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南街排鼓擂响汝阳大地,被誉为“河洛一绝”

 

排鼓敲起来

排鼓发音激烈、跳荡,高音坚实有力,中、低音宽厚宏亮,尤擅于表现热烈欢腾的情绪。

那么

关于鼓的成语,您能说出几个来呢?

一鼓作气、重整旗鼓、敲边鼓、锣鼓喧天、旗鼓相当、 金鼓齐鸣、密锣紧鼓、锣声紧,鼓点密、欢欣鼓舞、暮鼓晨钟、当面锣,对面鼓、大张旗鼓......

南街排鼓擂响汝阳大地

2018年4月21日,第十七届杜鹃花节开幕式在西泰山广场拉开了帷幕。

指挥铿锵有力

南街百余名鼓手排列整齐,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送上一道精彩的文化大餐。

伴随着隆隆的锣鼓声,几十面大鼓一字排开,鼓手们服装整齐、精神抖擞,鼓声如春雷般传来,撼人心魄、响彻九霄。“这大鼓擂的真是暄!”前来观看的人民万头攒动,看到鼓手们精彩的演出,大家不禁鼓掌赞叹。

这次表演的最大亮点就是:锣鼓和唢呐的“天作之合”,是段导的匠心尝试。

当鼓动血脉、点燃激情的威风锣鼓,和高亢明亮的唢呐曲子“金风玉露一相逢”,立刻水乳交融。

“伟大的突破,天然的绝配!”,雄大的阵仗一下子就骨肉丰满起来了。

把音乐植入民间锣鼓,是汝阳群众文艺的革新;这锣鼓,这唢呐,激情讴歌新时代,催人奋战新征程!

说起南街排鼓,就不得不说起它的“开路先锋”——劳司官骑柳棍

(表演者:南街民间艺人武成立)

古代,每逢春天管理农桑业的官员经常到各地视察粮食耕种、植桑养蚕等情况,故名之劳司官。

后来,老百姓为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把“劳司官骑柳棍”这一颇具丰收喜庆意义又十分有趣的情景演变成一种民间文艺活动。

正月十五闹元宵踩街是汝阳县城南街传承数千年的传统。

劳司官身穿红色官服,头歪戴县官帽,手中拿折扇,坐在腾空翘起的8米长柳木杆子顶端表演,形式多变的杂技和逗趣可爱的幽默滑稽形像,让你捧腹大笑。

劳司官的表演常常让观众瞠目结舌

南街劳司官,了不起

南街排鼓美名扬

敲响丰收锣鼓 抒发农民心声

南街排鼓的由来

河南汝阳南街排鼓又名“甪(lù)里排鼓”,相传为“商山四皓”之一甪里先生周术所创。它起源于西汉,兴于唐,盛于明清,现广泛流传于汝阳、汝州、登封一带。

甪里先生,名周术,字元道,是汉代的一位著名隐士。与东园公唐秉、绮里季吴实、夏黄公崔广均为饱学之士,德高望重,并称“商山四皓”。甪里先生根据宫廷打击乐谱,并结合战鼓打法,编写了乐谱。每逢重大节日或祭神求雨时,人们便聚在一起敲打排练,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套结构严谨、编排合理的民间打击乐,称“甪里排鼓”,即汝阳南街排鼓。

甪里排鼓初创时,只是由二面大鼓、七铙、八镲、二面锣组成的二十人乐队,演奏鼓谱只有“顺天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等简单曲牌。演奏方法则主要以鼓领奏,铙、镲主奏,锣、边鼓协奏。鼓手双手握槌,敲击鼓面、鼓边,节奏明快。原地演奏时,鼓手踏地腾跳,双臂舞花,边打鼓边跳;行走演奏时,将鼓挎于腰部,边走边擂。

1949年10月7日,县政府召开庆祝大会,汝阳南街排鼓到场助兴。随后,每逢春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汝阳南街排鼓都上街演奏。

1985年至1988年,汝阳县举办排鼓擂台赛,汝阳南街排鼓荣获四连冠。

1991年,汝阳南街排鼓参加洛阳市首届民俗庙会,一举夺魁,被授予“河洛一绝”称号。

2007年3月,在洛阳市首届排鼓擂台赛中,汝阳南街排鼓又凭借动听的旋律和多彩的舞姿荣获特等奖。

2011年,汝阳南街排鼓于入选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汝阳南街排鼓经过不断改进,也逐渐从自娱自乐转向产业化发展,实现了开发、保护、利用、传承的统一。

这也是我们汝阳人的自豪。

本文部分资料由我们县电视台《走进汝阳》的特邀顾问褚建明提供,向他表示感谢。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34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