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一次缴获200多两黄金怎么处理?请看彭德怀的小气与大方
来源:《党史博采》
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国元帅彭德怀那波澜壮阔的革命一生中,他为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幸福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他经常将自己的钱物捐赠或资助给国家、家乡和人民群众,这时的他处处大方得很,他甚至为革命事业牺牲自己的生命都在所不惜;反过来,他对自己、对亲属要求却非常严格,甚至于严厉到不近人情或者特别小气。这大方和小气两相对比之间,一个大写的人格已经凸现在人们眼前。
小气的彭德怀
1933年、1934年间,杨尚昆来到红三军团任政委初期,在与彭德怀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的日子里,他除了感受到彭德怀和他率领的红三军团指战员们的骁勇善战、为革命一往无前的气概外,也深深感受到了彭德怀与官兵同甘共苦、纪律严明的精神,正如彭德怀一贯声明的那样——“共产党的队伍里,官兵要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开始,杨尚昆下到连队,按照规定吃饭时可以加一个菜。加菜无非是炒鸡蛋之类。但是,他很快发现,同彭德怀一起下去就从来没有加过菜。
原来是彭德怀不允许。他下到连队,谁给他加菜,谁就要挨骂。彭德怀是个烈火般脾气的汉子,这骂人是他表达思想的一种独特方式。他主要是骂干部,他对干部要求严格,但骂凶了、骂错了,干部也会有委屈情绪。杨尚昆为此不时地提醒彭德怀。但当杨尚昆与红四师政委黄克诚说起这事时,黄克诚却笑言道:“他就是那个样子,见面骂你几句,就像在问你好。骂错了,他会认错的。”
战争年代,马匹对于一个高级指挥员来讲,是很重要的。但彭德怀的马匹不到走不动路是不准给他换的。
对骑乘的马匹彭德怀是这样,而对乘坐的车子更是如此。
◆1936年,彭德怀长征到达陕北骑马照。
即使是新中国成立后条件较好了,彭德怀仍然一如既往地清正为人、廉洁奉公。他从朝鲜战场回国后,乘坐的依旧是一部旧式汽车,后来有关部门按规定要给他调换一辆最新式的,被他拒绝了。
警卫参谋给彭德怀讲新车的好处,彭德怀则说:“世界上好东西多着呢,总不能见到什么好就搞过来嘛。”
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命彭德怀为国防部长,并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他还同时任职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称得上是名重位高了。但他从来没有利用职权牟取私利,从来没有为家庭添置什么新奇时髦的生活用品。
有一次,彭德怀率团到前民主德国访问,警卫参谋和他商量给他刚参加工作的侄女买块手表。
彭德怀想了想,同意了:“好吧,弄个最便宜的,能看个时辰就行了。”
警卫参谋想,这些国家发给出国人员的零用外币用不完的反正要退回去,就买一块样子好看的手表,价钱稍贵一些也没有关系。
警卫参谋买回一辆自行车和两块手表。彭德怀首先批评了这位警卫参谋不该买这么多东西,接着便指定自行车归公务员小何使用,还说:“出去办事,尽量骑自行车,少用汽车。”
对买回来的手表,彭德怀一看发票,就说:“这肯定不是最便宜的,赶快给我换掉。”
警卫参谋说:“这就是最便宜的。再说现在去换也来不及了,你干吗这么小气呢!”
彭德怀一听,严肃地说:“不是我小气,我们的国家刚刚开始建设,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嘛!”
◆1954年9月,彭德怀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随即,那两块手表分给了黄公略的女儿和彭德怀的侄女各一块。侄女一看,表面上只有两根指针,没有秒针,要贴到耳朵上才能听出表的走动声。那时大三针的手表已很流行,给她弄了块二针表竟然还挨了伯伯彭德怀的批。
彭德怀身边的工作人员亲闻亲历的这类“小气”例子还很多。平时每顿饭剩下的菜,彭德怀规定不能倒掉,下顿热热再吃。
彭德怀极端讨厌请客送礼,对那种连吃带拿的作风更是深恶痛绝。他从不允许人家招待他,不买票的招待电影他不看,超过伙食标准的招待饭菜他不吃。他总是当着那些爱请客的人批评说:“什么你请客?人民请客,国家请客!这种风气要不得,慷公家之慨!”他无论到哪里,临行前都要打招呼,“不准请客、送礼,不准搞特殊。”
1955年的一天,外出视察的彭德怀下榻在山东省烟台某招待所。招待所的同志以十分崇敬的心情,在为他安排的房间里特地准备了一些小吃。
彭德怀一进屋,只见桌上摆满了高档水果、香烟和奶糖,便生气了。他让警卫员把招待所所长、管理员叫来,请他们坐下,在表示感谢之后问道:“咱们有没有招待费?”所长回答:“有,有,还有不少哩。”
彭德怀说:“那只能招待外宾。你们想一想,主人自己每天大吃大喝起来,把自己当成外人,这个家还能当好吗?不吃穷了才怪呢!尤其是首长们,本来工资就高,又白吃白喝白拿,再弄个双份。为老百姓想一想,他们应该生气吧!这不像为他们当家作主的样子吧?人家不应该喜欢这样的当家人吧?升官发财搞特殊,这是国民党的传统。咱们共产党人,不能向他们学习吧?咱们共产党人,不能想着升官发财搞特殊。咱们的国家、人民还很困难哟!”彭德怀一番掏心窝子的话使所长和管理员深受感动,他们当即撤了桌上的东西,并保证今后改正。
在中南海怀仁堂的东南角,一排造型相似的院落中间,有一座古式建筑,名曰“永福堂”。1953年,彭德怀从朝鲜回来以后就住在这里。这座院落,有正房5间,西头的两间打通了隔墙,是彭德怀的办公室和会客室。东头的两间是卧室兼作彭德怀夫人浦安修工作和学习的地方。当中的一间,由东到西打了一个隔断,隔出十来平方米一块空地,作为餐室。东厢房作会议室,有时用来召开军委办公会议,后改为宿舍。西厢房是工作人员的办公室和宿舍。
这座房子,彭德怀刚搬来时,由于长年日晒雨淋,没有及时维修,门窗和廊柱的油漆早已剥落,尤其是办公室天棚的一角还漏雨,每逢下雨总要湿上一大片。管理部门几次提出要对房屋进行一次翻修和粉刷,但都被彭德怀拒绝了。他叮嘱工作人员:“你们要把心计用在国家这个大‘家’上,眼睛不要老盯着我这个小‘家’,要把钱节约下来,先用于国家经济建设。”
◆1953年,彭德怀在中南海住所永福堂前留影。
就这么一个小空间、较简陋的房子让彭大将军居住和工作,实在是有些艰苦了。他的侄儿侄女们来了后没地方住,就只好搭地铺睡。
为此,后勤部门几次想给彭德怀扩建两间房子,但是,彭德怀说什么也不同意。他说:“我们的房子已经很好了,比老百姓住的宽绰多了。北京市的群众要是跟我们一样住上这样的房子,怕20年也达不到。”
彭德怀的住房确实又旧又小,后来左权的女儿也住到了他家,他家的住房就更困难了。
为此,彭德怀夫妇经反复商量,决定盖两间小平房,精打细算下来,还需1000多元。
彭德怀一听就说:“1000多元,能买多少小米?能买1万多斤!这要多少农民的劳动?!又能养活多少人呀?!不盖了!不盖了!”
屋里的家具,只要彭德怀认为“挺好”的,就别想给他换新的。有一次,警卫员提议把他家的旧窗帘布换一下,他鼓睁着双眼说:“旧了?老百姓用这样的布作衣服,还不知穿多少年哩!”
大方的彭德怀
彭德怀对自己非常严格、小气,而对党、对人民却十分慷慨。
抗日战争时期,在一次反“扫荡”战斗中,八路军某部缴获了敌人200多两黄金。战斗结束后,这批黄金被交到了总部。总部机关的年轻人大都没见过黄金,一听说缴获了黄金,都好奇地围过来看稀罕。这时,彭德怀走过来,伸手掂了掂装金子的口袋,说:“呵,还怪有分量的。你们说,这金子如何处理?”
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买枪炮,有的说买给养,吵吵嚷嚷兴奋得想出各种主意。
彭德怀笑呵呵地看看大家,说:“这家伙很值钱。既然有这些值钱货,咱们就用它买几门大炮,早点打发鬼子回老家去。还要买很多的白面、大米、猪肉,让你们这些小伙子吃得像小老虎似的,肉滚肉滚的。你们说好不好?”
大家听得很舒服,禁不住开心地大笑起来。
但是,彭德怀又说:“现在我们还不能花掉这些金子。目前我们是缺乏武器和粮食,可这些困难我们是能够克服的。我们一定要把这些金子花在我们事业最需要的地方去。那就是说好钢要花在刀刃上。还是老法子:武器向敌人要;吃、穿靠发展生产来解决。”大家都热烈赞成彭总的提议。
过了一段时间,总部作战科科长王政柱要回延安学习。临行前,彭德怀取出那个装着金子的口袋,交给王政柱,嘱咐他说:“这里面的200多两黄金,你把它带回延安,交给党中央。”
彭德怀说:“这几年我们的同志生活是艰苦,可战斗在陕北根据地的广大军民生活更艰苦。延安是党中央毛主席所在地,那里人多,财力、物力更紧张,那里正是革命最需要的地方。”说着,他紧紧握了握王政柱的手,挥手告别。
经过一个多月的辗转跋涉,王政柱终于到达了延安。当他把黄金交给党中央并讲述了彭德怀送黄金的故事后,在场的人们仿佛看见彭总那颗对党和革命事业无限赤诚的心,比金子更亮,比金子更重。
◆1940年彭德怀在太行山敌后抗日根据地留影。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彭德怀总司令的妻子浦安修因公出差顺道探望他,带来了黄克诚送的一些湖南的土特产和一匹夏布。
彭德怀毫不犹豫地让人把这些湖南土特产分成若干份,分送给作战、机要等部门的同志。还剩一点布料,他让妻子交给了在北京的后勤部部长。可谓大方得很。
彭德怀家乡湖南湘潭乌石寨的彭家围子过去缺水,周围百姓饮用水要到很远的塘里去挑。几十年来,彭德怀一直把这件事记挂在心里。1957年,全国许多地方兴起大修水利高潮,他便给家乡干部写信,建议在他小时候砍过柴、放过牛的乌石峰下楠木冲修一座水库。1958年,水库动工兴建。
这年冬天,彭德怀回乡视察。听了公社、大队干部的汇报后,他非常高兴,立即自掏腰包捐献了500元钱表示支持。
1961年再次回乡时,彭德怀特地去楠木冲察看水库,建议大队组织劳力将坝基加高加宽,并在库内养鱼。
不仅如此,彭德怀又个人慷慨地拿出300元钱给大队买鱼苗用。
从此,乌石大队为民生产队的财务账上便为彭德怀立了一个户头,记着彭德怀交来的各笔款项。
彭德怀还说:要回来当一名农民,每年要为生产队出工100天。
后来,由于政治气候的变化,回乡参加生产劳动的愿望不能实现,彭德怀就提出以钱代劳,每年从自己工资里支出100元给家乡投资。1962年到1964年,他每年如数寄来100元钱。
后因1965年彭德怀去了“三线”建设指挥部,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他身陷囹圄,故而无法按时捐款。1979年,彭德怀得以平反昭雪。他的夫人浦安修按照他的遗愿,补交了他原先承诺给家乡的去世前10年的累计投资款1000元。如今,彭德怀的几笔投资款一一记在“社员往来”账上,饱含着这位开国元勋的浓浓乡情、拳拳赤子之心。
◆彭德怀与侄女彭钢。
彭德怀的侄女彭钢曾深情地回忆道:
“在吴家花园,伯伯曾向我讲过,他自信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从没有故意浪费公家的一分钱。参加革命后,他没有多少存款可言。有一回他告诉我,1938年,从八路军武汉办事处转送给他和朱总司令各400大洋。伯伯将这笔钱一分为二,托徐特立带给黄公略夫人和陈毅安夫人了。伯伯说,黄、陈两位都是烈士,‘他们对革命贡献大,我应该照顾他们的家庭。’
倒是伯伯在旧军队中曾经有过积蓄。他从连长当到团长,十年中把薪金、办公、杂支等积存的3万多块钱,在平江起义的县城又筹了3万多块钱,加起来7万元,全部用于平江起义后的各项经费了。对于家庭,那时他每年寄钱不足200元,家中始终维持着下中农生活。我的父亲彭荣华有时去看伯伯,手中最多只有两斤家乡产的茶叶而已。对伯伯来说,所能奉献的都奉献了,正如他自己谈到的那样,‘平江起义到解放战争结束,我家十余口人,流浪乞讨,全无任何顾及,40年如一日,这不是什么伪装得了的。’”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
转载请注明转自《党史博采》。
侵权必究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95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