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丨刘本部:我愿做那把醇厚深沉的低音提琴
根据2020年央视新闻公布的数据,我国是世界上听力障碍人数最多的国家。统计显示,我国有听障人士约2780万人,占全国残障人数的30%以上。造成听力障碍的原因主要为:遗传、环境、药物和化学制剂致聋、噪声性耳聋、外伤等。目前,听障人士从事的社会岗位以厨师、面包师、手工艺人、快递员、摄影师、舞蹈演员、设计师、花艺师、服务员等居多。聋校,指对有听力障碍的儿童、青少年进行特殊教育的机构。
一所崇尚石竹精神的特殊学校
“高低俱出叶,深浅不分丛。谁怜芳最久,春露到秋风。”青岛市中心聋校刘本部校长蹲下身来,一边轻柔地摩挲着校园花丛中星点绽放的石竹花,一边缓缓地说:“石竹花经常被人当作点缀,它们看上去平凡且渺小,却可以大量吸收和分解有害气体,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无论在多么贫瘠的土地上,它们都会一直向着阳光,常年盛开,具备一股自强不息的精神。”
2021年是刘本部来青岛市中心聋校工作的第十四个年头。
学校里的孩子们,状况各不相同。有的植入了人工耳蜗,有的佩戴了助听器,有的则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他们所能听到声音的清晰度和辨识度也各不相同。即便使用了助听设备,孩子们听到的声音有时也会有失真的差异,像是加了变声器的机械音,不能完全弥补耳朵的天然听觉。更多时候,他们靠观察去做判断,感知能力也愈发敏锐。
过几天,会是学校的第三十一届“校长杯”艺术科技节。在教学大厅里,遇到了几个正在布展的学生,刘本部校长一边细细欣赏着每一件学生作品,一边竖起大拇指,大声示意着“你们真棒!”为首的一位女生转过身来,嘴角弯成一叶扁舟,露出两排洁白牙齿,将大拇指弯曲了两下,其余人笑盈盈地用手语回应着:“谢谢您”。在青岛市中心聋校已经工作了近5000天的刘本部看来,这样的一群孩子就像校园里的石竹花,每一朵都是那么纯真可爱。
“要构建一所充满人文关怀或者叫有温度的学校,需要读懂这里的每一名孩子,尊重他们的身心发展需求和认知差异,为他们搭起与社会沟通的桥梁。”说这些话的时候,清晨的阳光透过长长的玻璃,洒在刘本部宽厚的后背上。他说,数十年的生活篇章一页页翻过,每天面对的是学生,每天讨论的也是学生。没有显赫的名声,也没有桃李满天下的业绩,然而,在无声的世界里,去读懂学生的无语的心声,帮助他们树立自信、积极地融入社会,拥有幸福人生,有一种格外的美好。
这些年来,刘本部校长已经先后出版了《塑造未来》、《实用手语》、《听障儿童听觉语言康复实践与研究》、《师爱无声——我们的教育故事》、《无声的视窗》和《让艺术点亮梦想》等多部教育专著,提起这里的学生,他的脑海里有无数个鲜活故事…… 他充满情怀的感叹着:“如果把全纳教育比作是人生成长的交响乐,特殊教育工作就是后排角落里不起眼的低音提琴,它是整个弦乐里最低沉、最厚重的金蓝领。它没有小提琴那样绚烂的华彩乐章,却是整个交响乐里不可或缺的和声织体的托底。”
放眼世界,探索特教领域的“理想学校”
实际上,低音提琴不仅具有醇厚深沉的一面,更有音色灵活多变的一面。
青岛市中心聋校建1945年,是一所集学前康复、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中专于一体的全日制综合性听障教育学校。2008年10月,接到青岛市中心聋校的任职调令,曾经让刘本部惊讶之余又有些迟疑,26年的普通中学、职校教育管理经验,在特殊教育领域能行得通吗?“特殊教育对于当时的我而言,是一片完全陌生的土壤。”
为了突破自我,刘本部像小学生一样四处学习求教。他逐渐认识了全纳教育、融合教育等现代特教理念,包括德国倡导的“包容教育”,鼓励有特殊教育需求的残障儿童就近上有条件的普通中小学,广泛接触社会同龄人;法国通过建设“养护学校”来康复和治疗残障儿童……中国台湾“启聪学校”优良的师资和人性化的教育方式让他大受启发。
经过大量地吸收学习,青岛市中心聋校提出了:“融合 健康、尊重 快乐”的办学理念,实施“抓两头,夯中间”的教育策略,突出康教结合、立德树人,帮助听障学生积极面对人生、融入社会和走向幸福未来。“抓两头”就是重点抓好听障学生的入口和出口,即听觉言语康复和以职业教育为主线的高中阶段教育;“夯中间”是指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夯实基础文化知识和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隔离分教到回归主流,从缺陷补偿到潜能开发,采用指语法、手语法、口语法、听语法和综合法等,训练听觉障碍学生获得人际间的沟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不仅如此,注重学生的职业训练,辅导学生就业。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驱动特殊教育的改革和进步之外,还要为广大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范式。他们的目标就是把自己的学校打造成“全国听障教育示范校”和“国际知名特教学校”。
提及“理想中学校”,刘本部希望有一天能打破世俗的藩篱,建设一所全纳式学校:这所学校能够接受学区内的所有青少年儿童,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看到每一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和价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建立一个理想的全纳社会奠定基础。
在具身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
跟绚烂亮丽的小提琴手相比,低音提琴家往往只能在后排角落里黯然。一般人很少会意识到它的拨弦、拖奏发出的波涛、隆隆的自然泛音,也是美妙乐章的重要部分。
确定了学校发展战略,怎样优化管理、师资和教学质量呢?刘本部要走出去的第一步,就是于立足于教育规律和听障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实践中研究。他带领老师们做“影子学生”,以此调动自身的感受力、洞察力,在衣、食、住、行、学的真实场景中触摸学生的第一感受。协同特教前辈和专家做“一生一案”的档案建设与研究工作,快速掌握学生的家庭教育、康复阶段、学习情况。与学校里一线教师、职工、后勤人员一起挖掘典型案例和细节故事,摸索总结优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对课堂形式、教学方法、学生的个性成长进行阶段性评估……
在课程改革方面,他发起“每日一句”的聋校作文教学探索,对语文自主学习和数学的课堂教学艺术进行反复探究,将开放式教学、实践性教学和信息技术等多项选修课进行小范围试点,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开展“医教(康教)融合”,针对听障学生的认知特点,解决学生语句颠倒问题,不断探讨课堂教学的改革。
“培养一名合格的特教老师,需要数年时间。成为一名优秀的特教老师,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情感和专业投入。”为帮助教师们更专业、更有体系的提升,刘本部和骨干教师一起搜集整理大量的“启聪故事”、“教育案例”和教育札记等,在实际案例中展开针对性的培训与系统学习。
为了让新入校的老师能尽快掌握手语沟通的技巧,仿照实用英语手册,刘本部主持编写了《实用手语》这部工具书。凭借这本书,即使从没接触过手语的人,也可以参照图例,快速掌握与听障儿童交流的基本方法。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特教专业的研究生孙亚男老师,毕业后进入中心聋校,通过《实用手语》这本工具书,快速搭建起与学生们之间沟通的桥梁,不仅如此,孙老师尤其关注课堂反馈与课后交流,将手语理论和运用场景融合,真正让语言“实用”起来。
康教一体,搭建语言康复中心
跟传统的学校不同,青岛市中心聋校不仅是一所学校,更是听障儿童的特殊教育研究所和康复中心。听力障碍很大一部分是先天性的,之所以民间会有“十聋九哑”的说法,是因为早期语言能力的形成基本要靠模仿,如果听不见,自然也就无法模仿。
“正常人的听力能听到25分贝以下的声音,仅能听到60分贝以上的声音就属于残障性耳聋了,也就是听说能力会受到很大影响。应该需要通过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进行有效的听说康复训练,才能真正实现‘能听会说’、消除或缓解沟通障碍。”为此,刘本部和聋校非常重视听障儿童的早期康复训练。学校的雨萌园学前康复中心是山东省听障儿童听觉语言康复训练“定点机构”,也是言语听觉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指定的“医教结合师资培训基地”。
康复中心配备了多名具有国家级助听器验配资质的听力师和高级康复师,由听力学、特殊教育、学前教育三个不同专业的教师共同组成了医教结合师资队伍。学校还与华东师范大学达成深度合作,引进了以“康复云”为代表的一系列康复技术信息化手段,积极探索听障儿童康复训练的新途径。
刘本部说,我国的特殊教育水平在日益提高,信息化手段不断完善,国家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也很大。残疾儿童未来的发展,不仅要靠学校、老师和家长们的推动,更需要从政府到社会的全面关注和支持。“从国际化的视角来看,我国的特教事业这些年有了跨越式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地区,残疾人的教育问题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朴素的目标背后,需要更多的努力
德国作家聚斯金德在小说中描摹出低音提琴的气质——一个低音提琴手深爱着剧团里的女歌手,却总没有勇气告白。这种无法割舍的心情和他终身依赖的乐器——低音提琴是那么的相似。
学校的育人目标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这个育人目标看似朴素,但从另一个方面想,它的要求很高。如果真的能够把学生教育成“有普适认知,做实事,有协作能力,能独立生存”的人,实际上是相当了不起的一件事,这件事,比拿多少分数,考取多高成绩更有价值。要达到这一点,就要付出十倍的努力。
目前,青岛市中心聋校的高中阶段教育有两种培养方向供学生选择:一是进行职业中等专业教育,让学生毕业后即可参加工作,自力更生;二是以参加高考为目标普通高中教育,让孩子有机会走进更高的教育殿堂。学校根据就业现状,开设了服装、烹饪和工艺美术三门中专主课,还设有美容美发、汽车美容、厨政、家政、电商、人工智能等选修课程。
近几年来,聋校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创业就业需求,不断探索改革课程设置,通过开设这些课程,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生活技能,适应社会发展,在劳动能力的养成中培养学生自信、健全的性格,给孩子和家长注入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动力。
“青岛市中心聋校的孩子们对于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权越来越高,除了普高有不少学生转向职业教育,也有少数有职业教育转而冲击大学。“刘本部说,“相比普高学生,职业中专孩子考取大学的难度更高,面临的心理压力也更大。”我们会尊重他们的选择,真正实现校内的普职融通,无论是在文化课程学习上还是职业选修上,学校都会给予全力支持。”
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广阔的就业渠道,刘本部一边积极走访国内企业,筛选合适专业;另一边求取教育圈内外朋友帮助,联络各类优质企业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企业对我们学生的认可度很高,评价他们有匠人精神,工作起来专注敬业,生活中又阳光善良。”不仅如此,在刘本部的联络下,不少企业的技术员、设计师、工程专家和民间工艺大师都志愿到学校给孩子们义务授课,寒来暑往,年年不绝。
一个“为孩子操一辈子心”的慈父
曾经有一度,低音提琴被视作“只能发出隆隆低音”的家伙,原意拉奏它的人也屈指可数。然而,正是这个体积大、发音低的弓弦乐器构成了乐队中低音响的支柱,基本节奏的基础。
实习动员会是青岛市中心聋校坚持推行了12年的活动。要驶离学校这座港口,抵邻踏入社会的中转站,对听障学生来说格外困难。刘本部察觉到了孩子们的不安,在每年的实习动员大会上,他都会去讲实习第一课,把最真实、朴素的话送给这些即将离巢的雏鸟:“这个社会并不冷漠,离开了学校,仍然会有人关心你们,只不过更多的,需要靠自己的艰苦努力。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工作规范,你们要尽快适应跟学校不一样的生活,坚守‘吃苦耐劳’这四个字,用自立自强和勤奋赢得别人的尊重。”
刘本部不仅关注学生在校生活,对他们的家庭生活和未来生活同样关注。聋校的老师们会定时通过手机与家长沟通孩子们的近况;每到寒暑假,学校会帮助家长适当学习一些日常手语;经常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则是帮助父母完成家务,如,做一道或几道家常菜,在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中增进家庭幸福感。
“如何教育孩子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是一个值得深刻探讨的话题,对于这些听障家庭来说,更加不易。”刘本部说,残障儿童的家庭教育方式容易走极端,有的家长会过分溺爱,有的却会对这些孩子缺乏耐心。“学校老师在日常与家长的沟通当中,传递的非常关键一点就是:一定要把孩子当作普通孩子一样看待,在他们的缺陷上给予必要的关爱,在相处中给予他们与健全人同样的尊重。”
为了让家长更直观的了解到孩子在学校里的生活面貌,学着去正确对待自己不完美的孩子,刘本部编著出版了《师爱无声——我们的教育故事》一书,书中汇集了聋校历届师生的真实故事,面对特殊儿童内心的敏感脆弱,让我们看到了特教老师是如何用无声的师爱,做耐心细致的抚慰;又让我们看到孩子们逐渐走向阳光,教师们的内心又是何等的满足与幸福。师生相处中的点滴琐事,从书中细腻地里流淌出来。
毕业后离校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也是刘校长经常挂念的心事。对于参加高考、大学毕业后就业困难的学生,学校专门设立了回访联系制度,积极与学生沟通,帮其解决就业难题;毕业了的学生结婚,证婚人大多都会是在校时的班主任,让学生在人生的重大场合,面对众多亲朋好友,保持勇气与自信。
让每一个孩子看见身边的榜样,更能看到自己的未来
2008北京残奥会圣火使者姜馨田,是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她代表中国八千万残疾人,点燃残奥会圣火,昭示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些身边真实的人,激励着学生们前行。
学校整合社会资源,邀请名人专家、社会精英和行业大师们进校园,让学生们与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精英接触,去了解更广博的世界。开设国画、书法、美术、摄影、跆拳道、舞蹈、围棋、魔术、国学等特色课程,拓宽知识领域。成立摄影教育协会,申请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基地,成为杂技魔术协会培训基地,选送的跆拳道选手在在土耳其聋奥会和全会上获多枚金牌,“打遍天下无敌手”。
相较于普通孩子,特殊儿童对于外界给予的反应更为敏感。相比与看到他人,他们更需要“看见自己”:可以看见并相信自己的未来;看见未来的同时,看见自己的力量所在;去努力成为自己;过想要的生活。
学校每年设有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心理节等一系列活动,学生在舞台上表演排演的魔术、舞蹈、默剧,将青岛中小学教育的“十个一”要求生动活泼地展现出来。每个周末,学生们全天都可以在图书馆中阅读喜欢的书籍。学校充分利用社会捐赠,开设有“爱心超市”,将社会捐赠的钱财物转化为学习生活用品,学生凭借德育积分卡到超市选购所需,爱心超市由学生参与管理,从货品购买、登记入库、货架管理、账目清理等全程参与。
在刘本部校长看来,只要能让孩子在未来更有价值、让孩子身心更健康、让孩子的灵性得到保有和尊重,这就是好的教育。而学校要做的,就是去构建一个尊重、开放的环境,帮助这些孩子找到人生的支点。
从最起初的迷惘到现如今的幸福感,刘本部带领学校实现了跨越,而他自己的人生也在此蜕变。在这个独特的、无声的世界里,为孩子们演奏起一段段华美的乐章。
英国诗人吉普林有一段关于教育的名言:“帮助无知的人得到智慧永远是一种功德。教育是最大或许也是最好的福祉。”我们自己身处一个程式化的世界,重复性的流行旋律常常让耳朵疲惫、垂老,但在青岛市中心聋校弹奏的音符里,却可以精神一振:低音的深潭上方,有交织互噬的高音透地而出,继而气化,营造出了运动不息的力场。那是大鹏振翅的回响,也是生活的善意与希望向我们笑意吟吟地张望。(文/左希 青岛市中心聋校供图)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87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