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混料中维生素稳定性差?分享几个提高维生素利用率的方法
维生素在预混料的营养成分中可以说占据着核心位置,但维生素在预混料中的稳定性却很差,导致其利用率低下,经常因受外界环境及某种因素的影响而遭到破坏,从而不能满足畜禽的营养需求。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单纯添加维生素剂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吗?找到提高维生素利用率的方法才是关键。
一、降低预混料中的含水量
水可以使维生素中的微粒基质软化,从而给氧气渗透创造机会,加速了维生素的氧化变性及氯化胆碱、微量元素和其他化学反应对维生素的破坏。因此,降低预混料中的含水量可以维持维生素良好的稳定性,研究表示,预混料中的水分含量在7%以下可以有效提高维生素的利用率。
二、改善储存条件
有研究表明,随着温度的增加,预混料中维生素的破坏率也会越来越高。室内温度在15℃~25℃时,一些较不稳定维生素会有所损失,如维A、维C;而当温度高于30℃时,大部分维生素都会遭到破坏。因此,预混料的储存温度较适宜15℃以下,最好不要高过25℃。
另外有资料显示,在 25℃的贮存条件下,预混料中维生素的损失率每月可达 14%;贮存1年后,预混料中的维生素A、E和K3 存留率分别为初始的53%、59%和80%。也就是说,即使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维生素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储存时间的长短也决定了维生素的利用率。
综上所述,对于预混料的储存,应遵循低温短期的储存方式,方可将维生素的破坏率降到最低。
三、避开相克的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可引起氧化还原反应,而氧化还原又可严重影响维生素的稳定性,因此,微量元素特别是铜、铁、锌三种元素对维生素的稳定性具有很强的破坏作用。所以,维生素预混料中不可添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元素。
由此可见,维生素的稳定性及利用率,跟储存条件及饲料加工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只要加工和储存工作到位,可完全提高维生素的利用率。除此之外,光照、包埋方式、维生素之间相互影响等均会导致维生素含量不同程度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氯化胆碱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和碱性,对其他维生素有破坏作用,其中VK、VB1、VB6和泛酸、生物素对氯化胆碱较为敏感。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98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