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需求共振,能源变革,储能大有可为
说到“储能”,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是经常上涨的概念类股票?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还是觉得它仅仅是离我们日常生活很遥远的一个时代风口?
但事实上,储能与我们息息相关。
简单来说,它就像我们小时候为度过冬日严寒储存在后院的柴火,为保障未来生活储存在银行的存款余额,皆是为了应对不时之需。
在以前,我国的电力来源大多消耗化石能源,储能的作用并不明显。但随着光伏、风力发电占比逐年上升,风能和太阳能间歇性强,供电不稳定,就必须依赖储能解决电力供需失衡问题。
其原理和我们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充电宝相似,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化学能等形式进行储存,并在未来急需用电时释放。
按照具体应用场景,储能可划分为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
在发电侧,由于新能源发电出力不稳定,有时无法完全按照电网调度指令发电,此时储能电站能够提供备用容量,以此平滑消纳。电网侧储能则主要提供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对于用电侧的家庭用户来说,通过安装光伏和储能设备,可以实现电力自给自足,错峰用电,节约峰谷价差的用电成本。对于工商业用户来说,在低峰储存电量,高峰负荷时放电,从而达到降低容量电费的目的。
图片来源:派能科技招股书
当前,在双碳目标驱动及能源结构转型大背景下,全球可再生能源占比显著提升,储能作为辅助系统,也进入了市场规模发展的井喷期。民生证券此前预测,2025年全球储能装机量将达362GWh,21-25年CAGR为95%。
本文将试图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探究储能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新型储能具备什么优势?我国有哪些对应的支持政策?2.欧洲户用储能为何爆发式增长?全球户储市场前景如何?3.储能产业链包含几大重要环节?国内有哪些主要储能龙头企业?
新型储能高速发展
在经历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不断更替后,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一系列极端环境生态问题,各国、地区相继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方案,加速能源结构转型。
我国也在2020年9月做出“双碳承诺”,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储能作为新能源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2020年以来,我国密集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其高质量、规模化发展。
例如,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
那么,文件中提到的新型储能具体指什么呢?
储能按照具体方式可分为机械储能、电磁储能、化学储能三大类型。其中,机械储能中的抽水蓄能是我国电力系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具备技术成熟、运营成本低等优点。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抽水蓄能装机规模占比为86.3%。
除抽水蓄能外,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技术均被称作新型储能,截至2021年底,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占比为12.5%。
相较于抽水蓄能受地理条件限制,新型储能建设周期短、选址灵活、且与新能源具备更好的匹配性。具体来看,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周期普遍在6-8年,但电化学储能项目的建设周期仅为3-6个月;抽水蓄能电站需设立在地势落差较大的地方,但新型储能单站则可根据需求部署于各类应用场景。
在如此明显的优势下,新型储能发展高速增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预测,2026年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48.5GW,2022-2026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53.3%。
欧洲户储爆发式增长
2022年,俄乌冲突下,全球传统能源价格高企,居民用电成本上升,户用储能成为越来越多海外家庭的选择。
户用储能,又称家庭储能,指通过户用储能系统与分布式光伏组合,为家庭供电,并将多余电量储存后输送给电网。户用储能系统不仅能够减少家庭的电费支出,还能够在极端天气下保障用电的稳定性,具备灵活的装机模式,是储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户用储能市场中,欧美日澳四个国家地区的装机量占据了半壁江山,而今年遭遇能源危机最严重的欧洲,成为了此次户储发展的主战场。
据央视新闻报道,在刚刚过去的10月里,欧洲家庭单位天然气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111%;电价涨幅虽低于天然气,但仍然达到了69%的水平。面对如此高昂的电价,缩减用电成本成本成为欧洲户储市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从政治政策层面来看,俄乌冲突后,欧洲为摆脱对俄罗斯进口能源的依赖,推出了“REPowerEU”计划。该计划将欧盟2030年的节能能效目标从9%提高到13%,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欧盟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从40%提高至45%,政策加持无疑将推动欧洲户用储能市场快速发展。
平安证券此前在研报中预测,2025年,欧洲户储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10.2GWh,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53.7%;2025年欧洲户储累计装机量有望达到33.8GWh。
除欧洲外,其他三个国家地区的行业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
美国:美国电网由三个独立运行的部分组成,互联程度低,电网间可调度容量有限。加之近两年加州、德州两地均因极端天气下发电侧与用电侧电力不匹配问题引发了较为严重的电力安全事故,电力基础设施老旧加剧了供电系统的不稳定性。出于节省电费和保障供电的双重考虑,美国电力系统中风电、光伏的发展占比不断提升,驱动储能行业快速增长。
日本:由于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地震灾害频发,屋顶光伏产业和用户侧分布式储能一直是日本的发展主力。同时,为鼓励新能源走进住户,中央和地方政府还会对实施零能耗房屋改造的家庭提供大约整个电池零售价格40-50%的补贴。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作为全球光伏第五大市场,户用光伏渗透率较高,户储安装量逐年攀升,且多地政府均通过补贴支持用户侧储能系统。例如,2018年南澳大利亚启动家用电池计划(Home Battery Scheme),通过清洁能源金融公司以低息贷款或返还款的形式帮助住宅用户购买户用光伏系统所需电池或者匹配电池容量所需光伏组件,优惠惠及4万多家庭。
海外需求旺盛,我国储能相关产品出口量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海关统计显示,2022年前8个月,我国锂离子储能电池累计出口299.2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29.53亿元),同比增长82.97%。
龙头企业优势明显
储能技术产业链上游包含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电芯及储能变流器等环节;中游以锂电池、钠离子电池、铅蓄电池为主;下游则包含发电侧、电网侧及用户侧所需的输变电设备、通信网络设备、充电桩等。
从全球市场份额占比来看,我国企业在终端产品市场并不具备优势,但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储能电池、逆变器、锂离子正极材料等方向均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产品优势。
下面让我们来看3家具有代表性的行业龙头企业:
2011年,宁德时代前身ATL中标张北风光储输示范项目4MW×4h磷酸铁锂电池系统,正式步入储能领域。多年来,宁德时代依托在动力电池方向的领先技术和品牌实力,先后与Nextera、Fluence、国家能源集团、国电投等头部能源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巩固了其储能行业龙头的地位。
10月18日,宁德时代更是官宣与美国公用事业和分布式光伏+储能开发运营商Primergy Solar LLC达成协议,为Gemini光伏+储能项目独家供应电池。
从业绩表现来看,公司2022年三季报数据显示,营业收入2103.40亿元,同比增长186.72%;净利润196.32亿元,同比增长14.68%。民生证券分析师表示,Q3公司储能电池出货量约18GWh,相比Q2出货量63Gwh,Q3出货量环比增速显著。
阳光电源作为光伏逆变器方向的代表性企业,多年来全国出货量稳居第一,并于2006年正式涉足储能业务。目前公司专注于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可提供储能变流器、锂电池模组、能量管理系统等储能核心设备。阳光电源储能系统更是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
2022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2.24亿元,同比增长44.56%;净利润21.28亿元,同比增长32.49%。东吴证券研报显示,2022Q3公司储能出货约1.5GWH,对应收入约25亿元,其中户储系统收入约2亿元。
派能科技成立于2009年10月,在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中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公司专注于磷酸铁锂电芯(即单体电池)、模组及储能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且将市场主要聚焦于海外。
光大证券研究所表示,公司海外市场拓展持续进行,荷比卢地区和欧洲东部客户进展明确,美日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内在工商业储能、微电网储能等市场实现商用,集装箱储能系统及MWh级电池系统实现持续规模发货。
2022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69亿元,同比增长175.62%;净利润6.45亿元,同比增长156.52%。
此外,在A股市场储能概念股中,比亚迪、中国能建、格力电器、苏美达等公司均在2022年三季度实现了较高的营业收入。
结语
储能并不遥远,它像一条纽带,连接着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之间的变革,随着新型储能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光伏和储能系统将走进千家万户。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时期,储能赛道无疑正当风口。作为能源革命的必争领域,储能有望成为我国又一个技术壁垒高、增长潜力大的支柱型产业。
市场展望
开源证券:伴随全球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表前储能建设将进入建设高潮。同时海外能源危机的催化使家庭户储成为刚需,我们预计到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装机规模将达661.3GWh,新增装机规模将达10062.3亿元,中美欧将是全球储能装机主力。其中中国和美国装机将以表前储能为主,欧洲则以户用储能为主。
华鑫证券:我们认为,独立共享储能电站推广会让储能系统得到充分使用,未来业主会对于储能系统发电效率、使用寿命、电池质量等指标更加看重,我们认为,独立储能项目经济型更好,同时对于储能系统要求更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行业门槛,预计储能系统集成环节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中信证券:政策鼓励和技术进步趋势下,可再生能源的渗透率不断提升,而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叠加其出力的不稳定性,推升储能市场需求,电力系统的储能应用存在多种时间尺度需求,长时储能(一般指4h以上)成为储能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电力系统中具备多种优势。
本文源自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