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战疫(1)|做好舆论“校音器”、社会“黏合剂”、政府“智囊团”
疫情防控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人民战争已全面展开,社会各界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志在打赢这场生死攸关的硬仗。在此非常之际,社科界的专家学者也积极行动起来。
社科界应发挥舆论“校音器”的作用。此次疫情来势猛,扩散快,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社会的不安乃至恐慌情绪。此外,各种疫情防控措施也导致部分地区物流受阻或中断,救援和生活物资出现暂时性的供应困难,各种未经证实的传言和消息不胫而走,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社会紧张气氛。在社会公众眼中,社科界人士大多来自高校或研究机构,视野较为开阔,信息渠道比较多,形成判断的速度比较快,思考问题也有一定的深度,其发布或传播的消息往往具有天然的社会公信力。在当前形势下,社科界人士应充分认识到自身言行的社会影响,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研判,去伪存真,以正确的姿态进行社会传播,疏导社会恐慌情绪,不断激发正能量,推动形成共同抗击疫情的社会共识和磅礴力量。
社科界应发挥社会“黏合剂”的作用。可以预见,疫情的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浮出水面,这些问题发生和演化的规模、速度及节奏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对全社会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形成新的挑战。对此,有些问题必须加强研究。首先,疫情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尽快明确政府、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民社会在其中的职能定位、行动策略及协同方式。其次,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涉及公共政策、经济活动、人口流动、大众传播、社会心理、危机管理、法制保障及道德伦理等诸多领域,发展过程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需要各领域专家从专业视角深入分析,更需要加强合作,探索一揽子解决方案;再者,战“疫”已经扩大至国际范围,必须充分考虑事件后续的国际影响,以及如何争取更大范围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社科界人士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空间,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对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疫情发展形势作出精准预测和判断。针对特定的问题领域,建群讨论,探索问题形成的机理,厘清解决思路,制订行动方案。
社科界应发挥政府“智囊团”的作用。出于疫情防控的现实需要,未来一个时期,人员和物资流动仍将受到较多的限制。随着时间推移,广大中小企业将面对愈来愈大的生存压力,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大量的订单交货在即,相关设备、零部件和原材料却无法顺利到位,工人也不能正常到岗工作,有的企业即使能勉强组织生产,产品也很难及时运出去。服务业本来就是“人为人”的行业,如今服务主体和服务对象的活动范围和能力都受到了限制,场地等经营成本却依旧需要支付,日子势必日趋艰难。社科界人士长期游走于政府、企业、社会之间,一方面应体察企业冷暖,感知其现实诉求,从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提出为企业纾难救困,雪中送炭的“硬核方案”。另一方面,可以调整观察角度,洞察疫情背后可能出现的发展机遇,未雨绸缪,化“危”为机,为下一阶段优化经济结构,塑造增长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作者:陈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编辑:刘力源责任编辑:杨逸淇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299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