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水泥业错峰生产缓解供需矛盾 产量价格双双走低

 

安徽芜湖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生产厂区。 肖本祥摄(中经视觉)

今年上半年,全国水泥产量创11年来新低,市场需求同比明显减少,供需关系严重失衡,导致各区域水泥价格出现较大降幅。全国水泥市场总体呈现“需求收缩、库存上升、价格探底、成本高位、效益下滑”的运行特征,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极大挑战。

下半年,随着各地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基建投入将持续加大,水泥行业量价均有反弹基础。目前,多地已经推出各种举措,进一步加大错峰生产力度,发挥大企业引领带动作用,精准错峰,有望促使水泥库存降至合理区间,为四季度乃至全年行业稳增长提供有利条件。

产量价格双双走低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水泥产量为9.77亿吨,同比下降15%,产量创11年新低。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今年以来,房地产持续低迷、基建投资资金短缺、疫情汛期叠加,导致水泥市场需求出现快速收缩。”中国水泥协会执行会长孔祥忠介绍,尤其步入5月份、6月份,全国水泥需求同比大幅下滑20%至30%。与此同时,成本维持高位,利润或将持续收窄,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更加凸显。

“从主要拉动水泥需求的基建和房地产两个方面看,均低于年初预期。”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数字水泥网总裁陈柏林表示,从月度走势来看,一季度全国水泥产量同比出现两位数大幅下滑,二季度本应是水泥旺季,但由于受疫情影响,部分地区道路运输不畅、人员流动受限,加之房地产低迷持续,水泥产量下滑幅度扩大。尤其是4月份、5月份单月水泥产量同比增速分别下滑至18.9%和17%,为历史同期最低水平。

“从区域来看,水泥产量全部出现大幅下滑。其中,下滑幅度最大的是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同比降幅均超过20%;其次是华北、华东和中南地区;下滑幅度相对较低的是西北地区,同比下降8.9%。”陈柏林说。

上半年,国内水泥价格持续回落,并出现探底走势。数字水泥网监测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水泥市场落地平均价为499元/吨,较去年年底大幅回落10.6%。从月度价格走势看,1月至4月水泥价格回落走势相对平缓,5月至6月价格加速下行,尤其是南部省份大面积出现价格超跌行情。截至6月底,各地价格仍在探底,大部分地区水泥企业出现亏损现象。

价格出现超跌,陈柏林分析有三方面原因:首先,宏观经济环境偏弱,基建项目资金短缺,以及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大幅下滑,使得水泥需求延续疲软态势;其次,全国多地疫情散发,防控措施严格,工地施工进度受到制约,导致本就不旺的需求进一步下滑;最后,部分地区出现持续暴雨、洪灾等极端天气,导致市场成交阶段性受阻。

陈柏林认为,虽然上半年全国水泥均价略高于去年同期,但由于煤炭成本大幅上涨,拉高生产成本,行业效益下降明显。“预计上半年行业效益同比下滑幅度接近50%,南部省份企业效益下滑幅度会更大。”

截至目前,从已经发布的水泥上市公司业绩公告来看,绝大部分呈现利润大幅下滑或亏损状态。冀东水泥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下降3.89%至12.04%,山水水泥预期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不低于60%,塔牌集团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80.9%。

需求减弱或成常态

“当前,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更加凸显,水泥需求持续减弱或成常态,挑战更加严峻。我们应清楚地看到,这正是水泥行业实现结构调整、资源整合、布局重塑的重大机遇。”孔祥忠说。

“水泥行业最困难的时期或已过去,量价均有反弹基础。”虽然负重前行,陈柏林对行业前景依旧充满信心,“从需求层面看,下半年随着各地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基建投入将持续加大,超跌的水泥需求会有所修复,即便房地产新开工项目增速仍然较弱,预计下半年水泥需求同比增速仍有望持平或小幅增长”。

从供给层面看,陈柏林认为,下半年全国水泥行业为应对需求变化,将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目前,多地已经开展进一步加大错峰生产力度的措施,将有效促使水泥库存降至合理区间,为四季度乃至全年行业稳增长提供条件。”

从价格变化来看,6月份水泥价格超跌后,7月份、8月份各地区水泥价格将随着下游需求逐渐好转,同时企业加大执行错峰生产力度,刚性错峰、精准错峰,将促使库存下降,预计水泥价格将陆续迎来修复性上涨。数字水泥网最新数据显示,进入8月份以来,东北部分地区水泥价格已上调60元/吨至80元/吨;重庆主城地区水泥价格上调30元/吨;贵州部分地区个别企业公布上调水泥价格10元/吨。

然而,价格触底回暖仍未能改善水泥库容比持续高位波动的局面。面对水泥企业高库存,下半年行业应如何应对?陈柏林表示,从数据上看,6月份房地产数据有所回暖,传递到水泥行业需要一些时间。此外,随着我国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8月份基建投资还将继续增长。

在产能变化方面,陈柏林认为,北方地区基本上没有新点火的生产线;南方地区新投产生产线有相当部分是从北方置换来的产能,对区域而言属于相对新增产能。在南方水泥市场萎缩前提下,新点火生产线对市场冲击较大,对存量企业和新进入企业都是挑战,在份额争夺上需要再平衡。

陈柏林提出,下半年市场仅靠需求拉动达到稳增长是不够的,还需要在供给侧下功夫,“利用各地区出台的政策调整供给是关键”。

继续淘汰低效产能

年初以来,尽管全国各地水泥错峰生产执行情况良好,部分地区企业甚至延长错峰生产,但受疫情和需求疲软影响,全国水泥库容比持续在高位波动。即便6月份大部分水泥企业被迫延长错峰生产,仍然无法缓解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的现状。

“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是现阶段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最有效的政策。”孔祥忠认为,常态化水泥错峰生产,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保障措施。当前,水泥行业已经进入高成本时代,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极大挑战,“降低库存、做好错峰生产、避免低价无序竞争是当前摆脱困境的唯一措施。大企业应该肩负起引领作用,强化行业自律,加大错峰力度,精准错峰、刚性错峰”。

据金隅冀东水泥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在京津冀、山西、内蒙古等市场,水泥价格稳定在合理水平,这主要得益于坚定不移地执行错峰生产政策。由此可见,水泥错峰生产是具有综合效应的产业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近几年,我国水泥熟料设计产能总体保持在18亿吨以上,实际产能超过20亿吨,熟料产能利用率维持在75%左右,水泥行业处于明显的产能过剩状态,淘汰低效产能的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面临极大挑战。

“错峰生产实际上将过去一味强调高运转率的生产转变为供给和市场需求动态匹配,达到生产、销售周期的动态平衡,是阶段性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手段之一。”陈柏林说。

展望未来,陈柏林认为,水泥需求总量持续下降、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产能严重过剩加重等,都将促使研究过剩产能退出的产业政策提前启动。“与此同时,对有实力的大企业来说,这将是一次市场整合的机会。产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市场布局不断优化和矿山资源整合,正是未来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 (经济日报记者 祝君壁)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96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