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商厨设计师|易禾商用厨房规划设计中心发起人之一 盖生云

 

盖生云

商厨设计师

易禾商用厨房规划设计中心发起人之一

2017年12月23日 写于呼和浩特

2017广州行

(一)

时值岁末月中,12月的天气显得脾气不定,出发时呼市还是天气晴朗,暖暖的太阳高挂于蓝天之上,似乎要把这个冬天都匀给来年的春天。当飞机经停武汉转机到广州上空时,厚厚的云层却是遮住了我充满期待的目光,落地以后我才觉察到广州是个阴天,有点闷,让人有一种打破束缚的冲动。

游云

奋显鹏灵越天河,

棉山雪海云梦落。

万里无垠心生处,

凌霄一气筑高阁。

虽然是个阴天,但丝毫遮不住广州气候的温暖,花草树木散发着北方春夏才有的生气与活力。经过两次中转我和同事于十点左右到达了临时落脚的酒店,吃了饭,稍适休息,骑上摩拜单车浩浩荡荡奔向了此次广州之行的目的地之一——第二十四届广州国际厨房设备展览会琶洲展馆。在一阵大汗淋漓之后终于抵达了厨具展馆附近,远远的就听到搬运货物和装修展位的声音,还有参展人员的嘈嚷声,待走近一看,诺大的展馆里尽被飞扬的尘土和繁忙的气氛弥漫,因此也就匆匆的浏览了一遍然后就退了出来。接着去了酒店用品馆,参展布局基本完成,虽然这些种类的展品平时也接触,但还是有点陌生,也就只有走马观花式的闲逛了。看着琳琅满目的展品,眼睛应接不暇,各种样式、颜色、形态和品质的展品以不同形态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无不向外透露着视觉的享受感。

这时脑子里蹦出之前曾过的想法,是否可以将这种观赏性迁移到厨房设备上去呢?以现在厨房设备行业发展的现状来看,不锈钢材质设备所堆砌的厨房是个冷冰冰的灰色的世界,不具有耐观赏性。虽然厨房设备(纯食品工业化模式下的智能生产设备和参与人员较少的非展示性厨房设备除外)的本质是个工具,是为满足食品生产安全、便捷、高效等需要而产生的,虽不能舍本逐末,但这样的尝试能不能有呢,说不好!伴随着脚步的移动,在不停的思考变化中,不知不觉到了闭馆时间,只好收拾好心情走出展馆。

回到住处,吃过饭,由于比较累的缘故早早就躺床上了,打开电视,中央台10套教育频道,正好有一档节目《你说我们听》,就看了看,是以辩论赛形式进行的,其中有一段主题是“人工智能对人类来说是机遇还是危害”,最后的辩论结果并不重要,但其“和而不同”的宗旨和通过辩论剖析问题、事物的本质,以达到知悉解决矛盾的过程值得学习。一件事物的产生有利有弊,不能因为有利就盲目追求,不加以思考和控制其危害性;也不能因为其有危害性而裹足不前,抵触甚至丧失对新事物发展的信心,不去创新和改变。应该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做负责任的有担当的事情。不能单凭主观感受,用眼睛去看一切,用耳朵去听一切,目有不及,耳亦有不及……思考中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二)

定位丨专一专注才能专业 丨标准化与差异化共存丨平衡系统精力与个体精力丨 精细精致才能智能

接下来的两天里,以地毯式的方式,基本逛完了整个厨具展馆,最直观的感受——脚疼,我的右脚在和鞋子磨合的过程中被互相改造了,在被动的接受中明白了“鞋子舒服不舒服脚知道的”道理。以我自己观察到的情况,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现象,因为视野或者侧重点不同在追求某方面优势最大化同时,忽视了其他方面,被动接受并主观弱化其影响。

在参观各类设备厂家展厅、展品的过程中,学习并发现了从很多表面现象所透露出来一些信息、理念和趋势。其中呈现出来的第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定位”。在此次展会上见到了某生产铁板烧炉的厂家,在金贵的展场里只摆了几台他们企业的“经典”产品,据我所知,之前的展会还展过烤炉,但今年却没有展出,不得而知,我从其中读出了定位的信息。生活中不论个体、团体都在寻求定位,以获得人生的、社会的、智慧的、财富的丰收。

儒家经典《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企业只有找准方向,定位准确,才能有所收获。那么怎么定位呢?研究本质,追溯源头。不论是产品(有形实物)还是服务(无形服务、组织、观念等)必须是能提供一些功用,满足一定的需求,有需求才会有交易,有交易才会有收益的产生。分析清楚自身所做的是产品、服务还是两者的组合,对于企业战略布局和架构是重中之重。对于产品,其区别于服务的第一属性就是有形实体,是可以被看的到、听得到,摸的到、尝的着、闻得见或者是测得着的等等,产品的外在表现很容易被觉知、被复制。在第二属性“可量变”上具有服务难以比拟的速度,但资源消耗多,可逆变性差,两种外在属性的竞争力保持时间都相对较短,所以就需要融入一些柔性延伸性强的内在如品牌、文化等。一般而言,人的精力、系统的精力是有限的,同一时间很难做好两件事情。专一于每一个节点,专注于每一项品质背后蕴含的内在,将专一表现于精细,专注表现于精致。给精细一个定义就是标准化,产品的标准化贯穿其研发、生产、运输、运营及其后期维护,这是快速产生效益,满足需求的基础。从我们熟知的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到1798年美国人在武器工业采用互换性原理批量生产制造零件再到现代各式标准化体系的建立,都是精细的体现。只有将这种精细的“制”建立起来融入生产系统,这样才能节省系统精力(个体精力),加强各环节的联系,保证系统“造”过程的平稳运行达到平稳高效的产出。精致是建立标准化基础上的,是差异化(个性化)的体现。“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一片树叶”“千人千般面”都是对差异化描述。

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遇到的社会的、自然的、历史的各种事物,在同一种标准下能体现其精致的核心就是差异化。这种差异化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需要时间的浸淫,产生过程需要精益求精的专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匠心”,做出来的产品才有生命,经得住时间考验。由于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快速崛起,对许多传统事物来说正经历着最严酷的冬天,面临巨大冲击,只有快速找准定位,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才能无往不利。先破后立,不见得就是坏事,但是盲目的推进,就一定会面临泡沫化的威胁。“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打好扎实的基本功才是产品生产者应该做的事情,只有静下心思,专一专注的做好每一件细微的事情,才能获得长远的成就。如果把人做为一个纯系统产品,它就是产品的终极标杆,是精细精致最好体现。在这样的假设下,我认为智能一定是建立在精细精致最大化的基础上的,谁又能接受一个特别粗糙的载体(产品)下会存在什么高智能,所以精细精致才能智能。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98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