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小反刍兽疫
该病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烈性、接触性传染病。山羊和绵羊是其自然宿主,山羊比绵羊易感,牛仅呈亚临床感染,并能产生抗体。小反刍兽疫疫苗是山羊、绵羊强制免疫疫苗之一。
病原
小反刍兽疫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主要感染山羊、绵羊以及一些野生小反刍动物。传染源主要为患病动物和隐性感染动物,处于亚临床的病羊尤为危险。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均含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感染途径以呼吸道和消化道为主。本病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兽,但不同品种的羊敏感性有差别,通常山羊比绵羊易感,鹿、野山羊、骆驼也可感染发病。另外,猪和牛也可感染,但通常无临床症状。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多雨季节和干燥寒冷季节多发。
疾病潜伏期一般为4~6天,也可达到10天,《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定为21天。
症状
羊只突然发热,笫2~3天体温达40~42℃,发热持续3~5天,病羊烦躁不安,背毛无光,囗鼻干燥,食欲减退,流泪到流粘稠性分泌物,流粘液脓性鼻漏,呼出恶臭气体。囗腔粘膜充血,颊粘膜广泛性损害,导致多涎,随后出现坏死性病灶,囗腔粘膜出现小的粗糙的红色浅表坏死病灶,以后变成粉红色,感染部位包括下唇、下齿龈等。严重病例可见坏死病灶及齿垫、腭、颊部及其乳头等处。后期出现带血水样腹泻,严重脱水,消瘦,随之体温下降。出现咳嗽、呼吸异常。病羊可发生流产。发病率达60%以上,死亡率达50%,羔羊及青年羊则更高。
通过临床表现即体温升高、流眼泪、流鼻涕、囗腔溃烂、腹泻、肺炎等和流行特征即传播很快、大批死亡等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疑似患病动物的病料需经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所中心进行确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以发热、囗炎、腹泻、肺炎等为特征,发病率、病死率较高的山羊或绵羊时,应立即向当地动物疫病防控机构报告。处置严格按照《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规定进行。
防制
本病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应该加强饲养管理,按当地农牧部门计划安排,做好免疫接种工作,提高动物,尤其是羊的综合免疫力。
发病初期,应对症治疗,使用黄芪多糖,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等支持性疗法可以降低死亡率,还能有效预防继发性感染的发生。
做好驱虫和消毒工作,增強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严禁从疫区引进羊只,对外来羊只,必须隔离观察30天以上,经临床诊断和血清学检查确认健康无病,方可混群饲养。
小反刍兽疫不会传染给人。疫区内的健康动物经定点监督屠宰后,产品可就近食用消费。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36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