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现场·我在我思丨基因检测天赋,“家长的钱最好骗”何时休?

 

【现场·我在我思】

原标题:基因检测天赋,“家长的钱最好骗”何时休?

刘旭

捧着4岁儿子的基因天赋检测报告书,我的采访对象王明浩突然感慨,“你看现在的小孩多幸福,如果在我小时候,父母也能‘因材施教’培养我,或许我现在就不会这么平庸,没准也能成为专家学者了。”一句无心的话却道出了真心,检测机构宣称的“预见孩子的天赋发展潜能,因材施教”,戳中的正是不少家长望子成龙的心。

在一场由某英语学习班举办的“破译人类皮纹密码,发挥先天优势潜能”讲座现场,我随机问了12位家长,其中三分之二都表示想给孩子测一测,很多家长即使并不相信但仍要尝试,有家长坦言:“就算不准确,起码能缩小下范围。眼下又没有更好、更科学的培养方案,只能选择相信。”

基因天赋检测——看起来就很假,但一些家长宁信其有,何以如此?

一方面,是家长们容易被教育焦虑所裹挟。时下,不少家长忙着给孩子报各类兴趣班以发掘孩子的兴趣和优势;寒暑假带孩子奔波在各路景点游学研学、开阔眼界;用唾液、皮纹测天赋基因试图“读懂生命的密码”……花重金把孩子委托给商业机构,很多时候是家长“花钱买心安”,是一种“我为孩子的教育尽力了”的自我安慰,这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

另一方面,是商业机构趁火打劫搞起“玄学”,推出一些神秘的噱头引家长上钩。家长交给检测机构几千块钱,由他们出具“天赋报告”,家长照方培养,不管孩子能否成才,检测机构都可稳赚,就算家长觉得不靠谱也很难维权索赔。有天赋不一定能成才,这本身就是一件“进可攻退可守”的事情。

毫无疑问,孩子的成长成才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就算基因能检测出孩子在运动、美术、音乐等某一方面具有天赋,也需要后天正确的引导与培养,以及孩子个人的兴趣与努力。从古至今,多少杰出人物、业内精英,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探索才找到了个人的兴趣爱好,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深耕,成就了一番事业。不放手让孩子去体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并在实践中发现和培养兴趣,而是寄望于基因检测之类,这不是走捷径而是走歧路,甚至是在假装努力育儿。到头来,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可能被忽视和压制,其成长成才也可能走了弯路甚至南辕北辙。

近年来,一些商家深信“孩子的钱最好赚”,从儿童酱油、儿童漆,到基因检测天赋、量子波动速读,多是利用家长的爱子心切和教育焦虑在一些寻常普通的商品上堆噱头、炒概念,甚至堂而皇之地以伪科学忽悠、糊弄家长,搞出不少的荒唐事。类似的乱象、怪象,该消停了。

好的教育,不是贩卖焦虑,而是给予希望。教育不是与别人家孩子的简单盲目比较,而是鼓励孩子遵从内心、超越自我、不断成长,与更优秀的自己相遇。家长应该明白,孩子成长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了解孩子的真正所需,允许孩子按自己的节奏成长,而非把自身的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对社会而言,儿童友好应是优先考虑的事情,做与孩子有关的事情、生意,更得多一些良心和底线。

哲人说:“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其中第一点就是“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少折腾、多陪伴,适时对孩子放手、为孩子“松绑”,让其自由、健康、快乐地成长,应是每个成年人努力的方向。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94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