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故事之胭脂:你写的是奇案和清官,我却以为是警世传奇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志异”为名,写尽了无数的狐仙鬼怪、各种神奇故事。然而我却对其中一篇完全没有仙鬼的公案小说深感兴趣,这就是“胭脂”。
1、出身卑微的女孩,也有一颗向往爱情的心
胭脂是个好姑娘。
她不仅温柔端庄,更是“才姿惠丽”,有着出众的个人条件。然而她父亲不过是一个给牛治病的兽医,在那个年代是个很卑微的职业。兽医父亲特别珍爱女儿,一向想让她嫁入书香人家。可惜这样的人家却嫌弃胭脂的出身,不愿意与之结亲。
这样高不成低不就,转眼胭脂已经过了及笄之年,还没有许配人家。这个年龄,在那个时代已经算是“剩女”了,胭脂嘴上不能说,心里也是有点惶恐焦急的。
这一天,胭脂的闺蜜、对门的少妇王氏来找她聊天,告别时胭脂送她到门口。这时,一个身穿白衣的清秀少年走过,胭脂不觉心有所动,她的目光追随着少年,他走远了,胭脂还在凝眸眺望。
王氏是过来人,一眼看出胭脂的心意,便对她说,以你的才貌,若是能嫁给这个少年,才不负此生。胭脂被道破了心事,顿时红了脸,说不出一句话。王氏继续说,这少年名叫鄂秋隼,出身书香门第,本人也是秀才。不久前妻子去世,所以他才穿着孝服。我从前跟他是邻居,如果你愿意,我去让他请媒人来求亲。这话正合胭脂心意,低头默许,王氏微笑着走了。
王氏的话,在胭脂心中留下了无数涟漪,少女开始思恋那个白衣少年。然而过了好多天,并无人来求亲,胭脂开始坐卧不安起来。她一会儿怀疑王氏没有去说,一会儿又疑心人家嫌弃自家,这样百般思虑,又不能对家人说起,很快就茶饭不思,忧郁成病了。
这时王氏来看她,问胭脂为何生病。胭脂便说,自从上次王氏离去后,就病了。王氏猜出是为那个鄂秀才而起,便对胭脂说,因为我丈夫出门做生意没回来,我没找到人去给鄂秀才传话。你既然已经为他相思成病了,不如先让他晚上来相聚一夜,好不好?胭脂正色说,我不隐瞒自己爱他的心意,如果他不嫌弃我家卑贱,就立刻来求亲;如果是偷偷相会,则断断不可!
王氏点头而去,胭脂心中又有了希望,开始日夜期盼。
2、你把她当闺蜜知己,她却是存心忽悠你
胭脂在这边翘首以盼,王氏那里却浑然没有当回事。
王氏是一个性格轻浮、爱开玩笑的女子。她说的鄂秋隼的情况没错,但她从未打算去告诉鄂秀才请媒人,根本就是在忽悠胭脂。看到胭脂为此相思成疾,她心里觉得真是太好玩可笑了。
当天夜里,王氏的情人宿介来相会,她就将这事儿当做笑话讲给宿介听。宿介也是个书生,与王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两人没能结成眷属,却是旧情难忘。时常,当王氏丈夫外出不归时,宿介便来相会。
听了胭脂的故事,风流的宿介立刻就心动了。他一直艳羡胭脂的美貌,觉得这是勾引女孩的好机会。于是向王氏详细打听了胭脂家的情况,第二天晚上就悄悄来了。
他翻墙进入胭脂家,敲响胭脂的窗户,自称是鄂生。胭脂信以为真,对宿介说,我思念鄂君,是希望我们结成百年好合,不是为了一夕之欢。如果你真的爱惜我,就请媒人来提亲吧。如果只想苟合,那绝不敢从命。
宿介假装答应,随即又苦苦哀求,希望能握一下玉腕、胭脂本来深爱鄂生,也不忍心让他太失望,于是打开了窗户。不料宿介却立刻跳进来,抱住胭脂求欢。胭脂本来病没好,奋力挣扎中摔倒在地,她态度坚决地对宿介说,你是哪里的恶少?真的是鄂生吗?如果真是他,知道我的病因,怎么会如此用强?你再这样,我就要喊人了!
宿介一听害怕了,不敢再强求,却继续纠缠胭脂,要约下次相会的时间,又要信物,胭脂百般不允,最后宿介自行脱下胭脂的绣鞋带走离去。
3、一只绣鞋引发的血案
宿介带着胭脂的绣鞋回到王氏家,进门后却发现绣鞋没了,便告诉了王氏经过,两人一起找了半天没找到,以为是丢在了路上。
宿介和王氏没想到,胭脂的绣鞋被另一个男人捡到了。原来这附近有个游手好闲的毛大,知道王氏与宿介相好,也想勾引王氏,王氏却看不上他。毛大很生气,这一夜他准备来捉王氏和宿介的奸,不料走到王氏窗下,却发现了一只女人的绣鞋。偷偷趴在在窗前一听,将宿介如何勾引胭脂的过程全都知道了。
毛大觉得有了侵犯胭脂的机会,不再纠缠王氏。过了几天,毛大带着绣鞋翻墙进入胭脂家,不想他并不清楚胭脂家的情况,来到了胭脂父亲的房子前。胭脂父亲发现了毛大,拿刀追了出来,争斗中,毛大夺下刀,杀死了胭脂父亲。此时,胭脂和母亲惊醒,过来查看,发现父亲血溅当场,凶手不知去向,现场留下了胭脂的一只绣鞋。
眼见父亲被杀,胭脂痛悔无极,告诉了母亲和鄂秋隼(她并不知道那是宿介)的来往。她不愿意牵连闺蜜,只说是鄂生自己来的,从头到尾没有提到王氏一个字。
县官听了胭脂的口供,立刻拘捕鄂秋隼。鄂秋隼莫名其妙,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当然不承认,无奈人证物证俱在,被屈打成招。鄂秋隼想跟胭脂对质,可胭脂一见到他,便怒骂不止,让他百口莫辩,终于被判了死罪。
4、在案件的反复曲折中,我们看到了友情的残酷真相
鄂秋隼被定罪后,转到济南府复审。这位太守姓吴,他眼见鄂生文弱清秀,根本不像是杀人凶徒,便生出了怀疑。他偷偷派人跟鄂生聊,知道他真是冤枉。于是再审胭脂,问她,与鄂生第一次见面时有没有别人在场?胭脂依然不愿意牵连闺蜜,坚持说没有。鄂生说,曾经路过胭脂家门,看到从前的邻居王氏跟一个少女出来,自己就躲闪了,彼此并未说一句话。
吴太守大怒,问胭脂,你不是说当时没有别人吗?
面对太守的责问,并以用刑相威胁,胭脂依然保护闺蜜说:“虽然王氏在身旁,但真是跟她没有关系。”
吴太守命令传来王氏,问她是怎么回事?王氏摇头,说什么也不知道。太守诈她说,胭脂已经供认,你知道谁是凶手。王氏立刻大呼冤枉说,“淫婢自思男子”,我虽然说了要做媒,但那都是逗她玩呢。她自己勾引奸夫入门,我哪里知道?胭脂如果听到王氏说自己是“淫婢”,又把一切都推到她身上,是不是会对人生,对友情产生幻灭?她真诚信任、用尽全力维护的闺蜜,竟然如此轻蔑她、诋毁她,不仅害死了她的父亲,更让她成为一个笑话。
在吴太守的严刑下,王氏终于承认自己告诉了宿介。宿介说出那一夜企图引诱胭脂没有得逞,丢了绣鞋后再未敢去,但真的没有杀人。太守不信,将宿介屈打成招,胭脂案有了新的罪犯。
4、明察秋毫的清官揭开了真相,也揭示出作者的本意
宿介虽然品行不端,但却是当地有点小名气的读书人。他不甘心枉死,于是写了请辞悲戚的诉状,请人递给山东学政施愚山,希望他能为自己洗脱冤屈。施公于是再查此案,他再审王氏,得知还有毛大、某甲和某乙等人也都挑逗过她,于是将这三人唤来,设巧计使毛大自己暴露出来,胭脂案至此终于真相大白。
原来施愚山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他名施润章,是作者蒲松龄的老师,以人品学问称颂于士林中,也让蒲松龄为之仰慕敬重。他特意写了这篇小说,主要就是为了再现施老师的明察秋毫。所以小说只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写故事,三分之二都是写审案,其中施公的断案过程和判词又占了一半。
施公对毛大、宿介和胭脂都写下了很长的判词,并且写得文采飞扬,对仗工整,根本不像是判案,而是骈俪整饬的优美文章。从中可见作者写这篇小说的本意,他希望能够通过这篇文章,表达自己对老师的仰慕,也让人们知道施公的清正廉明,断案如神。
5、三观不同的闺蜜有风险,交友需谨慎
尽管作者如此用力表现施公的英明神武,作为读者的我却对他没什么兴趣,我更关注这个奇案中几个人物的命运与人生。
在小说中毛大被判了死刑,宿介被革去功名,让县官为媒,将胭脂许配给了鄂秋隼。并且特意交代说,胭脂得知真相后,对鄂秋隼深为抱愧,再在公堂相遇时,情不自禁对他流泪凝眸,让鄂生也心有感动。然而他又觉得胭脂出身卑贱,而且因为这案子数次出入公堂,唯恐娶了胭脂被人耻笑。如此矛盾纠结,辗转不能心安。幸好施公做主,让县令做媒,他得以体面地娶了胭脂。
如此好似大团圆的结局,却让我有点担忧。
鄂秋隼虽然爱慕胭脂,但还是有点嫌弃她的出身;而胭脂的爱情虽然得以圆满,可背负的却是父亲的一条命。如此各有隐痛,他们能够幸福吗?
轻浮的宿介被革去了功名,他是自作自受。而王氏呢?作者没有交代,不知所踪。
王氏虽然与命案无涉,却是始作俑者,所有的是非都是她挑起来的。而她从始至终对胭脂的戏弄和凉薄,更是让人心寒齿冷。
胭脂实在是,交错了朋友。
胭脂端庄,王氏轻浮,她们三观不同,本不该做朋友。结果,不仅害死了父亲,也差点毁了自己的一生。
这是一桩奇案,更是一段警世传奇。它告诉我们,涉世未深、不懂人间险恶的少女,千万别跟三观不同的人做朋友,风险太大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32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