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上海高校社区快递垃圾循环利用 智能回收机吃紧
今年“双11”期间快递包裹有望突破22.5亿件,记者实地探访高校、社区快递垃圾循环利用
紧盯智能回收机信息,扔垃圾像抢购爆款商品
上海交大闵行校区“双11”快递包裹数量巨大。 均 任翀摄
■本报记者 陈玺撼 任翀
去年马云那句“中国快递进入10亿时代”还在耳畔,纪录很快就被打破。今年“双11”当天,仅天猫平台的订单就达12.92亿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预计2019年“双11”期间产生的快递包裹量将保持增长,有望突破22.5亿件,约是去年包裹量的两倍。
这种“势不可挡”,绝不只在“双11”期间发生。从2012年的56.9亿件,到2018年的超500亿件,近些年,我国快递单量快速增长。业内人士预测,2019年快递单量更将突破600亿件。随之而来的,是快递包装垃圾快速增加带来的严峻挑战。
快递井喷,垃圾“围城”,如何应对?
杨浦区江湾翰林小区居民在智能回收机前投放快递包装。 陈玺撼摄
稍慢一点回收机就塞满了
杨浦区约1500台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机在“双11”后不同程度地出现加速满仓的状况。
这几天,快递包裹纷至沓来,位于社区和学校里的“垃圾桶”空间开始吃紧。
11月15日,记者在锦创路上的江湾翰林小区发现,仅一个上午,该小区内的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机就已满箱3次。不少居民在家不断刷新手机软件,查看回收机是否恢复投放。
“感觉扔垃圾像抢购爆款商品一样,稍晚一点出门,回收机就满了!”顾阿姨说,这几天快递陆续来了,纸板箱、泡沫盒堆在家里占地方,她一直盯着手机,刚发现可以扔了,就马上跑过来。
“晚上6时至10时是投放高峰,估计还要来清运四五次。”闻讯而来的“爱回收”清运人员说,这个小区平时日均可回收物投递量在95千克左右,“双11”以来,日均投递量在130千克以上,11月14日更达到168千克的历史峰值。
在同济大学,每天进入智能回收机的可回收物,也从平时1.8吨左右增长到“双11”后的2.45吨左右。该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研究生小凌投放纸板箱后,获得27个积分。她说,这些纸板箱都是当天上午拆快递产生的垃圾,“过几天可能会有更多快递垃圾。”
上海交通大学校园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赵德刚说,这几天,两个校区菜鸟驿站收到的包裹量大约是“双11”前的4倍,单日高峰达2.5万件。最多一天,他们回收了8000个可再利用的纸箱。
学校和社区的情况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来自爱回收的数据显示,其设在杨浦区的约1500台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机在“双11”后不同程度出现加速满仓的状况。11月10日至17日,这些回收机每天收到的可回收物都在增加,17日共收到16.63吨可回收物,比10日的11.93吨多近40%。
爱回收相关区域的运管员表示,“双11”后多出来的可回收物,最多的就是快递纸盒、纸箱,大概占45%左右,去年“双11”后的情况与此类似,但感觉今年的可回收物更多了。
由于满仓速度加快,清运力量开始吃紧,上述回收机平均每台从满箱报警到完成清运恢复投放的时间,从平时的二三十分钟延长至46.72分钟。
感到压力的还有设在各区的两网融合中转站及集散点,社区和学校的可回收物要在这些地方集中后进一步分拣。杨浦区相关集散点工作人员说,11月15日下午2时左右,该点位收到近70吨可回收物,比“双11”前一周的日均水平多两成左右。虽然量大,但垃圾的品质不粗糙。由于源头垃圾分类抓得紧,加之智能回收机对正确分类投放可回收物的投放者有激励,所以源头收集后转运到集散点的可回收物比较纯净。精细化分拣后,杂质率仅约3%,主要是粘在快递纸箱上的胶带、标签贴,低劣材质的快递包装袋,以及一些受到污染的包装箱、包装袋。
打造物尽其用的“小循环”
今年在各大高校推广的“回箱计划”,平均每天累计回收可再利用快递纸箱达数万个。
在快递垃圾进入垃圾桶前截住它们,让它们早点进入循环利用环节,正成为许多人的共识。统计显示,2018年中国500多亿个快递所产生的包装废弃物,占全国生活垃圾总量的0.85%,其中近半是纸箱,大部分进入社会回收的大循环体系。但记者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看到一种“小循环”:校园里的菜鸟驿站设置“绿色回收拆包区”,这里有桌椅、拆快递的工具,方便师生当场拆包裹;拆包区设有分类回收投递口,直接与寄件区域相连,方便工作人员挑选合适的纸箱和填充物,供前来寄快递的师生免费使用。
上海财经大学菜鸟驿站设立3个绿色回收箱,方便学生拆包裹后捐出纸箱。驿站还设有一个回收物料区,安排工作人员不定期清理回收箱,把可以二次利用的纸箱、填充物等放到物料架上,供师生寄件时免费领用。据不完全统计,上海财经大学平均每天可回收超过500个快递纸箱。不仅学校里的师生对这一新举措表示欢迎,连校园附近的居民也知道这里“收纸箱也送纸箱”。
菜鸟网络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今年在各大高校推广的“回箱计划”,旨在推动形成快递包装物就地利用的“小循环”。目前,包括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在内的多所高校设立了绿色回收箱(区),平均每天累计回收可再利用快递纸箱数万个。
在社区,“物尽其用”的理念也在铺开。沪太路上一处青年公寓赶在“双11”前新增菜鸟驿站的绿色回收箱,为社区近1800户居民提供服务。驿站站长说,社区里的年轻居民习惯在此就地拆箱,取走商品后把纸箱留下,免费提供给其他人。这些纸箱一般体积很大,较占空间,且带有大量填充物,带回家拆并不方便。
在杨浦区中原地区一个临街的中通快递超市,站点工作人员主动向前来取快递的居民递上拆箱工具,介绍站点的快递包装回收箱。站长小李说,上海好多中通快递超市增添了回收区,和居民小区辟出的绿色回收区域相比,这些回收区更宽敞,且每天与快递箱和填充物打交道,如果能充分利用旧的包装箱,本身也能降低站点经营成本。
虽然当前各大快递公司竞争激烈,但面对“绿色回收箱”,他们选择共同行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中通、圆通、申通、韵达、百世等快递企业响应“回箱计划”。菜鸟网络总裁万霖认为,这是因为“绿色物流”已成为全行业的共识。据初步统计,除了全国有4万个菜鸟驿站参与“回箱计划”外,还有3.5万个圆通、中通、申通、韵达、百世的快递网点可接收快递包装物并分类回收、再次利用。
延长包装“寿命”促进减量
以一个塑料箱循环使用14次、一个纸箱用2次报废计算,一个使用周期内可少生产6个纸箱。
仅靠就地利用的“小循环”,还不足以遏制源头快递包装物产量的快速增长。纸箱使用寿命短,可能造成极大的资源及成本浪费。
据环保部门调研,网购平台的快递纸箱,能进行二次回收利用的比例不足两成,需不断使用原纸生产。全国一年纸箱包裹需要的原纸超过4600万吨,换算成造纸用的树木,约等于7200万棵。为此,“替代方案”正呼之欲出。
这几天,航南公路上的灰度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厂房内热火朝天,由于这几个月的订单增加一半以上,工人不得不24小时轮班上阵,有时甚至要借助外包生产才能如期完工。
记者在现场看到,网购平台和快递公司报废的聚丙烯快递盒被打成碎片,送入高温“烤箱”熔化,经过压制和冷却,变成一块块原料板。这些原料板经过切割、拼装,再喷上条形码、商标,装上一些零部件,便成为崭新的快递箱。切割原料板留下的边角料也被送入“烤箱”,加工过程几乎没有原料损耗,也没有添加添加剂或产生废气废水。
使用聚丙烯替代瓦楞纸后,一个快递塑料箱一般可循环使用十几次到三四十次/年,甚至可“支撑”一年以上,循环使用近百次。如果以一个塑料箱循环使用14次、一个纸箱用2次报废来算,一个使用周期内相当于少生产6个纸箱。
据了解,目前灰度环保在市场上投放的聚丙烯快递箱已接近300万个,合作对象涉及苏宁、京东、宝洁、无印良品等。其主要模式是与有自建物流体系的电商平台或企业合作,双方合同约定,聚丙烯快递箱如不能回收,平台和企业要承担违约责任,平台和企业还将回收情况纳入对快递员的绩效考核,确保聚丙烯快递箱尽可能得到收回。
从已采纳该模式的企业反馈看,使用聚丙烯快递箱替代纸箱,可大幅降低包装成本。以某电商平台为例,该平台去年至今投放了几十万只聚丙烯快递箱,主要用于到仓周转等环节,相比只使用纸箱,节省50%以上的包材成本。受到我国禁运“洋垃圾”、清理打击低端废弃物收运处置行业、上海相关低端产业外移等因素的影响,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再生纸市场价格在不断上涨,也间接增加了“用塑料代替纸”的需求。
快递包装“绿色化” 还需迈过哪些“坎”
快递物流行业的“绿色化”已引起社会关注,目前包装、配送、回收等环节已有一些值得借鉴的举措,但摆在眼前的挑战依旧艰巨。
首先,绿色包装的理念还未普及。
记者注意到,在一些学校和社区的绿色回收区内,由于担心暴露隐私,不少人没有在现场拆解快递包装,即使有拆解下来的纸板箱,也很快会被管理员、保洁员“藏”起来卖钱。
第二,“绿色化”的成本是道坎。
灰度环保董事长柴爱娜坦言,目前“用塑料代替纸”的方式主要集中在平台和企业端,因为可以通过各种管理手段,确保可循环快递塑料箱可以不断回到平台和企业手中反复使用,即使破损了,也能回到生产企业“回炉”。然而面对社区和个人,这样的方式还缺乏普遍推广使用的基础,缺乏合适有效的手段来保证可循环快递塑料箱的回收率。“我们正在电子产品等需要面签的少数领域试点,客户确认收件后,由快递员回收包装盒。”柴爱娜表示,单个可循环快递塑料箱的成本较高,投放一次就无法回收的话要亏本。
在缺乏强制规定或要求的前提下,许多平台和企业对于使用更为绿色的快递包装持观望态度。菜鸟绿色行动负责人牛智敬说,环保快递袋的市场价格,约为普通快递袋价格的1.5倍到2倍。目前国内快递行业竞争激烈,使用绿色包装意味着成本增加。
第三,“最后一公里”尚未打通。
目前,虽然各行各业都做了不少努力,但分类投放快递包装可回收物的渠道仍不够多、不够便捷。在许多社区,虽然设置了蓝色的可回收物垃圾桶或绿色回收区,但由于投放没有激励,许多居民更愿意寻找“游击队”或可回收物智能投放机等渠道。由于投入和运维成本较高,目前上海可回收物智能投放机的投放数量仍有限,尚未形成足够的密度。类似的问题,在菜鸟驿站、中通快递超市等渠道上也普遍存在。
第四,对于快递包装中的低价值部分,各界缺乏足够的循环利用动力。
根据中华环保联合会等机构近日发布的《关于中国快递包装废弃物产生特征与管理现状的报告》,相比纸类部分,快递包装中的塑料部分受冷落,主要是塑料薄膜、填充料和透明胶带,分别约占快递包装塑料部分的60%、18%和9%。这些塑料一般采用品质较低的再生料生产,几乎没有价值,经分拣后被当做干垃圾处理。
或许,要加速快递包装“绿色化”,需要更多相应强制或激励性的政策。中华环保联合会国际合作部副部长倪垚认为,快递行业包装环保标准亟待制定实施,可参照建筑行业经验,将混凝土再生利用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和在工程中使用的比例明确下来,倒逼相关方面付诸实践。
此外,让平台和企业在快递包装方面履行环保责任,还必须对他们具体要负多少责任清晰界定,这可能需要通过立法等方式推进。在这个问题上,还有另一种国际先进经验可以借鉴。
“让企业自己说出来,效果更好。”业内专家表示,美国立法强制要求相关企业进行信息披露,细化到其生产加工过程中具体使用的有害有毒化学物质的种类和用量。此举产生了强大的约束作用,许多企业担心“配方”公布后失去消费者,只得采用更安全、环保的原料和工艺。也可以把类似的经验套用到快递包装领域,让他们定期公开一段时间内消耗的包装数量和这些包装的供应商、原材料以及品质、安全、对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评估报告,让全社会知道他们在能源消耗、垃圾增量等方面的“贡献”,让舆论倒逼企业主动作为。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34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