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加快水泥行业进入碳市场 | 全国碳市场扩容“板上钉钉”

 

■丁力

“目前,我们正在组织开展水泥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专项研究工作,将综合评估水泥行业纳入的成熟条件,通过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找出短板、找准对策、形成方案,确定水泥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相关部委在6月28日召开的第十届中国水泥行业环资高峰论坛上作出上述表述。

“对于即将到来的‘碳交易’,行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王郁涛在论坛讲话中表示,“从长远来看,去产能是行业要持续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报5月8日在要闻版刊发了评论员文章《下一个进入碳市场的或将就是水泥行业》,分析提出了水泥行业被扩大入围碳市场的“三个逻辑”,在行业内引发较大反响。

现在看来,全国碳市场扩容的信号进一步释放,水泥行业被“扩大”入围的脚步正在临近。

加力专项研究

按照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关于开展建材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专项研究的工作部署,6月27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在北京组织召开建材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专项研究第一次工作会议。

会议分析了水泥行业发展及碳排放现状,介绍了国内外碳市场经验,对碳排放数据基础及管理水平评估、水泥行业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方案、碳排放核算报告方法、碳排放核查技术要点、扩大行业覆盖范围路线图等主要工作的研究内容、任务分工、时间进度安排提出了工作要求。

据悉,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在有关部门支持下建立了建材行业碳交易技术中心,同时推动新设了“碳排放管理员”这个新职业。

头部企业发声支持

碳排放权交易的主体是单个的企业。行业能不能尽快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除了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大力推动外,行业企业是不是愿意积极配合和支持是关键。

在6月15日举行的水泥行业大型企业领导人高质量发展峰会上,水泥行业内的头部企业,中国建材集团、安徽海螺集团、北京金隅集团、华润水泥、红狮控股集团、台泥集团、华新水泥围绕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深化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内容进行了广泛深入研讨,形成重要共识。

会议提出要推动水泥行业尽快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科学确定碳配额总量,提升优质企业竞争优势,以市场化方式加速行业绿色发展。

政策和标准先行

水泥行业在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上,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监管体系和政策支撑。但水泥行业企业在进入全国碳市场之前需要做好基础建设工作,企业要建立自身碳排放数据管理体系。如何降低交易成本、采取什么样的交易方式,企业也要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和选择。行业也要尽快制定完善配套的水泥行业碳交易边界的碳排放核算方法、配额分配方案等文件,才能为水泥行业尽快进入全国碳市场做好准备。

在4月27日的水泥行业双碳政策研究工作组首次工作会议上,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从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阐释了水泥行业“双碳”工作的重要意义;从当前形势分析了“双碳”政策研究的重要性;从数据角度分析了大企业在行业“双碳”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围绕水泥行业“双碳”减排工作,与会专家建议:一是加快推进水泥行业进入全国碳市场;二是主动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碳关税);三是鼓励水泥生产企业加快减碳、降碳的前沿性技术攻关、工程化应用和提高原料燃料替代率,降低碳排放强度。

低碳化进程仍面临挑战

统筹推进CCER重启工作、碳市场扩容、非控排企业入市等都表明,我国碳市场建设正向纵深推进。

水泥行业的碳排放占全球人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7.5%,我国水泥行业碳排放占比更是高达13.75%,水泥行业是全国碳市场关注的重要领域,而行业企业实现减污降碳,仍面临严峻挑战。

相关部门表示,“我们也将建立健全水泥行业碳排放核算报告技术支撑体系,研究制定合理的水泥行业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及基准线,加强水泥行业参与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在此过程中,希望水泥行业企业提前做好研判,做好宣传动员、人员培训,尽快建立完善内部碳排放数据管理制度,配置专业人才负责碳市场相关工作,深入了解数据报送核查、配额分配、清缴履约等工作程序,全面细致做好准备工作,吃透碳交易各项政策,充分利用碳市场推动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本文原载于《中国建材报》7月10日1版

责编:丁涛

监审:贺丹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97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