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复制董明珠,格力有多少个“孟羽童”式接班人?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 | 北京报道
“我要把她培养成第二个董明珠。”
“她的品质我是认同的,我希望企业未来的接班人能够是像她一样的人。”
2021年6月,刚毕业于浙江大学西班牙语专业的学生孟羽童通过参加职场综艺《初入职场的我们》,被董明珠赏识,成为其秘书,更被赞誉为“格力的接班人”,几次登上热搜。
面对坊间热议,董明珠表示:“将孟羽童培养成第二个董明珠,大家好像认为未来就是董事长、总裁,其实并不是,格力需要无数个董明珠,要建立这样一个文化。”
在董明珠眼中,没有人才,一切归零,人才是企业的根基。
“在过去的30年,格力从一个小作坊变成一个世界500强的企业,同时为未来的30年打造了一个很好的舞台。”董明珠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30年走进格力的所有人,都将是格力未来的贡献者,“我们要尽可能让每个人都能在这个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多年来,格力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有无数个“孟羽童”,成为家电行业妥妥的“黄埔军校”。长期以来,格力的技术人才都是整个家电界争先“挖角”的对象。
如今在格力有1.6万名技术研发人员,在这里,他们有足够宽广的平台和机会去进行技术的创新与研发。除此之外,每年格力电器都会招聘3000~5000名大学生作为人才补充。
“我是一个‘好斗’的人,不斗不可能成长。因为格力的存在,让中国空调行业成为世界一流,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斗’。”董明珠说,“我培养的第二个‘董明珠’,依然是个坚守‘好斗’的人,因为在斗的过程中,有犯错,也有疑惑,所以我们也跟自己斗,不断纠正、不断完善。格力凭着斗争精神走到今天。当下的中国制造要走向世界,必须要有人才来支撑,有了人才,我们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董明珠如是表示。
摄影:《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未来30年,格力还要做中国制造的挑战者、胜利者
“按照人的年龄来说,30岁是而立之年。经过30年,我们从一个小作坊变成了今天的世界500强企业。未来的30年,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让自己的企业成长起来,还要在中国制造的领域里,敢于去做一个挑战者、迎战者和胜利者。”2021年11月18日,董明珠在格力电器成立30周年之际如是表示。
这一天,她作为董事长和格力的全体员工一起为格力电器庆生,并许下愿望。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工商用制冷空调产品需求继续加大,房间空调器进入普通家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中国巨大的市场吸引下,松下、三星、LG、惠而浦等跨国家电品牌纷纷来到中国投资。
彼时,在和外资的竞争中,国内空调厂家几乎没什么技术,大家靠的都是“组装”,以销量取胜,而空调销量多少,靠的也是销售员的本事。
1991年,珠海市政府将冠雄塑胶与海利空调合并,企业更名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1992年,董明珠在安徽市场一个人创造了1600万元的销售业绩,成为格力电器销售业绩排名第一的业务员。两年后,董明珠被召回格力电器总部担任经营部部长,不仅传授个人经验,还制定出淡季返利、设立区域销售公司等一整套创新政策。
因此,在外界眼中,董明珠是一位营销大师,长于营销,而不专于技术。但是,格力人都清楚,董明珠最重视的永远是技术。
“我的产品要能给别人带来一种新的感受,甚至改变他的生活方式。”董明珠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因此,研发和创新一直是格力的使命。
从1995年开始,格力电器的空调产销量不仅超过春兰等国内品牌,还战胜了外资品牌,跃居全国第一。在此后20多年里,一直到今天,格力电器也始终牢牢稳坐中国空调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
“格力技术的研发是格力发展的基石,在格力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没有放手。董总上任之后,对研发的要求第一是技术研发的思路一定要清晰;第二是产品开发的概念一定要新颖,产品必须要有灵魂和内涵;第三是产品的设计一定要坚持原创的、完美的、独一无二的方向。”格力高管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正是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格力电器从一个年产窗机不足2万台、净资产不足千万元的空调小厂,一步一步成长为如今年销售额超2000亿元的全球型工业集团。
1996年11月,格力电器登陆深交所;
2005年,格力家用空调的产销量突破1000万台。
财报显示,从企业创收来看,1996年格力电器的营收规模为28.4亿元,净利润为1.9亿元;到了2018年,格力电器的营业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大关,净利润262亿元。1996年至2020年,格力电器的营收规模增长了近60倍,净利润更是增长超过115倍。1991年至2020年累计营收约16667.9亿元。
2020年,格力电器在《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位列第436位,在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中排名第246位。
格力一期大楼
格力电器制冷技术研究院
企业家要“刀刃向内”,要敢于亮剑
“我们不是商人,我们是中国优秀的企业家。企业家要有‘刀刃向内’的勇气,不要掩盖丑陋、掩盖错误,要敢于亮剑。”董明珠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在迎来企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格力电器和许多企业一样也曾经历过“成长的烦恼”。
2001年,格力高管团队到日本与当地企业洽谈技术转让,却遭到了对方的严词拒绝,对方理由很充分:“我们花了16年时间,才有今天的成果,怎么能就此转让呢?”而且,对方潜台词也非常明显,“正是我们的技术才打开你们中国市场的大门!”
这次经历深深刺痛了每个格力人,也成为格力加速“刀刃向内”、挑战自己全面自我研发的关键转变。
2003年,格力的技术团队日复一日攻克技术难关后,研发出了第一台多联机。同一年,格力电器成为国内规模领先的家用中央空调生产厂商。
2005年,格力先后推出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中央空调——离心式冷水机组、首台超低温热泵数码多联机组,再次实现技术突破。
2010年,格力正式对外发布“掌握格力科技”的品牌口号,立志成为掌握核心科技的“先行者”。
2011年,格力自主研发出了首台大功率高效直驱离心机组,抢占了全球制冷技术的制高点。此外,格力磁悬浮变频离心式制冷压缩机及冷水机组的诞生,让格力在中央空调领域的话语权进一步加大。
董明珠和她的团队深知,全球制造业分工重构之际,中国制造业只有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在全球制造业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全局的深刻变革。围绕国家战略方向攻坚克难,这就是一个制造企业的全部责任和担当。核心科技受制于人的局面无法打破,中国制造就没有持续进步的动力,有不断创新,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中拥有优势,才能不断引领行业发展和创造美好生活,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新零售变革,企业家中的“带货女王”
“今年是我在格力30年里最难的一年。格力电器一季度少了300亿的销售,疫情冲击很大。没有销售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没有利润。但9万员工的工资还继续开,3个月工资就有二十几个亿。这对我们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压力。”2020年4月,董明珠对媒体表示。
从2019年底,格力电器开展了新一轮的销售渠道变革。每一次直播,董明珠都行程满满,白天和当地政府官员、企业家座谈,晚上开启卖货模式。她的足迹走遍了赣州、洛阳、桂林、德州、临沂等地,成为2020年直播业绩最好的企业家。
但是,董明珠表示,自己直播带货是在为格力电器线下3万余家专营店“探路”,开启 “新零售时代”。
“我是为了向经销商释放诚意,格力董明珠微店与格力3万家线下专卖店结合,线下体验、线上下单,全国统一价格、配送和售后服务。为什么这么做?是因为2020年的疫情成为一个导火索,线下销售受到严重冲击,格力几万家门店无法正常营业,必须要在特殊形势下找到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董明珠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借着直播带货,董明珠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边通过网上销售,进行渠道变革,直接面向终端零售市场,向新零售转型;一边“撕下”单一产品的标签,展示制造业头部企业创新求变的能力和勇气。
格力电器的业务已从四大板块重构为消费领域和工业领域两大板块,要进一步突出智能家居和高端装备的引领地位。家用消费品囊括暖通空调、生活电器、冰箱洗衣机等;工业装备板块涵盖智能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等)、新能源、芯片、高端医疗、手机等。
2021年8月,格力电器通过司法拍卖方式获得银隆新能源(已更名为格力钛)30.47%的股权,后者成为格力电器的控股子公司;
2021年10月,格力电器对外发布套系化家电,着力场景及套系营销;11月,格力电器对外透露要推出大松TOSOT G7手机新品。
一个全新的格力已经启航。
责编 | 郭霁瑶
本文来自【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300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