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间瓦房系列之三,洗澡
入住 “乔家大院”以来,一切安好。除了洗澡。
洗澡要开车到镇上,刚开始坚持三天一洗,后来每周出山一次也觉得麻烦。于是着手研究怎么能在院子里洗澡。
参考附近农村的经验,安装了一个彩钢房,上面平铺一个超大热水袋,傍晚可以在里面淋浴,只是没有下水管道,水只能自然地流淌到院子里。这个办法夏天是可以的,让我以最接近自然的方式沐浴身心。就算上一波疫情封锁了三个多月,也能在惬意中妥妥地生活。但冬天不行,太冷了。邻居小刘有一句话说得好,东北只有两个季节,一个是冬季,另一个是大约在冬季。
有一年我深入到俄罗斯乌拉尔山地区的乡村,发现当地每户人家院子里都有一个独立的木刻楞,用于汗蒸桑拿。通常是圆木筑墙,室内有铁炉子,下面架木烧火,上面铺满鹅卵石,烧热以后往石头上淋水,热气便在整个房间里蔓延开来。
为了保暖,有的木刻楞不预留烟筒,燃烧木材的浓烟与水蒸气混杂在一起,所以也叫黑桑拿。
有的甚至连淋浴也没有,汗蒸以后用一盆温水从头上浇下来就算完事儿。有些年轻人还在冬季冲到室外,赤身裸体一头扎进雪堆里,在零上零下几十度的温差之间来回切换。
离林场不远的乌苏里江东岸,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农村也基本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盘行,我决心为理想中的桑拿屋付诸行动,于是整个八月都在大兴土木。
首先在房子西边地势较低的地方挖了一个大坑,直径三米,深约五米。用红砖垒成穹顶,周围填土压实。既是渗水井,也是化粪池。把彩钢房移到屋后,分割成卫生间和浴室两个区域。浴室有四个平方,安装一个铁炉子与室内的土炕连通,这样烧火时屋里也是热的。
在渗水井和彩钢房之间挖了一条壕沟,深两米有余,把排水管沉到底部,以防东北的极寒。又在彩钢房外面包了一层厚厚的砖,屋顶做了保温层,才感觉有了点能过冬的样子。
只可惜厨房里我每天查看屋后风景的窗户,被改造成了一扇门,与彩钢房相连。这个设计近乎完美,除了感觉卫生间和厨房有点近。
我的桑拿房横空出世,在林场是首创。建造时邻居们帮了不少忙,感谢的办法就是邀请他们来洗桑拿。
最先尝试的是小刘,评价相当完美,但随即皱了皱眉:“这玩意儿冬天比较费木头。”
这也正是我担心的,多一个浴室和室内卫生间额外需要很多柴火,这个小房子必须二十四小时取暖,否则马桶的水箱一定会被冻裂。下一个任务,备足冬天的燃料,就这样提上了日程。
上一任房主老乔是个勤快人,给我遗留了十立方左右的木柴,我入住这段时间用掉两个立方,剩下的按理说可以坚持一个冬天,但加上桑拿房肯定是不够的。我计划补充上等的无烟煤,按两百天的取暖日计算,每天十公斤,需要两吨煤。
现在地面的物流只到乡镇,乡镇到村屯主要靠无人机。天气晴朗的时候,登上南面海拔七百米的山顶,眼前就是镇子所在的开阔盆地,向东南方向展开。半空中排列着运送货物的无人机群,一行行,一趟趟,同样的速度,精准的航线,就像有条钢丝绳在空中吊着。
飞往林场的无人机不走直线,先从东边海拔五百米的垭口上来,再沿着沟谷西进。整个林场只有一个起降点,位于河边,而我的房子靠着山,相距一公里。平时取快件都觉得不方便,借着运送无烟煤的机会,决心在我的庭院里设置一个起降点。
开通起降点要交一定的初始费用,但这不是关键问题,重点是要有一块直径六米以上的圆形场地,为此我把前院做了个彻底的清理,又占用了两垄黄金沟,终于规划出来一个停机坪。
安装引导标志非常简单,运来的时候是一个高1.5米的圆柱,展开后像一把雨伞,平铺在地面上,伞把手收缩到不足二十公分镶嵌在地面以下。材料是由加了金属的化纤制成,重十几公斤,刮风下雨都不受影响。表面涂有黑红白三种渐进色,明显是吸收了太极图的古朴风格。
这个引导标志核心就是一个定位系统,即便上面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雪,无人机也能分毫不差地找到它。
一个标准箱不能超过二十公斤,我先买了十箱测试一下流程。手机上出现一排闪烁的小点点,当第一架无人机进入山谷的时候,我爬上屋顶,一排在空中移动的物体逐渐出现在远方。
很方便,就是贵,十箱煤相当于本地林场工人一个多月的工资,而在最冷的季节,这些燃料能顶半个月就算不错。
小刘给出了个主意,鼓励大家来洗桑拿,洗一次自带一天的木头绊子,还真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本来我可以在舒适的躺椅上度过一个下午,要么读书,要么沉思。突然出现一个提着木头绊子来洗澡的人,对我来说形成了事实上的干扰。但我的心情却是愉悦的,那份愉悦来自一个感性的瞬间,来自一个理性的逻辑无法通达的地方。
其实,梭罗每天在瓦尔登湖里游泳,而我们却为洗澡而大费周章。我们的欲望迫使技术进步,而技术终将迫使我们臣服。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37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