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百件明代青花瓷枕的重生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再过些时日,到御窑博物馆参观的人们就可以看到,60余件明代正统、景泰、天顺年间的青花如意型瓷枕以方阵的形式气势磅礴地陈设在展厅里,这对热爱陶瓷的人们,无疑是一种震撼。而在2014年之前,这些瓷枕以碎片的形式静静地躺在御窑厂珠山北麓的地层里,等候着重见天日。
修复好的明代青花瓷枕摆了一地,颇为壮观。(被采访单位提供)
将要展出青花瓷枕,只是此次修复的一部分,近日,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成功拼合修复出116件青花如意型瓷枕,从成瓷到碎片,再到重生,穿越五百年时光,它们经历了什么?又是什么让它们荣光重现?
意外的惊喜
2021年3月15日临近中午,陶瓷考古研究所,该所名誉所长江建新平静地讲述了青花如意型瓷枕碎片的发现过程,尽管他的语气非常平静,然而他用了“意外的惊喜”来形容那次的发掘。
2014年挖掘现场。(翻拍资料图片)
那是2014年仲夏,御窑厂一个保护土地建设要开工,根据相关规定,在开工前要对地下文物进行考古发掘,经批准,考古人员在御窑厂珠山北麓进行随工考古发掘。在预料之中,北麓有御窑厂窑业堆积,堆积范围不大,不到100平方米,厚度达50至80厘米不等,江建新回忆说,发掘只进行了一个星期左右。
堆集层。(翻拍资料图片)
意外的惊喜,就发生在那一个星期。考古工作人员对底层堆积物进行分析时发现,此次发掘层级非常清晰,上层是成化年间瓷片堆积,底层是宣德年间瓷片堆积,而在成化与宣德堆积层之间,出现大量无年款瓷片,这让现场所有的考古人员大为震惊。
明代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时期因景德镇御器厂生产的官窑瓷器,不署年款,缺乏有明确纪年的器物,其面貌一直模糊不清,相关研究工作始终无法深入,被称为中国陶瓷史上的‘空白期’或‘黑暗期’,而这次考古发掘,底层关系非常清晰,宣德到成化之间,正是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江建新说,通过严格的论证与比对,可以确定这批无明确纪年的瓷片为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官窑之物。
工作人员在找缺失的瓷片
在后期的瓷片整理中,工作人员运用“多级分类,系列复原”的修复原则,先后修复了150多件不同造型、不同品种的陶瓷,随后这批修复的瓷器先后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上海博物馆展出,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陶瓷学界对这一 “空白期”有了新的认识。
修复台上摆满了出土的青花瓷枕碎片
通过“多级分类”,大量青花瓷枕碎片浮出水面,经过粗略整理以后,看它的这些花纹,画的是花卉纹,没有款,大概的构图好像有十种,不同的形式有十种,那么这个遗物的发现对研究空白期的官窑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当时,我们也无法预估这是一个什么体量,但这个量大得让我们吃惊。”江建新说, “我们知道过去的三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都以为好像没有官窑的制作,那么我们在这个整理发掘的过程当中,有一大批这样的瓷器遗物,像这个枕头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尽管两宫博物院都没有同样的遗物,但是因为这个地层很清晰,所以能确认是正统时期官窑烧造的规模和烧造的大概情况对于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官窑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重生之路
15日上午,在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工作间,记者看到,几名修复工作人员正在认真比对瓷片,工作台上,摆满了规格各异的瓷枕碎片,对明代空白期青花瓷枕的拼合修复一直在进行。然而,这批瓷枕数量之多,拼合难度之大,可谓前所未见。
工作人员在对比瓷片
截至近日,该所成功拼合修复出116件青花如意型瓷枕,瓷枕长31厘米,宽23厘米,高12厘米,其图案有象征高贵雍容、幸福吉祥的缠枝牡丹,有寓意夫妻恩爱、永结同心的并蒂莲等10个不同纹饰。
在该所一份相关资料中,对这批青花瓷枕作了这样的描述:青花如意型瓷枕,平面呈如意云头型,两侧微微翘起,中部略凹。器物整体转角圆滑无棱角,枕高适合侧卧睡姿,造型端正。器物内外均施白釉,内为刷釉。底部无釉,排气孔为镂刻铜钱状,枕面及外壁是传统青花装饰,绘以湖石宝相文,画面整体对称饱满。烧造工艺上非常成熟,为模具制作,整体分为两部分,上下接胎烧造。
据介绍,目前该批瓷枕的拼合工作已基本结束,下一步将进行粘接和补配等修复工作。对于这批瓷枕缺失部分的修复,工作人员将使用3D扫描和3D打印方法进行补配,并通过水转印方式进行纹饰的填补。
修复的明代青花瓷枕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汪同茂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因清御窑管理体制,对当年未选入宫廷的陶瓷都会进行打碎掩埋处理,造成了御窑大量的窑业堆积,其中有大量的可修复文物,可以说这些遗存标本意义大、孤品多,内涵丰富,近些年拼合修复了3000多件御窑产品,孤品达400多件,这是御窑遗址对陶瓷的贡献,也是御窑的价值所在,御窑博物院将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对御窑遗存进行数据化管理,建立大数据库。这次修复的116件青花如意型瓷枕近期将在御窑博物馆展厅展出60余件,广大陶瓷爱好者和观众可以一睹青花瓷枕的风采。
价值与意义
对于这批青花瓷枕为何没有选送入宫,而是以碎片的形式留在了它的生产地,始终是个谜。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翁彦俊博士查阅了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及全国各大博物馆相关资料,也没有找到同时期同类的青花瓷枕,然而它的价值与意义重大,他说:“这批瓷枕是非常珍贵的一批资料,也是非常出乎我们意料的一种发现。”
瓷枕最早产生于隋代,在唐代开始流行,在宋代达到一个极盛,但这个时候主要是在民间大量地使用,它的图案,它的造型都非常地丰富和活泼。像著名的宋代诗人李清照在她著名的《醉花阴》里面就说到“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在那个时候瓷枕有三种功能:一种是作为冥器随葬品;另一种是作为寝具实用品;还有一种是小的枕头,作为枕脉使用的。特别是作为寝具的使用,在明清时候已经势微了不太流行,翁彦俊介绍说,像这样一种发现,它一方面在明代这个时期有这么大规模的出现,同时它是宫廷所使用,这两点使得我们对于这样的发现也觉得很惊奇,这批资料对它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诠释当时的时代文化。
翁彦俊还对这批修复的青花瓷枕的造型与图案作了分析,他说,这批瓷枕从它的造型上来看,它是比较单一的是如意型的瓷枕,这种造型在民间也有,但御窑厂出土的这批瓷器明显就更加讲究,无论说它对细节的尺寸和结构的处理,底部镂空的处理和它的雕刻装饰青花的图案,都非常讲究,从它的胎釉瓷质更是如此,它的图案也主要是这种花卉纹的有八大种十个小种。从它们的造型来看,它应该是宫廷的妃嫔作为寝具使用的概率是比较高的,另外还有一种并不成熟的说法,这种瓷枕除了纳凉以外,它对古代的妇女高绾的发髻,在睡觉的时候能够起到一个比较好的保护作用,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但无论如何,这批瓷枕它能带给我们信息,很有意义,它反映了宫廷文化的方方面面,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
(来源:瓷都晚报)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36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