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辉煌数千年,却被小老弟白酒拉下马,现在少人问津,为什么?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虽然都说我国的酒文化已有几千年,可在历史的长河中,大部分时间,它的主角都是黄酒,而非现在人认为的白酒。
“李白斗酒诗百篇”,武松打虎所饮的“三碗不过岗”,如果仔细推论,喝的都是黄酒,这也就解答了人们总问:为什么古人酒量那么高的原因。
黄酒通常只有20度上下,不比现在动辄50多度的高度白酒。
清朝的时候,黄酒可是贵族酒,只有有钱人才能喝得起,并且是喝酒的主流。
而彼时,白酒还是个只有贩夫走卒、下里巴人才喝的酒,是上不了台面的。
然而,时至今日,除了江浙沪一代的人们,还保留着喝黄酒的习俗外,其余各地早已成了白酒的天下,那么短短的数百年,黄酒到底怎么了,让人们的饮酒习惯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
原因一:受制于工艺
众所周知,黄酒的原料主要是大米、黍米等谷物口粮,而白酒的原料是高粱。
在以前,农业水平还不够发达,每年的粮食产量相当有限,如果社会盛行喝酒之风,毕竟会影响人们的吃饭问题。
纵观历史,禁酒令从西周就开始出现,唐朝时期,因为粮食的收成不好,便颁布了禁酒令。
而高粱虽然也是粮食,但因为味道差难以下咽,根本就不是人们的日常口粮,然而它又非常适合酿酒,所以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原因二:受制于时代
现在的白酒,是从元代烧酒演变过来的酒种,因为当时定都北京,便逐渐在北方地区生根发芽。
可以说,直到明清,黄酒依然是人们的饮酒首选,但当时,社会动荡加剧,各地战乱频仍,不仅粮食减产影响酿酒,更是影响了黄酒运输的运河以及陆路交通,阻碍了黄酒的繁荣发展。
1955年,为了解决粮食短缺,以及人们的喝酒问题,有关部门从前苏联引进了食用酒精勾兑法,这种方法耗粮少,出酒率高,相比之下,进一步挤压了黄酒的发展空间。
原因三:受制于口感和度数
黄酒度数低,口感绵甜、柔和,适合以前的慢生活,诗情画意。
而现在人饮酒,更多习惯了高度酒的刺激,豪爽。清代就有人说过一句话:“既吃烧酒,以狠为佳。”可见这种口感和口味的变化。
而且因为度数低,可能喝好几碗都不醉,不过瘾。但是,高度酒就不同了,对于酒量不好的人,可能一点点就要小醉微醺了。
大部分白酒,酒精度数都能达到50度以上,从科学的角度来说,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在53°左右缔合得最紧密,口感最为醇厚,通俗的讲,要比黄酒更过瘾。
拿最近市场上风靡的酱香白酒,君中元私藏酒来说,它是以贵州当地的红缨子糯高粱为酿酒原料,酒精度数正好53°,并且是一款陈藏6年的老酒。
它的酿造人曾传政,是茅台原厂长李兴发的亲传弟子。
虽是高度酒,但入口醇和厚重,酒液在舌面铺展细腻丝滑,尤其咽下时,完全不辣喉,喝罢浑身微热舒服,连讲话时都能感觉到淡淡的香气,非常过瘾。
从以上可以看出,黄酒温婉,白酒爽快够劲,各有特点,至于喜好哪个取决于饮酒者的偏好。
虽说黄酒式微,但如果你想品尝好酒,市面上还是有不少选择,有机会也可以问一问身边江浙沪一带的朋友,应该很有心得。
如果是自己选购,像丹阳黄酒、绍兴女儿红、石库门酒,都非常不错,大家有机会可以品鉴一番。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39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