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阮咸:情场得意,官场失意,至今有种乐器用他名字命名?
文:老维特(作者原创授权)
阮咸,字仲容,魏武都太守阮熙之子,阮籍之侄,他也与叔叔名列“竹林七贤”之中,阮籍被称作“大阮”,阮咸自然就是“小阮”。然而,他的某些行为,更为荒诞无稽,和只是为了避开世俗烦忧的阮籍与嵇康不同,算是给后来那些西晋东晋南朝的行为艺术爱好者开了先河,不过,在“竹林七贤”这个群体之中,虽然嵇康阮籍也擅长音乐,但就对音乐的贡献而言,他们也都不及阮咸。
阮咸可能也是像阮籍嵇康一样,从小丧父,他大概是跟着自己的母亲以及叔叔阮籍在陈留故乡成长起来的。他和阮籍一起住在“道南”,即阮家当中比较贫困的一支的聚居地。对应的“道北”,则居住着阮氏一门中的豪贵。七夕到来时,古人有晾晒衣物可以防霉烂生虫的习俗。有一年的七月七日,“北阮”晾出来的衣物,都是绫罗绸缎。而“南阮”这边,阮咸亮出来的,却是一条大布内裤,众人都觉得奇怪,你小子怎么什么东西都往外边晾?阮咸只好答道,“未能免俗,只能如此了。”倒是不掩饰自家的贫穷。
大概正始年间,阮籍、嵇康这些前辈们组织竹林小俱乐部纵酒高歌之时,阮咸只能算是个小陪衬,没起到什么太大的作用。他真正有所表现,要等到曹魏后期和西晋前期了。阮咸出仕,大抵是在司马师秉政时期,屡次升迁以后,到了晋武帝时期,出任的也是散骑侍郎这一皇帝身边的近官,大概也是因为其叔也颇受司马氏父子厚爱,所以他也能得蒙此任命吧。后来到了晋朝,山涛推举阮咸主持选官,说他如果处在任人的职位最为合适。不过晋武帝却认为,阮咸好酒虚浮,于是不用他。太原人郭奕(郭淮之侄,非郭嘉之子)志高有识人之量,当时很有名,很少推服他人,见到阮咸便倾心佩服,不觉大为感叹。
但依我看,如果说阮籍的技能点在为官和文章方面还算可以看看的话,阮咸的技能点,则基本上都落在音乐和行为艺术方面了。先说音乐方面,阮咸善弹琵琶,尤其是长颈琵琶。武周时期,蜀人蒯朗发掘古墓得到铜器,器身正圆似琵琶,没人能够认识。元澹说:“此阮咸所作器也。”就用木头重新制作了一把,其声高雅,乐家将这个乐器命名为“阮咸”,现简称“阮”,或称“月琴”,结构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中国古代所传的乐器中以人名命名的,唯此一种。
再来看看行为艺术方面,阮氏一族人皆好酒,阮籍还在世的时候,一次阮咸到同族人当中聚会,不再用一般的杯子来喝酒,而是用大瓮来盛酒,这简直跟古龙用脸盆喝酒有一拼。大家一起围坐,面对面痛饮。可能一起饮酒作乐的地方是在一处山野之地,当时有很多猪闻到了酒香(可能是农家的散养猪),也过来喝,阮咸要大家不要赶走这群猪,于是就出现了人猪共饮的奇观。诸位兄弟都认为阮咸放任旷达,但是唯有阮籍看不下去,大概是阮嗣宗叔叔也觉得,咱们跟人发发疯也就够了,跟猪也这般德行,你是猪啊?阮籍的这种看法,大概也反映了有意佛系生活的人,与为了佛系图个爽的人的思维区别吧。后来阮籍的儿子阮浑,也要学这种行为艺术的调调,却被老爹告诫,“你大哥仲容好玩这个,你别跟着学”!
另一件事发生在阮咸为母守丧时期,不知道他有没有像阮籍守丧时期那样哭得没有人形,不过我看依阮咸这种以行为艺术为行为艺术的性格,大概不会哭得特别狠的。此时阮咸的姑母(大概是阮籍的姐姐)要搬到远处去,但她家还有一位阮咸很钟爱的鲜卑婢女,姑母原先说要留下这位婢女,等要出发了,却带着婢女走了。阮咸借了客人的驴子,身穿重孝,亲自去追她。两人合乘一头驴回来,他说:“传宗接代的人不能失去!”这位婢女就是阮孚的母亲。只是,不知道阮咸会不会在丧期没过就纳妾啊,那样的话,他留给世间的名声,恐怕就是一头大色狼了。
阮咸因为在娱乐方面的事情追求太高,也影响了自己的仕途。他常常暗自批评荀勖(荀彧叔父荀爽之后人,曾为曹爽党羽)的新律调子高,认为调子高就会引起悲哀,就不是兴国的音乐而是亡国的音乐。阮咸认为因为古、今尺度长短不同造成,所以让荀勖的新律不合雅乐的规范,不能体现盛德的至和之音。荀勖对阮咸记恨在心,便进言把阮咸调出朝廷任始平太守(此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兴平县东南),该郡所在的关中地区在晋初就颇多各路胡人,不甚太平,可见此次调任是贬官)。朝廷也看阮咸这种成天就知道喝酒弹琵琶享受人生的人不顺眼,就给他外放出去了。阮咸最后,也死在了任上,享寿56岁。不过他死后,荀勖倒是佩服起他的音乐才能起来。但为时已晚,就像后来司马昭也后悔杀了嵇康一样。
再来看一看陈留阮氏一门的其他子弟吧。阮籍的儿子阮浑(字长成),大有父风,但是却不被亲爹喜欢,大概是阮籍也知道,自己的狂本是“佯狂”,孩子还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妙,此人在晋武帝时期,官至太子庶子。阮咸虽然人发疯,不过他的后人干的还不错,子阮瞻,西晋时期任太子舍人。另一子阮孚(鲜卑婢女之子)则在东晋时期赐爵南安县侯,任吏部尚书,名列“兖州八伯”“江左八达”两大名人堂之中。阮家叔侄虽然活得不怎么开心,但后人还算不错,这大概也亿是因为大阮阮籍虽然疯,但也和司马氏走得近,做金牌秘书的缘故,二可能也是因为诸阮可能都继承了阮籍“口不臧否人物”的保身之术。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94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