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金融助力“智能装备”驶入“智慧矿山”
中新网青岛9月2日电 题:科创金融助力“智能装备”驶入“智慧矿山”
中新财经记者 刘文文
位于山东青岛玉皇岭工业园的中鸿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下称“中鸿重机”)厂区内,一位工人正站在一辆大型黄色“铲车”旁,手持遥控装置熟练地操控“铲车”,模拟铲、装、运等一系列动作。
位于山东青岛玉皇岭工业园的中鸿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厂区内,一位工人正在用遥控装置操控铲运机。刘文文摄
这辆如同大型遥控玩具车的机器可不简单,它是地下矿山生产的核心设备,叫作“铲运机”,能够准确驶入黑暗且狭窄的模拟地下巷道,并依次通过积水、弯道等障碍,顺利完成矿石铲、装、运等一系列作业。
“通过铲运机上装载的各类摄像头、传感器、探测雷达等设备,驾驶员不仅可以在一旁手持遥控进行操控,还可以在地表远程操作平台上同步监控驾驶室正视角、后视角、正后方及溜井口影像等井下环境信息,从而准确掌握铲运机的位置及运行情况,并结合实时传导的设备启停与危险警示、参数变动等数据,实现对1至3台无人驾驶铲运机的远程操作。”中鸿重机总经理马春雁对记者表示,这一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性、舒适性及工作效率,实现智能化少人甚至无人采矿。
如今,智慧矿山建设已成为实现矿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方向。作为地下矿山生产的核心设备——地下铲运机这一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中鸿重机积极投身其中,引领行业变革。
中鸿重机董事长宁晓峰进一步解释:“如果将采矿装备比作手机的话,目前市场上大部分采矿装备功能单一,类似以前的按键手机,只有打电话、发短信这样的简单功能,而中鸿的产品则足够‘聪明’,不但能干活效率高,还能通过相应的编程进行故障自诊断、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输出各类生产报表……我们所做的就是这样的智能采矿装备。”
“凭借多年来的技术研发及市场开拓,公司已成功打破国外产品在大型地下矿山的垄断地位,顺利实现铲运机和运矿卡车‘国产替代’。在此基础上,公司将下一阶段发展目标确立为智能采矿、新能源装备以及深部开采。”在马春雁看来,如今采矿行业正处于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低碳化方向发展的技术变革、产业升级关键窗口期。加快布局无轨设备全产业链,引领智能采矿及新能源技术高效、安全应用,正是中鸿重机响应国家战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矿业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
然而,资金、技术、上下游资源等问题,亦成为彼时中鸿重机由初创期向成长期跨越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挑战。2019年,立足创新最前端,支持和布局科创企业的鲁信创投,凭借对成长期项目的专业辨别能力与赛道把握能力,在严格审计及评估的基础上,敏锐发掘出中鸿重机这一具备可观成长空间的优质项目。当年4月,鲁信创投向中鸿重机增资3200万元,自此开启了双方携手奋进的序幕。
据马春雁回忆,第一笔资金“活水”注入时,正是公司产品得到市场认可、订单大幅扩充的关键时期。鲁信创投的“真金白银”以及其在市场融资方面提供的信用背书,对公司业务开展及产能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在研发创新及市场开拓方面,鲁信创投根据公司不同阶段的迫切需求,积极对接关键技术提供方及上下游供应商,极大助力公司畅通技术链、创新链与产业链,加快布局新能源市场。
基于鲁信创投在资金、管理、研发、市场等诸多方面的全方位赋能,中鸿重机发展活力得到持续激发,经营质效、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2019年公司改进14吨柴油铲运机,研发井下服务车辆;2020年研发30吨运矿卡车;2021年研发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10吨电动铲运机;2022年研发7吨电动铲运机;2023年研发7吨电池铲运机、25吨电动铲运机、国四全系列机型以及45吨大型卡车;2022年净利润相较2018年增长近6倍……
“与此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产品已销往南美、北美、东南亚、欧洲、非洲、中亚等多地区的大型国际化一流矿山,海外订单逐年倍增、持续放量,截至目前出口创汇已近6000万美元。”马春雁说。(完)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89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