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从救亡图存,到应对考试,中国人的英语学习变迁史

 

#教育部答复降低英语教学比重建议#

最近,关于英语教学的问题,又引起了一波广泛的讨论。

起因是很多人大代表提议,要降低英语在学生教学和考试分数中的比重。

教育部给出的回应却很有意思,教学比重降低了,但是分数比重不变。

所以,这是准备将英语,作为新一代制造群体区隔的工具吗?

精英家庭不仅可以请得起昂贵的英语私教,即使进一步加大查处违规课外辅导力度,其父母也往往有能力对子女进行英语补习。

而普通家庭没有课外辅导班可上,父母大多也早就把中学、大学时候学到的那点英语还给了老师,对子女的英语教育自然力不从心。

我们大多数学生的家长都是普通人,很多时候并不会想到那么多民族传承与文化对抗,而去拒斥英语。

高考,就是我们的指挥棒、风向标。只要英语依旧占据着与语文、数学同等的分数,我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在英语上,投入同等的学习精力。

英语学习,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确实对于我们有着不同的意义。

但是时代在发展,历史在前进,现在是时候对英语学习的意义,做出新的定义了。

一、救亡图存的工具

自从1840年,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破了国门,中华民族的无数仁人志士,就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无论是中国的第一个留学生容闳,去英国深造的水师学堂的少年们,还是詹天佑等一众由清廷派遣赴美学习的幼童,他们都学习了英语。

但是他们并不是为了学英语而学英语,用当年水师学堂的留英代表刘步蟾的话说:

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彼时的青年们,学习英语,是为了快速地吸收和掌握西方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知识。

无论是“中体西用”也好,“师夷长技以制夷”也好,其核心,都是要改变当时中国积贫积弱、被列强所欺凌的现状。

到了抗日战争时代,如当年的西南联大,一路颠沛迁移到了昆明,也从来没有停止过英语的教学。

国学大家,同时也是比较文学家的吴宓先生,在提草西南联大的外国语文系人才培养方案时提出:

培养外文系学生,一要使其成为博雅之士;二要使其了解西洋文明;三要造就国内所需之精通外语之人才;四要创造今世之中国文学;五要汇通东西方之精神思想。

而在我们的抗日根据地延安,由抗日军政大学逐步分离出来的延安外国语学校,也同样将俄语和英语作为两个主要的教学科目。

此时,如果去问一个昆明联大的学生,或者是一个延安抗大的学生,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英语?我想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为了国家的解放、为了民族的独立。

二、出国赚钱的跳板

新中国建立后,我们被迫选择了“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俄语成为了最为重要的外语语种,而英语则明显靠边站了。

直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我们与苏联的交恶和与美国的建交,英语的学习又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

但真正的转变,是在八十年代。

1985年,国家提出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立刻掀起了一场席卷全国的出国热潮,全社会开始进入疯狂学习英语的年代。

彼时,电视机还是稀罕物件,但是每到晚上6点20分,总会听到从一个个院落摆出来的电视机里传来地道的伦敦腔,这是人们在看电视台播放的英语教学片《Follow Me》(跟我学),跟着学英语。

这时,大家学英语的目的很简单,出国!赚钱!

1994年,由姜文主演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风靡全国,讲述的就是一群北京人,在纽约奋斗和挣扎的故事。

姜文所饰演的男主王起明,原本在国内是一个音乐家,但在人生地不熟的美国,却只能刷起来盘子。

这种去美国刷盘子的经历,几乎成了那个年代出国者的共同回忆。比如新东方的创始人之一,徐小平;红杉资本的创始人之一,沈南鹏。

说回英语教育。在国家层面,为了尽快与世界接轨,从这时起,也开始将英语教学提升到了与汉语教学同等的高度。

在高考中,英语分数开始与语文、数学分数并列。

三、过独木桥的支点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的竞争还没有到达如今的激烈程度。

因为很多人的思想观念还没有跟上时代转变的脚步,不上大学,我们依旧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下岗潮来了。

高考,真的成为了一个改变命运的考试。考上了大学,意味着一份稳定的工作、不错的收入,以及可期的美满生活;而落榜的结果,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与同龄人竞争的机会,并更早地直面生活的洗礼。

那么,我们学习英语的目标也就更加的单纯,考试、考试、考高分!

这么多年下来,我们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多英语培训机构与英语教学人才的国家。

从孩子刚上幼儿园开始,就给孩子报各种英语辅导班、兴趣班;上了中学,又开始报英语补习班。

张强教授,就曾感叹,英语学习耗费了我们中国青年多少的时光啊!

但问题是,让不让孩子学英语不是我们一个个普通家长能够说了算的,我们都在看着高考那个指挥棒。

750分的高考总分,我们就是再有家国情怀、民族气节,也不可能让孩子放弃其中150分的英语成绩。

在往往一分、两分就能决定一个孩子命运的考试中,一句“降低了英语在教学中的比重”,就能让我们真的降低,对孩子那占了150分的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简直是痴人说梦。

四、是时候做出改变

回顾我们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变迁历史,既有过救亡图存的坚定,也有过物质拜金的迷茫,但说来说去,英语终究仅仅是一种沟通、交流的工具,而不是区隔精英与平民的手段。

适度的学习英语,可以让我们接触更多的人类文明瑰宝;但一刀切的以英语水平,作为所有学生或青年学习能力或业务水平的标准,却也大可不必。

而最应当避免的,是将英语作为精英阶层垄断教育、垄断个人上升空间的手段。

昔日魏晋的豪强世族,也往往都是经学世家,因为他们垄断了经学教育。

经学教育本身,培养出了多少修齐治平的人才,恐怕是百无其一,不然也不会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一个衣冠南渡的大乱世。

但经学教育,却把寒门子弟牢牢地踢出了精英的圈子,打造了一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黑暗时代。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83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