相西平侯于定国者,东海下邳人也,其父号曰于公,为县狱吏决曹掾;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郡中离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敢隐情,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命曰于公祠。东海有孝妇,无子,少寡,养其姑甚谨,其姑欲嫁之,终不肯,其姑告邻之人曰:“孝妇养我甚谨,我哀其无子,守寡日久,我老累丁壮奈何?”其后母自经死,母女告吏曰:“孝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欲毒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以上府,于公以为养姑十年之孝闻,此不杀姑也,太守不听,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太守竟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后太守至,卜求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杀之,咎当在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太守以下自至焉,天立大雨,岁丰熟,郡中以此益敬重于公。

干宝《搜神记·卷十一》:汉时,东海孝妇,养姑甚谨。姑曰:“妇养我勤苦,我已老,何惜余年,久累年少。”遂自缢死。其女告官云“妇杀我母”官收系之,拷掠毒治。孝妇不堪苦楚,自诬服之。时于公为狱吏,曰“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不得理,抱其狱词,哭于府而去。自后郡中枯旱,三年不雨。后太守至,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枉杀之,咎当在此”太守即时身祭孝妇冢,因表其墓。天立雨,岁大熟。长老传云“孝妇名周青。青将死,车载十丈竹竿,以悬五幡。立誓于众曰: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既行刑已,其血青黄,缘幡竹而上标,又缘幡而下云”

《太平御览·天部·卷九·风》:“《史记》曰:庶女者,齐之寡妇,养姑。姑女利母财而杀母,以告寡妇,妇不能自解。以冤告天,而大风袭于齐殿。”

存疑:《史记》里有无此典故?

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庶女告天,振风袭于齐台。”李善注:“《淮南子》曰:‘庶女告天,雷电下击,景公台陨,海水大出。’许慎曰:‘庶女,齐之少寡,无子,养姑。姑无男有女,女利母财而杀母,以诬告寡妇,妇不能自解,故寃告天。’”

王钦若:北宋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字定国。淳化进士。咸平四年为参知政事。景德元年契丹大举南下,他密请真宗往金陵(今江苏南京),为寇准所阻。出判天雄军(治今河北大名东),闭门待敌,束手无策。次年还朝,因与寇准不合,去职。判尚书都省,领修《册府元龟》,功揽于己而咎归于人。指责澶渊之盟为“城下之盟”,排斥寇准。大中祥符中,荐引丁谓,迎合真宗旨意,伪造天书,争献符瑞,为封泰山、祀汾阴制造舆论。大中祥符五年除枢密使、同平章事。天禧元年为相。三年,出判杭州,仁宗即位后复被重用,天圣元年再相。为人奸邪险伪。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及内侍刘承规交结,时人目为“五鬼”。

张光祖(元)《言行龟鉴·卷六·政事门》:“马正惠公知节,自始仕以至登用,遇事謇謇,未尝有所顾惮。王冀公、丁晋公用事,每廷议不直,辄面诋之。真宗初或甚忤,然终以此知公,而天下至今称其正直。尝与王钦若奏事上前,钦若或怀数奏,出其一二,其余匿之,既退,以己意称圣旨行之。尝与公俱奏事上前,钦若将退,公目之曰:‘怀中奏何不尽出之!’又与同列奏对次,忽厉声曰:‘王钦若等读尽札子,莫谩官家!’公退,见王文正公,词色尚怒,因语曰:‘诸子上前议论如此,吾几欲以笏击死之,但恐惊动君相耳!’公叹抚久之。”

毕沅(清)《续资治通鉴·宋纪三十一》:“钦若每奏事,或怀数奏,但出其一二,其馀皆匿之,既退,即以己意称上旨行之。知节尝于帝前顾钦若曰:‘怀中奏何不尽去?’钦若宠顾方深,知节愈不为之下,争于帝前数矣。”

鱼朝恩:唐泸州泸川(今四川泸州)人。宦官。肃宗时,常令监军事。乾元元年,九节度讨安庆绪于相州,不立统帅,以其为观军容使。次年,致九节度使兵俱溃。代宗时,任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专典神策军。贪掠无厌,私置刑狱,捕富人没其财。粗通书计,自谓有文武才干,任判国子监事,为大臣百官讲学。屡谗毁郭子仪。朝廷政事有不预者,则怒曰:“天下事有不由我者乎!”代宗恶其专横,用元载计缢杀之。

《资治通鉴·唐纪四十》:“秋,八月,国子监成;丁亥,释奠。鱼朝恩执《易》升高座,讲‘鼎覆餗’以讥宰相。王缙怒,元载怡然。朝恩谓人曰:‘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测也。’”

红线盗盒,石醋求幡。赚帖萧翼,窃画桓元。

【注】红线:传说中的唐代女侠名。原系潞州 节度使薛嵩的青衣,后掌笺表,号内记室。时 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将并潞州。嵩日夜忧闷,计无所出。红线乃夜到魏郡,入田寝所,盗床头金盒归,以示儆戒。嵩复遗书承嗣,以金盒还之。承嗣遣使谢罪,愿结姻亲。红线也辞去,不知所终。

袁郊《甘泽谣·红线》有载。《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五·豪侠三·红线》有载。

幡(音翻):长幅下垂的旗。

石醋求幡: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三·支诺皋下》有载。谷神子《博异志·崔玄微》有载。

赚:赢得;获得。

萧翼:生卒不祥,唐朝官员,出身兰陵萧氏,是梁元帝萧绎之曾孙。本名世翼,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去“世”字。唐太宗时,命为监察御史,奉命取王羲之《兰亭序》真迹于越僧辨才。他设酒酣乐,探韵赋诗,成功窃取《兰亭序》而归。

张怀瓘《书断列传·卷三·购〈兰亭序〉》:王羲之《兰亭序》,僧智永弟子辩才尝于寝房伏梁上凿为暗槛,以贮《兰亭》,保惜贵重于师在日。贞观中,太宗以听政之暇,锐志玩书。临羲之真草,书帖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寻讨此书,知在辩才之所。乃敕追师入内道场供养,恩赉优洽。数日后,因言次,乃问及《兰亭》,方便善诱,无所不至。辩才确称往日侍奉先师,实尝获见,自师没后荐经丧乱,坠失不知所在。既而不获,遂放归越中。后更推究,不离辩才之处。又敕追辩才入内,重问《兰亭》,如此者三度,竟靳固不出。上谓侍臣曰:“右军之书,朕所偏宝,就中逸少之迹,莫如《兰亭》。求见此书劳于寤寐,此僧耆年又无所用,若得一智略之士,设谋计取之,必获。”尚书左仆射房玄龄曰:“臣闻监察御史萧翼者,梁元帝之曾孙,今贯魏州莘县,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太宗遂召见,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翼遂改冠微服至洛潭,随商人船下至越州,又衣黄衫极宽长潦倒,得山东书生之体,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就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因延入房内,即共围棋、抚琴、投壶、握槊,谈说文史,意甚相得。乃曰:“白头如新,倾盖若旧,今后无形迹也,便留夜宿,”设缸面药酒果等。江东云“缸面”,犹河北称“瓮头”,谓初熟酒也。酣乐之后,请宾赋诗。辩才探得来字韵,其诗曰:“初酝一缸开,新如万里来。披云同落莫,步月共徘徊。夜久孤琴思,风来旅雁哀。非君有祕术,谁照不然灰。”萧翼探得招字韵,诗曰:“邂逅款良宵,殷勤荷胜招。弥天俄若旧,初地岂成遥。酒蚁倾还泛,心猿躁似调。谁怜失群翼,长苦业风飘”。妍蚩略同,彼此讽味,恨相知之晚,通宵尽欢明日乃去。辩才云:“檀越闲即更来。”翼乃载酒赴之,兴后作诗,如此者数四。诗酒为务,其俗混然,经旬。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传二王楷书法,弟子自幼来耽玩,今亦数帖自随。”辩才欣然曰:“明日可将来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辩才。辩才熟详之,曰:“是即是矣,然未佳善也。贫道有一真迹,颇是殊常。”翼曰:“何帖”才曰:“《兰亭》。”翼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榻伪作耳。”辩才曰:“禅师在日保惜,临亡之时,亲付于吾,付受有绪,那得参差,可明日来看。”及翼到,临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翼见讫,故驳瑕指类,曰:“果是响榻书也!”纷竞不定,自示翼之后,更不复安于伏梁上,并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辩才时言八十余,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其老而笃好也如此。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辩才出赴露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童子曰:“翼遗却帛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便赴永安驿。

何延之《兰亭始末记》:至贞观中,太宗以听政之暇,锐志玩书。临右军真草书帖,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寻讨此书,知在辩才处,乃降敕追师入内道场供养,恩赉优洽。数日后,因言次,乃问及《兰亭》,方便善诱,无所不至。辩才确称:往日侍奉先师,实尝获见,自禅师丧后,荐经丧乱,坠失不知所在。既而不获,遂放归越中。后更推究,不离辩才之处,又敕追辩才入内,重问《兰亭》。如此者三度,竟靳固不出。上谓侍臣曰:“右军之书,朕所偏宝。就中逸少之迹,莫如《兰亭》,求见此书,劳于寤寐。此僧暮年,又无所用。若为得一智略之士,设谋计取之。”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曰:“监察御史萧翼者,梁元帝之曾孙,今贯魏州莘县,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太宗遂召见翼,翼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数通。”太宗依给。翼遂改冠微服,至洛阳随商人船下至越州;又衣黄衫,极宽长潦倒,得山东书生之体。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因延入房内,即共围棋抚琴,投壶握槊,谈说文史,意甚相得。乃曰:“白头如新,倾盖若旧,今后无形迹也。”便留夜宿,设缸面药酒茶果等。江东云缸面,犹河北称瓮头,谓初熟酒也。酣乐之余,分韵赋诗。辩才探得“来”字韵,其诗曰:“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披云同落寞,步月共徘徊。夜久孤琴思,风长旅雁哀。非君有秘术,谁照不然灰。”萧翼探得“招”字韵,诗曰:“邂逅款良霄,殷勤荷胜招。弥天俄若旧,初地岂成遥。酒蚁倾还泛,心猿躁自调。谁怜失群翼,长苦叶风飘。”妍媸略同。彼此讽咏,恨相知之晚,通宵尽欢,明日乃去。辩才曰:“檀越明即来此。”翼乃载酒赴之,兴后作诗。如此者数次,诗酒为务,僧俗混然。遂经旬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世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自幼来耽玩,今亦有数帖自随。“辩才欣然曰:“明日可携来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示辩才。辩才熟详之,曰:“是则是矣,然未佳善;贫僧有一真迹,颇亦殊常。”翼曰:“何帖?”辩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沦丧,此盖响拓伪作耳。”辩才曰:“禅师在日保惜,临亡之际历叙由来,付授有绪,那得参差。可明日来看。”及翼到,师自于房梁上槛内出之。翼见讫,故驳瑕指颣曰:“果是响拓书也。”纷竞不定。自示翼之后,更不复安于伏槛,并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辩才时年八十余,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其笃好也如此。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辩才赴灵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弟子曰:“翼遗一物在此。”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赴永安驿,告驿长凌愬曰:“我是御史,奉敕来此,今有墨敕可报汝都督知。”

桓元:即桓玄。“玄”改“元”为古籍避讳。名一作灵宝。东晋谯国龙亢人,字敬道。桓温子。袭爵南郡公。初拜太子洗马。出补义兴太守。安帝隆安二年,兖州刺史王恭、荆州刺史殷仲堪起兵,玄应之。恭为其部将刘牢之所杀,诏以玄为江州刺史。明年,朝廷用离间计,加玄都督荆州四郡,使击杀殷仲堪、杨佺期,据有荆雍,领荆、江二州刺史,都督荆、司等八州。玄于是树用心腹,兵马日盛。安帝元兴初,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领兵讨伐桓玄,玄率军东下,攻入建康,杀司马道子父子,执掌朝政。二年称帝,国号楚。三年,刘裕、刘毅在京口起兵讨之,玄兵败西逃,为益州兵所杀。 

《晋书·列传第六十二·文苑·顾恺之传》:“恺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寄桓玄,皆其深所珍惜者。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而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了无怪色。”

同甫斩马,齐贤啖豚。清言卫玠,俚语柳浑。

【注】陈亮:南宋婺州永康人,字同甫,学者称龙川先生。才气超迈,喜谈兵。曾于孝宗乾道五年,上《中兴五论》,不报。淳熙五年,复诣阙上书,力主抗金,反对和议。遭人嫉恨,两度入狱,出狱后志气益励。淳熙十五年,第三次上书,建议太子监军,为经理建康之计,以振动天下而与金绝。宋光宗绍熙二年,被人诬告,第三次下狱。绍熙四年登进士第一,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与朱熹友善,论学则冰炭不相容,倡导经世济民“事功之学”。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谥文毅。

赵溍《养疴漫笔》:“陈同甫,名亮,号龙川。始闻辛稼轩名,访之。将至门,遇小桥,三跃而马三却。同甫怒拔剑挥马首,推马仆地,徒步而进。稼轩适倚楼,望见之,大惊异。遣人询之,则已及门,遂定交。”

冯梦龙《智囊·明智部》:“辛幼安流寓江南,而豪侠之气未除。一日,陈同甫来访,近有小桥,同甫引马三跃而马三却。同甫怒,拔剑斩马首。徒步而行。幼安适倚楼而见之,大惊异,即遣人询访,而陈已及门,遂与定交。”

张齐贤: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人。宋太祖至洛阳,以布衣献策。太平兴国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衡州。六年,为江南西路转运副使,改革诸州罪人锢送阙下弊病。历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工部侍郎等。宋真宗即位,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继迁陷清远军、攻灵州,上疏极论灵州孤城必难固守,以原、渭、镇戎之师,两路并进,灵州之围自解。惜未采用,灵州失守。罢相。后出判河阳,进左仆射。少时家贫,苦学立大志,喜提拔寒士,遇事尽言无隐。告老,以司空致仕,归洛阳。卒,赠司徒,谥文定。

豚:小猪,猪。《说文》:“豚,小豕也。”《方言八》:“猪其子谓之豚。”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七》:张齐贤为布衣时,倜傥有大度,孤贫落魄,常舍道上逆旅。有群盗十余人,饮食于逆旅之间,居人皆惶恐窜匿;齐贤径前揖之,曰:“贱子贫困,欲就诸大夫求一醉饱,可乎?”盗喜曰:“秀才乃肯自屈,何不可者?顾吾辈粗疏,恐为秀才笑耳。”即延之坐。齐贤曰:“盗者,非龌龊儿所能为也,皆世之英雄耳。仆亦慷慨士,诸君又何间焉?”乃取大碗,满酌饮之,一举而尽,如是者三。又取豚肩,以指分为数段而啖之,势若狼虎。群盗视之愕眙,皆咨嗟曰:“真宰相器也。不然,何能不拘小节如此也!他日宰制天下,当念吾曹皆不得已而为盗耳,愿早自结纳。”竟以金帛遗之。

卫玠:西晋河东安邑人,字叔宝。卫恒子。美姿容,见者誉为“玉人”。好言玄理。王澄每闻其言,叹息绝倒。王敦称其所谈为“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尝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终身不见喜愠之容。辟命屡至,皆不就。后为太傅西阁祭酒,拜太子洗马。时大乱移家建邺。京师人闻其姿容,观者如堵。玠本多病体弱,遂劳疾卒。时人谓玠被人看杀。

《晋书·列传第六·卫玠传》:“及长,好言玄理。其后多病体羸,母恒禁其语。遇有胜日,亲友时请一言,无不咨嗟,以为入微。琅邪王澄有高名,少所推服,每闻玠言,辄叹息绝倒。故时人为之语曰:‘卫玠谈道,平子绝倒。’澄及王玄、王济并有盛名,皆出玠下,世云‘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

俚语:方言俗语;民间浅近的话语。

柳浑:唐襄州(治今湖北襄樊)人,原名载,字夷旷,一字惟深。天宝进士。肃宗时,为监察御史。代宗时,迁江西判官、袁州刺史。德宗时,累官谏议大夫、尚书左丞。建中四年,朱泚叛据长安,他微服奔奉天。贞元三年,以兵部侍郎同平章事。浑瑊与吐蕃会盟,固言未可,盟果不成。时张延赏怙权矜己,嫉其守正,乃罢为散骑常侍。

《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九·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八·贞元三年丁卯》:“初,兵部侍郎、同平章事柳浑与张延赏俱为相,浑议事数异同,延赏使所亲谓曰:‘相公旧德,但节言于庙堂,则重位可久。’浑曰:‘为吾谢张公,柳浑头可断,舌不可禁!’由是交恶。上好文雅缊藉,而浑质直轻侻,无威仪,于上前时发俚语。上不悦,欲黜为王府长史,李泌言:‘浑褊直无他。故事,罢相无为长史者。’又欲以为王傅,泌请以为常侍,上曰:‘苟得罢之,无不可者。’己丑,浑罢为左散骑常侍。”

管通鹊语,王察蚁言。饷车刘翊,沉刀郭翻。

【注】管辂:三国魏平原人,字公明。幼喜仰视星辰,既长,精风角、占相之道。相传占事多中。貌丑嗜酒。清河太守华表召为文学掾。冀州刺史裴徽辟为文学从事。齐王曹芳正始九年,举秀才。尝与吏部尚书何晏、魏郡太守钟毓论《易》,晏赞为“要言不烦”。高贵乡公正元二年,为少府丞。自知不寿,果中年而卒。

《三国志·魏志二十九·方技传第二十九·管辂传》:“辂至安德令刘长仁家,有鸣鹊来在閤屋上,其声甚急。辂曰:‘鹊言东北有妇昨杀夫,牵引西家人夫离娄,候不过日在虞渊之际,告者至矣。’到时,果有东北同伍民来告,邻妇手杀其夫,诈言西家人与夫有嫌,来杀我婿。”

陈纂《葆光录·卷三》:“台州有民姓王,常祭厕神。一日至其所,见着黄女子。民问:‘何许人?’答云:‘非人,厕神也。感君敬我,今来相报。’乃曰:‘君闻蝼蚁言否?’民谢之:‘非惟鄙人,自古不闻此说。’遂怀中取小合子,以指点少膏,如口脂,涂民右耳下。戒之曰:‘或见蚁子,侧耳聆之,必有所得。’良久而灭。民明日一见柱础下群蚁纷纭,忆其言,乃听之,果闻相语云:‘移穴去暖处。’傍有问之:‘何故?’云:‘其下有宝,甚寒,住不安。’民伺蚁出讫,寻之,获白金十铤,即此后不更闻矣。”

饷:赠送。

刘翊(音译):字子相,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富室。初为郡功曹,曾于战乱中赈济贫民数人,并助殡葬及娶妻。汉献帝时任陈留太守,于赴任途中饿死。

《后汉书·独行列传第七十一·刘翊传》:“刘翊字子相,颍川颍阴人也。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曾行于汝南界中,有陈国张季礼远赴师丧,遇寒冰车毁,顿滞道路。翊见而谓曰:‘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达。’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自策马而去。季礼意其子相也,后故到颍阴,还所假乘。翊闭门辞行,不与相见。”

郭翻:东晋武昌人,字长翔。少有志操。辞州郡辟及贤良之举,隐居临川,惟以渔钓射猎为娱。垦荒田,稻将熟,有人认田,悉推与之,又以车送病者,为士庶所敬。庾亮荐之,公车博士征,不就。庾翼亲访之,不起。卒于家。

《后汉书·列传第六十四·隐逸·郭翻传》:“尝坠刀于水,路人有为取者,因与之。路人不取,固辞,翻曰:‘尔向不取,我岂能得!’路人曰:‘我若取此,将为天地鬼神所责矣。’翻知其终不受,复沈刀于水。路人怅焉,乃复沈没取之。翻于是不逆其意,乃以十倍刀价与之。其廉不受惠,皆此类也。”(沈,古同沉)

弼使强虏,愈挫逆藩。及之由窦,孝绪凿垣。

【注】富弼:宋洛阳人,字彦国。宋仁宗天圣八年举茂才异等。庆历二年为知制诰,使契丹,力拒其割地之挟索,然许增岁币。三年,迁枢密使,与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至和二年,拜中书门下平章事,务守成,号贤相。宋神宗问边事,曰“愿二十年口不言兵”。次年拜相。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判亳州,复以抵制青苗法被劾降官。以韩国公致仕。卒谥文忠。

强虏:强暴的敌人。

《宋史·列传第七十二·富弼传》有载。

韩愈:唐河南河阳人,字退之,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韩介弟。德宗贞元八年进士。幼孤,由嫂抚养。及长,尽通《六经》、百家学。工诗文,自成一家。经其指授,皆称韩门弟子。董晋镇宣武,辟为巡官。汴军乱,依张建封,鲠言无所忌。调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宪宗元和中,历迁国子博士、中书舍人、刑部侍郎。帝遣使迎佛骨入禁,愈上表极谏,贬潮州刺史,改袁州。召拜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后以吏部侍郎为京兆尹。卒谥文,世又称韩文公。

逆藩:亦作“逆蕃”。叛逆的藩邦、藩臣。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八·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中》:“丙午,加朱克融、王庭凑检校工部尚书。上闻其解深州之围,故褒之,然庭凑之兵实犹在深州城下。韩愈既行,众皆危之。诏愈至境更观事势,勿遽入,愈曰:‘止,君之仁;死,臣之义。’遂往,至镇,庭凑拔刃弦弓以逆之,及馆,甲士罗于庭。庭凑言曰:‘所以纷纷者,乃此曹所为,非庭凑心。’愈厉声曰:‘天子以尚书有将师材,故赐之节钺,不知尚书乃不能与健儿语邪!’甲士前曰:‘先太师为国击走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朝廷,乃以为贼乎!’愈曰:‘汝曹尚能记先太师则善矣。夫逆顺之为祸福岂远邪!自禄山、思明以来,至元济、师道,其子孙有今尚存仕宦者乎!田令公以魏博归朝廷,子孙虽在孩提,皆为美官;王承元以此军归朝廷,弱冠为节度使;刘悟、李祐,今皆为节度使;汝曹亦闻之乎!’庭凑恐众心动,麾之使出,谓愈曰:‘侍郎来,欲使庭凑何为?’愈曰:‘神策六军之六如牛元翼者不少,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耳!尚书何为围之不置。’庭凑曰:‘即当出之。’因与愈宴,礼而归之。未几,牛元翼将十骑突围出,深州大将藏平等举城降,庭凑责其久坚守,杀平等将吏百八十余人。”

许及之:宋温州永嘉人,字深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知分宜县。历官诸军审计、宗正簿、太常少卿、淮南转运判官兼淮东提点刑狱、大理少卿。宁宗立,擢吏部尚书兼给事中。因谄事韩侂胄,官至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事兼参政。侂胄诛,降两官,泉州居住。

由:经。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三·许及之传》:“党事既起,善类一空,叔似累斥逐,而及之诌事侂胄,无所不至。尝值侂胄生日,朝行上寿毕集,及之后至,阉人掩关拒之,及之俯偻以入。为尚书,二年不迁,见侂胄流涕,序其知遇之意及衰迟之状,不觉膝屈。侂胄恻然怜之曰:‘尚书才望,简在上心,行且进拜矣。’居亡何,同知枢密院事。当时有‘由窦尚书、屈膝执政’之语,传以为笑。”

阮孝绪:南朝梁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士宗。贫困自守,屡蒙荐召,坚不出仕。亲戚多贵显,避而不与往来,独与裴子野友好。著有《七录》、《高隐传》、《正史削繁》等。《七录》是中国古代目录学中继刘歆《七略》、王俭《七志》以后的又一图书分类著作。

《梁书·列传第四十五·处士·阮孝绪传》:“鄱阳忠烈王妃,孝绪之姊。王尝命驾,欲就之游,孝绪凿垣而逃,卒不肯见。”

《南史·列传第六十六·隐逸下·阮孝绪传》:“鄱阳忠烈王妃,孝绪姊也。王尝命驾欲就之游,孝绪凿垣而逃,卒不肯见。”

痴人破瓮,拙妇凿裈。忠义刘氏,孝悌李门。

【注】痴人:愚笨或平庸之人。

殷芸《殷芸小说·卷五·魏世人》:“俗说:有贫人止能办只瓮之资,夜宿瓮中,心计曰:‘此瓮卖之若干,其息已倍矣。我得倍息,遂可贩二瓮,自二瓮而为四,所得倍息,其利无穷。’遂喜而舞,不觉瓮破。”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袴。其妻问曰: ‘今袴何如?’夫曰: ‘象吾故袴。’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袴。”

刘理顺:字复礼,杞县(今属河南)人。崇祯七年进士。历任修撰、经筵讲官。畿辅告警,曾疏陈作士气,矜穷民,简良吏,定师期,信赏罚,招胁从六事。杨嗣昌、薛国观、周延儒先后用事,无所佞附。出温体仁门,言论不徇私。李自成入京师。自尽。后赠詹事,谥文正。清赐谥文烈。

《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四·刘理顺传》:“贼犯京师急,守卒缺饷,阴雨饥冻。理顺诣朝房语诸执政,急请帑,众唯唯。理顺太息归,捐家赀犒守城卒。僚友问进止,正色曰:‘存亡视国,尚须商酌耶!’城破,妻万、妾李请先死。既绝,理顺大书曰:‘成仁取义,孔、孟所传。文信践之,吾何不然!’书毕投缳,年六十三。”

李光弼:唐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契丹酋长李楷洛子。有勇谋,善骑射,能读《汉书》。天宝五载河西节度使王忠嗣补为兵马使。十三载,为朔方节度副使。次年,安禄山反,郭子仪荐其能,任河东节度副使、河北采访使。十五载,以朔方兵五千出土门,救常山、真定,屡败史思明部。加范阳节度使,与郭子仪复河北十余郡。至德二载,继以兵五千入太原阻敌。乾元二年,与九节度使围邺(今河南安阳),诸军溃败,独以师还,以功代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旋败史思明于河阳。上元二年,为宦官监军鱼朝恩所逼,率军攻东都,兵败邙山(今河南洛阳北)。宝应元年,出镇徐州,败史朝义军,解宋州(今河南商丘)之围,封临淮郡王。曾遣军镇压浙东袁晁起义。图形凌烟阁,与郭子仪齐名,屡遭鱼朝恩、程元振所谗。晚年惧为宦官陷害,不敢入朝,死于徐州。

《旧唐书·列传第六十·李光弼传》:“光弼十年间三入朝,与弟光进在京师,虽与光弼异母,性亦孝悌,双旌在门,鼎味就养,甲第并开,往来追欢,极一时之荣。”

笔涂赵普,火炙陈暄。曳履危素,抚枕桓温。

【注】赵普:宋幽州蓟县人,后徙家洛阳,字则平。后周时为赵匡胤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助其代周。入宋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建隆元年,建议速平李筠之乱,从征上党,迁兵部侍郎、枢密副使。又请速平李重进之乱。三年,拜枢密使、检校太保。乾德二年代范质为相。参预北宋初年各项重大策令之制定,如罢宿卫、节镇兵权,以文臣知州;诸州置转运使、通判以集中政权和财权;先平南方后定北边等。宋太祖晚年渐失宠,出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宋太宗朝两度入相。淳化三年以病老致仕,封魏国公。卒谥忠献。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七》:“卢相多逊,素与赵韩王不协,韩王为枢密使,卢为翰林学士。一日,偶同奏事,上初改元乾德,因言此号从古未有,韩王从旁称赞。卢曰:‘此伪蜀时号也。’帝大惊,遂令检史,视之果然。遂怒,以笔抹韩王面,言曰:‘汝争得如他多识!’韩王经宿不敢洗面。翌日奏对,帝方命洗去。自是隙益深。”

陈暄:南朝陈义兴国山人。陈昕少弟。学无师受,文才俊逸。嗜酒。陈后主在东宫,引为学士,及即位,迁通直散骑常侍。常入禁中陪侍游宴,谓为狎客。以俳优自居,后主甚亲昵而轻侮之。尝倒悬于梁,临之以刃,限以时刻,命使作赋。后傲弄转甚,发悸而死。

《南史·列传第五十一·陈暄传》:“后主稍不能容,后遂搏艾为帽,加于其首,火以爇之,然及于发,垂泣求哀,声闻于外而弗之释。会卫尉卿柳庄在坐,遽起拨之,拜谢曰:‘陈暄无罪,臣恐陛下有玩人之失,辄矫赦之。造次之愆,伏待刑宪。’后主素重庄,意稍解,敕引暄出,命庄就坐。经数日,暄发悸而死。”

《太平御览·百卉部·卷四·艾》:“《陈书》曰:陈暄,素通脱,以俳优自居,傲弄转甚,后主稍不能容。后遂搏艾为帽,加于其首,以火爇之,燃及于发,垂涕求哀,声闻于外,而弗之释。”

曳履:拖着鞋子。形容闲暇、从容。

危素:元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字太朴。至正元年,以大臣荐授经筵检讨。历官国子助教、翰林编修、太常博士、监察御史、大司农丞、礼部尚书等。预修宋、辽、金三史。十八年,参议中书省事,兼经筵官。二十年,拜参知政事。二十四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及孛罗帖木儿入相,出为岭北行省左丞。次年,弃官居房山(今属北京)。二十八年(洪武元年)闰七月,顺帝北奔,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复起为翰林学士承旨。明兵入大都,劝止明兵入史库,《元实录》得存。应召至南京。洪武二年,授翰林侍讲学士。太祖数访以元兴亡之故,且令撰《皇陵碑》。次年,兼弘文馆学士。同年冬,被御史劾以“亡国之臣,不宜重用”,免官,出居和州含山(今属安徽)。

祝允明(明)《野记·卷一》:“危学士素以胜国名卿事我太祖,年既高矣,上重其文学,礼遇之。一日,上燕坐屏后,素不知也,步履屏外,甚为舒徐,上隔屏问为谁?素对曰:‘老臣危素。’语复雍缓。上低声笑曰:‘我只道是文天祥来。’ (或云伯夷、叔齐。)”

陈建 (明)《皇明通纪》:一日,上御东阁侧室静坐,素至,履声槖槖彻帘内。诏问: “为谁?”对曰: “老臣危素。”上曰: “是尔耶! 朕将谓文天祥耳。”素惶惧顿首,流汗浃背。上曰: “素实元朝老臣,何不赴和州看守余阙庙去! ”遂有是谪。(未查到出处)

严从简(明)《殊域周咨录·卷十八·鞑靼》:“上擢元臣危素为大学士,与刘基、胡铉等同侍弘文馆。素字太朴,金溪人。元时为侍讲,至右丞。徐达收燕,令故臣投告身。素与编修黄碍誓同死。碍竟死,而素为报国寺僧所阻。达以素归授侍讲学士,特备顾问。上以素老,赐小车免朝谒。一日,上御东阁,闻履声橐橐,上方诘之,而素适至。乃谓之曰:‘是汝,吾以为文天祥邪!’未几,御史王著等劾素亡国之臣,不宜居侍从。乃谪居和州之含山。”

査继佐 《罪惟录》:他日,上御东阁侧室,素履声橐橐帘外,上曰: “谁?”曰: “老臣素。”上曰: “朕谓当文天祥。”御史王著等劾素亡国之臣,不宜列侍从。谪含山,守余阙庙。逾年卒。(未查到出处)

谷应泰(清)《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四》:“夏四月,以危素为翰林侍读学士,已,谪素居和州。素居弘文馆,一日,上御东阁,闻履声橐橐,上问为谁,对曰:‘老臣危素。’上曰:‘是尔耶!朕将谓文天祥耳。’素惶惧顿首。上曰:‘素元朝老臣,何不赴和州看守余阙庙去!’遂有是谪。”

万斯同 (清)《明史稿·危素传》:他日,帝御东阁侧室中,素行帘外,履声橐橐然。帝问: “谁何之?”对曰: “老臣危素。”帝哂曰: “朕谓是文天祥也。”于是御史王著等希旨论素亡国之臣,不宜尚列侍从。诏谪居和州,曰: “可令守余阙庙也。”(未查到出处)

桓温:东晋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龙亢集)人,字元子。桓彝子。娶南康长公主,拜驸马都尉,累迁徐州刺史。晋明帝时,为安西将军、荆州刺史,率兵伐蜀。永和三年灭成汉,进位征西大将军,封临贺郡公。以中军将军殷浩北伐屡败,上疏求废之,遂统大权于一身。十年,率步骑四万伐前秦,进至关中,以军粮不足而退,改封南郡公。兴宁元年,加授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权极人臣。上疏陈便宜七事,皆行之。二年三月初一(庚戌日),严令大阅户口,所在土断,史称“庚戌制”。太和四年,北伐前燕,数战不利,粮储复竭,又闻前秦兵将至,弃辎重奔还,为前燕军追击,大败于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死者以万计。六年,与参军郗超谋,废海西公,立简文帝。自以大司马掌重兵镇姑孰(今安徽当涂),控制朝政。简文帝病死,遗诏令总统军国事。本望简文帝禅位于己,既不副望,故甚愤怨。寻病卒。

《世说新语·尤悔》:“桓公卧语曰:‘作此寂寂,将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曰:“桓温既以雄武专朝,任兼将相,其不臣之心,形于音迹。曾卧对亲僚,抚枕而起曰:‘为尔寂寂,为文、景所笑!’众莫敢对。”

姊拒广孝,母逐怀恩。煮石鲍靓,呼钱葛元。

【注】姊(音紫):姐姐。《尔雅》:“男子谓女子先生为姊。”

姚广孝:明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幼名天禧,字斯道。十四岁出家妙智庵,十八岁剃度为僧,法名道衍。习兵法,结名士,兼通佛、道、儒诸家之学。洪武中以高僧从燕王至北平(今北京)。建文初,力促燕王起兵“靖难”,参与策划军事。明成祖即位,论功第一,授僧录司左善世、太子少师,复姓赐名,受命辅导太子、太孙,并先后主修《永乐大典》、《太祖实录》等。因病卒于北京庆寿寺。

《明史·列传第三十三·姚广孝传》:“复往见姊,姊詈之。广孝惘然。”

黄瑜(明)《双槐岁钞·卷第三·姚少师》:“苏人云,广孝既贵后,尝奉命赈济还吴。吴有隐士王光庵先生者,与之有旧,往诣之,先生闭门不纳。凡三往乃获见,先生无他言,但连声曰:‘和尚误矣。’又往见其姊,姊亦拒之,曰:‘贵人何用至贫家为?’乃僧服而往,始纳之,一拜后,姊不复出。”

吴楚材(清)《明鉴易知录·卷四》:“始复姓名姚广孝,上称为姚少师而不名。亦终不畜发娶妻,尝赐二宫人,亦不近。寻命广孝赈济苏、湖,往见其姊,姊拒之曰:‘贵人何用至贫家为?’不纳。广孝乃易僧服往,姊坚不出。家人劝之,姊不得已,出立堂中,广孝即连下拜,姊曰:‘我安用尔许多拜!曾见做和尚不了底是个好人!’遂还户内,不复见。”

仆固怀恩:铁勒族人。袭为都督。安史之乱,从郭子仪讨史思明,收复两京,常为先锋,勇冠三军。随李光弼守河阳、拔怀州,又与回纥配合再次夺回东京,打败史朝义。广德元年,受诏护送回纥归国,辛云京闭太原城不纳,又为中官骆奉先诬陷,遂举兵叛乱。两引回纥、吐蕃入寇。不久暴病卒于灵武。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九上·叛臣上·仆固怀恩传》:“子仪至河中,玚攻榆次,未拔,追兵于祁,责其缓,鞭之,众怒。是夕,偏将焦晖、白玉等斩其首,献阙下。怀恩闻,以告母。母曰:‘我戒汝勿反,国家酬汝不浅,今众变,祸且及我,奈何?’怀恩再拜出,母提刀逐之曰:‘吾为国杀此贼,取其心以谢军中。’怀恩走,乃与部曲三百北度河,走灵武,稍稍引亡命,军复振。帝念旧勋,不加罪,诏辇其母归京师,厚恤之,以寿终。”

煮石:即“煮白石”。旧传神仙、方士烧煮白石为粮,后因借为道家修炼的典实。白石:传说中的神仙的粮食。

鲍靓:一作鲍玄。东晋东海(治今山东郯城北)人,字太玄。历官南阳中部都尉、南海太守。学兼内外,明天文、经术、纬候、河洛之术。相传尝见仙人阴长生,得受道诀。葛洪等曾师事之,为洪之妻父。

《晋书·列传第六十五·艺术·鲍靓传》:“尝行部入海,遇风,饥甚,取白石煮食之以自济。”

葛元:即“葛玄”。玄改为元,实为古籍避讳。(但元、玄非同一韵部)三国吴丹阳句容人,字孝先。葛洪从祖父。从左慈受太清、九鼎、金液等丹经,尝入天台赤城山学道,常隐马迹山修炼,自称葛仙翁。传吴孙权曾召见之。

干宝《搜神记·卷一·葛玄》:“又以数十钱使人散投井中,玄以一器于井上呼之,钱一一飞从井出。”

《太平御览·资产部·卷十六·钱下》:“《葛仙公别传》曰:取十钱,使人一一投井中。公井上以器呼钱,人见从井中一一飞出,入公器中。投人刻识之,所呼皆得是所投者。”

陆贾新语,杜牧罪言。

【注】陆贾:西汉初楚人。以客从刘邦定天下。有辩才。奉命使南越,说南越王赵佗称臣。归拜太中大夫。时于高祖前称说《诗》、《书》,高祖以为马上得天下,安事《诗》、《书》。谏以天下“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高祖乃令述秦所以兴亡之故,著《新语》。惠帝时,吕后欲王诸吕,以病免职。后为陈平画策,促平交欢周勃,卒诛诸吕。汉文帝时,复使南越,晓谕赵佗,使去黄屋称制,令比诸侯。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资治通鉴·唐纪六十·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上之下·太和七年癸丑》:“杜牧愤河朔三镇之桀骜,而朝廷议者专事姑息,乃作书,名曰《罪言》,大略以为:‘国家自天宝盗起,河北百余城不得尺寸,人望之若回鹘、吐蕃,无敢窥者。齐、梁、蔡被其风流,因亦为寇。未尝五年间不战,焦焦然七十余年矣。今上策莫如先自治,中策莫如取魏,最下策为浪战,不计地势,不审攻守是也。’”

下一篇:《龙文鞭影二集》(上卷):十四寒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80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