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你经常用的塑料瓶,可能会"致癌"?很多人都用错了

 

文|茶走

编辑|乌安

  •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吴奶奶出生在农村,吴先生毕业工作后才把她接到了城市里一起居住,但吴奶奶节俭的习惯依旧没有改变。

尽管家里人说了她很多次,现在家里情况好了,没必要这么省,但奶奶仍不听劝,吃穿用行都突出一个“省”字。

吴奶奶最让吴先生受不了的一个习惯便是喜欢收集塑料瓶,吴奶奶收集塑料瓶不止是为了卖废品,而是喜欢自己屯着用。

家里的酱油、米面乃至洗护用品,多多少少都是吴奶奶用省下来的塑料瓶装的。尽管吴先生对此行为感到不爽,但是也没有什么正当理由要求吴奶奶改正这个坏习惯。

直到有一天,吴先生在报纸上看到一篇科普文,称生活中的塑料瓶尽量不要“废物利用”,储存不好的塑料瓶可能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严重甚至会致癌。

看到这篇报道的吴先生赶紧把报纸递给了吴奶奶,并要求她不准再囤积塑料瓶。

从矿泉水瓶到外卖饭盒,塑料容器几乎遍及我们身边的所有生活事项。但这些小小塑料容器,真的会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吗?

首先,我们先需要解答一个重要的问题:塑料容器是否会致癌?

实际上,其本身并不会致癌,但其中一些化学成分可能会成为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在相关学界,争议最大的成分是BPA(双酚A),一种广泛用于塑料制品生产中的化学物质。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BPA会从容器中转移到食物中,并进一步进入人体。

但其含量在食品相关塑料包装内是有严格要求的,按要求而言,这部分迁移量并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

所以目前其对人体的致癌性证据不足,所谓“塑料瓶致癌”的看法仍需大众科学看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塑料有7种,要分辨这几种塑料只需要在塑料制品包装上找到一个“三角图案”。

其下方会写有这种塑料的英文名,而三角形内会标有1-7的其中一种数字,其中对人体安全性较高的是1、2、4、5号塑料,它们分别是PET、HDPE、PE和PP3(PVC)、6(PS)。

7(OTHER)号塑料大多运用于工业制品而不是食品包装上,在生活中也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有些人可能不太会注意到塑料制品上的标号,或者对于塑料袋这些多个分装的产品,可能在1个单独的塑料袋上是找不到标号的。

这里也有一些简单的小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识别究竟是哪一号塑料。

以塑料袋为例,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材质是3号(PVC)和4号(PE)

其中3号塑料袋摸起来较为黏涩,声音不清脆,这种塑料袋尽量不要直接接触食品,而4号相较于3号摸起来更有韧性,声音也更脆,在不接触高温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接触食品。

从以上内容也可以了解到,用正确的方法使用适当的塑料制品,对人体是不会有明显问题的,但这些使用方法也需要我们额外注意。

在众多错误使用方法中,最常见也最容易忽视的是将塑料瓶暴露在高温下,如将它们放在车内,或用来盛装滚烫的液体,这些情况下可能导致塑料中的化学物质释放出来,增加了潜在的人体健康风险。

此外,反复使用老化的塑料瓶也可能导致化学物质渗漏,因此建议避免将塑料瓶放在高温环境中,并定期更换旧的塑料瓶。

除了塑料制品外,生活中还有一些替代品可以替换其使用,包括不锈钢瓶、玻璃瓶、陶瓷瓶等。

例如,在生活中使用饭盒时,可以使用不锈钢、玻璃制的饭盒,不仅安全、散热快,也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对于储物产品而言,可以使用硅胶、搪瓷材质的产品,硅胶相较于塑料而言,具有较高的耐用、耐摔性,也可以重复使用,而搪瓷则更为安全。

与塑料制品相比,这些制品的材料更为安全稳定,不会释放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但相对而言成本也更高。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购买具有可重复使用特性的容器,这些产品不仅对我们的健康有益,还能减少个人对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依赖。

可持续性产品不仅有助于减少个人塑料垃圾产生,还在更大程度上减轻了对地球资源的负担,有益于我们共同的环境。

因此,选择可重复使用的容器和产品,亦是我们每个人都能为环保和健康所能做出的贡献。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91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