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莆田:兴化桂圆甲天下

 

图为桂圆传统烘焙技艺传承人黄建森(左)展示制作技艺。记者 杨怡玲 摄

“桂圆是我们莆田的特产。”随着《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节目热播,莆田桂圆亮相央视,荧屏上的这句话,充分展现了莆田地灵物阜,桂圆出类拔萃。

桂圆的“母亲”是龙眼树,树上鲜果叫龙眼,采撷下加工为熟果才是桂圆。木兰溪两岸气候温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土质适宜龙眼树生长。唐御史黄滔在《黄山黄岩寺碑铭》记载,莆田东峰庙早有龙眼栽植,迄唐乾宁二年(895),仍见“嘉树比桠”。这是我市栽植龙眼最早的文字记录。时至今日,龙眼为莆田“四大名果”之一。

莆田的桂圆焙制技艺历经千年,入选省级非遗。记者了解到,古法烘焙经过采摘、剪枝、浸洗、摇砂预晒、初焙、分筛、复焙、分装九道工序,3公斤龙眼可焙制1公斤桂圆干,粒粒皆精华。宋代起,“兴化桂圆甲天下”,是皇家的贡品,百姓的珍品。《兴化府志》记载,宋代兴化军每年向朝廷进贡桂圆600多公斤。当时大量的桂圆运销江浙和江淮地区,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明清时期,桂圆是兴化商帮的主要商品,全国各地约有200家兴化桂圆商行。

据《莆田市外经志·莆商发展史卷》记载:清末,涵江霞徐街的黄邦杰开设多处新鲜龙眼收购站和龙眼烘焙房,制作兴化桂圆,专门从事批发业务。而后,其兄弟商号越开越多,有瑞裕、鼎和、大同、泉裕等,称为“黄家门”,精心焙制的桂圆成为药食同用的佳品,是各大中药铺采购的首选。

“‘南桂圆、北人参’,桂圆有开胃健脾、补虚益智、养血安神等功效。”桂圆传统烘焙技艺传承人黄建森,毕业于福建医药学校。他15岁掌握家族传承的“黄家门”桂圆焙制技艺,根据药食同源原理,把祖传技艺与现代食品制作规范流程相结合,不断完善桂圆手工制作生产标准,挖掘其最大的药用价值。

“把好桂圆产品质量关,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目前,黄建森在华亭镇、盖尾镇、梧塘镇等龙眼种植区建立了“黄家门”桂圆干烘焙基地,努力培养新一代传承人,把祖传技艺发扬光大。

(来源:湄洲日报 记者:黄凌燕 编辑:吴薇)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85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