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博教育教务处2022~2023年度业务培训工作纪实:上岗考试
提到助教,你会想起谁?提到故事,你又想起了什么呢?
到今天,智博助教团队已成为一个近300人的庞大群体,他们中间,有30多岁逃离编制的girl,有研究生毕业后重返智博的升本人,有和数学相爱相杀“20多年”的大男孩......
隐藏在助教身份背后的,是一个个鲜活立体又可爱的人。如果故事没有被书写,也许他们的“模样”就无人知晓。
今天,我们来带你看看他们的世界。
教育的本质不是分数
他叫王越,不熟悉的人叫他王老师,熟悉了的就喊他越哥。
本科学数学,研究生学数学,毕了业还在教数学。还未到而立之年,他就已经跟数学打了20多年交道(emmmm 从幼儿园开始算的)。
是认真答疑的越哥~
读研时他就偶尔帮导师给本科生代课,毕了业自然而然就投身了“教育”这一行,干起了助教,仍然是在“数学”这一老本行。上岗前一轮轮的考核和筛选对他来说并不在话下,真正难的是工作中和学生的磨合。
因为学生的基础较本科的师弟师妹们相对薄弱些,他之前讲课的那套老办法并不适用,他只得慢慢摸索新方法,把题讲得更深入浅出,清楚明白。
他很怕无效交流,怕自己get不到学生疑惑的点。“如果10分钟、20分钟还不能讲明白一道题,就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
要给学生一杯水,那么你就要有一桶水
“讲数学”和“学会数学”不是一件事儿。学习时,他常常在脑子里创造一个小人,给自己讲数学。在面对学生时,那个小人儿就会变成他自己。
虽然自己是专业出身,但越哥丝毫没有躺平的心态。“不能停下学习啊,哪怕负责高数三,后面高数一的内容也不能完全放下。”他不想做个被动地等学生“上门”来询问的人,常常主动去关注学生的状况。
他理想的答疑状态不是学生问一道题,他单单把过程写下来。他尽量引导学生去思考、推理,在点拨下自己计算出结果。毕竟,做题的想法永远比最后的答案重要。
你的助教向你发起办公室邀约~
“教育的本质不是分数”,说这话时的越哥像极了哲人。
他觉着学生既然来了这,就得带着点感悟走,绝不能考上了就和高数say bye bye。最起码得正确认识数学—它不仅仅是日常生活当中的工具,也是认识世界的手段。我们得带着逻辑思维去更好地看待生活,辨别是非。
助教的生活也是每天做题
学数学这些年,他觉着自己越来越爱数学了。“嗯...数学的逻辑性有一种独有的魔力,怎么说呢,它很美,我想把它的美传达出来。”
当然,年轻的越哥在历史悠久的数学面前还是个孩子,关于表达美,他的修行还得继续。
“编制逃离计划”
在成为智博的一名语文助教之前,苏旬娜做了五年高中老师。
苏老师研究生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做了一名高中语文老师,进了编制之后,她才发觉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形容自己的状态像一台机器,编制的规则是固定运行程序、日复一日的重复操作,每天的生活谈不上有趣,只能算是安稳。
一起来康康答疑现场
她不喜欢这样的工作,教高三的学生让她感觉很压抑,在高压的环境下,课堂就像一滩死水,学生累,老师也累,她觉得自己每天就像一个坏人,拿着鞭子抽打他们,逼着他们思维“活”起来、去学习。
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她毅然做出了辞职的决定,选择来到智博做一名语文助教。编制内的工作一直是人们挤破头在争抢的机会,而她却放弃了,很多人不理解她的选择。但是她自己说辞职是一次蓄谋已久的逃离,她来到智博,像是重获了自由。
当然要多看书啦
“我想要一份能让自己成长、不被束缚的工作。“苏老师这样说。
可能是十几年的汉语言学习经历,让她也有了李白那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气。在智博,她和大学时那个蓬勃向上的自己重新相遇了。
“现在我们的学生知道他们在为谁学习,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他们的未来有无数种可能,这些可能能够成为现实,那么我也愿意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从封皮就能看出来翻阅的痕迹
比起师生关系,苏老师觉得自己更像学生的姐姐,比起和高考生像“敌人”一样的相处,她很享受这种友善积极的关系,在和学生的日常接触中,她收获的不止是知识上的长进,更多的是情感上的羁绊。
在和学生这种教学相长的模式下,她曾经的那份“野心”也逐渐被重新唤起,她不想做编制内的一颗螺丝钉,她想做一棵自由生长的树木,去帮助更多升本学子实现上岸梦。
和学生一起上课
“你看,我三十岁了还能选择重新开始,你的人生还长呢,所以想做什么就去做吧,老师永远在你身后。”这是苏老师最想对学生们说的心里话。
人生路还长,没有什么是来不及的。
从智博走出来的助教
从一个智博学子到成为一名英语助教,秦珊珊用了六年时间。
14年的时候,秦老师还是一个普通的专科学生,也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她在众多机构之中,选择了智博。在升本成功,考研上岸,毕业之后,兜兜转转,她又回到了智博。
是认真工作的秦老师
“有回到家的感觉”,来面试的那天,她走在智博的校园里,看着曾经的土操场变成了红绿相间的塑胶跑道,万分感慨“智博和我都变得越来越好了”。
秦老师直言自己有些“社恐”,她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在做助教的第一年,她给学生答疑时总是有些胆怯,不敢直视他们的眼睛,想在人群中把自己藏起来。
“有个姑娘看出来我的胆怯,她会鼓励我,跟我说不要这么紧张啊,慢慢来,还会拥抱我,明明她比我小,明明我是老师,但是反而是我被安慰到了,有点不好意思。”
助教老师的日常就是99+
曾经升过本的经历也让她更好地理解学生们的想法,“因为我也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嘛,就会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在答疑的时候也能更快的明白他们不懂的点”,每次答疑之后,学生总会真诚地说一声“谢谢”,这些谢谢让她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她觉得自己心态变得更年轻了,可以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她给学生传授的是知识,学生反馈给她的是情感,在一句句感谢的话语里,秦老师变得越来越自信。
那个缩在壳子里的怯懦的她,早已悄悄远离。
助教做阅读题也是很认真的~
“我去奔赴下一场山海,你留在这里好好守护下一届的小朋友吧~”这是18级学员毕业时写给她的小纸条,她这些真诚又可爱的话语,一点一滴组成了她的底气。
”努力没有被辜负就是最大的恩赐“,她在考研上岸时发了这条朋友圈,去年她的学生们升本上岸后,她又把这句话重新发了一遍。
这是成为助教最幸福的时刻
这一路只要努力没有被辜负,就是人生很幸运的一件事儿了。
你看啊,藏在艰深晦涩的知识之后,他们是如此可爱。对人充满善意,对生活充满期待,对未来充满热忱。
他们三个人,是切口,是侧面,是庞大助教群体的一部分,也只是小小的一部分。
每一位助教,都有相同或不同的故事,像一座富矿等待着你去挖掘。
从一个人身上,去窥见人生的哲学。对吧?
PS:
你有什么话想对你的助教老师说吗?
评论区,把心里话说给老师听。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31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