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倾听青未了|莱阳灯碗

 

□作者 徐爱清

在我的老家山东莱阳,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都有做灯碗的习俗。所谓灯碗,就是用豆面做成不同形状的面塑,上面插上灯芯,浇上花生油,点燃了放在家里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寓意。因为极具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灯碗现已被列为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莱阳豆面灯碗以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豆面为主要原料,制作成形态各异的灯碗,并通过做灯、送灯的形式,托物寄情,寓意丰收喜庆,祈福美好生活。灯碗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做十二月灯,盏内放食用油点燃,视灯盏灭后盏内余油多少来占卜来年十二个月的旱、涝情况。这在一二百年前,其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如清康熙年间《莱阳县志》记载:“又做面盏十二照月序蒸之,以卜水旱”,也就是说在康熙年间,莱阳就有面制灯碗了。

灯碗习俗正是从元宵节花灯、烟火的习俗演变而来,只是在莱阳,正月十五的主角不是扎制的花灯,而是用豆面捏制的灯碗,屋内庭院各处都会放上点燃的灯碗,到处都在一片吉祥喜庆的光亮之中。如今,花灯烟火已跳出了山沟,进入官方组织的专题活动现场,而豆面灯碗作为农民心灵的寄托,依然以它特有的纯朴自然,悄悄地在每家每户生存着。

莱阳豆面灯碗是以黄豆磨成的面为主要原料,做灯前先用食用油和豆面揉成面团,加油后的豆面很有筋力,所以灯碗能够做得十分精细,而点燃后能透出金黄色的光晕,也叫“金灯”。普通简单的灯碗不改变面的本色,但用于供奉祖宗家谱的喜庆用灯,则多用彩色面制成。彩色面是将蔬菜汁或颜色直接调和到豆面里,反复糅和,所用色以红、绿、黄为主,其它色彩则为点缀,整体上是一派大富大贵的调子,好像古埃及人在制作好了的雕像上加彩绘一样。

制作豆面灯碗,先要把面团捏制成灯的雏形,然后利用梳子、剪刀、火柴棒、竹片、绿豆、硬币等作为工具,进行局部精细加工,像猪的头、龙的鳞、刺猬的眼睛等等,整个捏制过程随意性很强,基本上是边创作边制作,一气呵成,作品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最后用火柴棒缠上棉花做灯芯,插在灯碗上,一盏可爱的豆面灯碗就做好了。

豆面灯碗的花样繁多,常见的有十二属相灯、十二月灯、看场佬灯、福禄寿灯、灶王爷灯、家禽走兽灯等二十余种,各包含着不同的寓意。譬如捏一盏狗灯放在大门口,能够看家护院,确保平安;将马灯放进马厩则意喻来年马壮无恙,点燃猪头灯则寓意猪肥满圈;圣虫(蛇)灯放在窗台上,能够百毒不侵……一些抽象的内容,如福禄寿禧,则用相应的动物和植物来代替,取其谐音或取其形体象征,蝙蝠灯取谐音喻福,喜鹊灯取谐音喻喜,鸡灯则意喻吉祥,求生育用莲子灯,取多子之意等。

灯碗点过了以后就成“吃货”了。把灯碗放进锅里蒸熟,不用品尝,光那出锅的气味就让你垂涎三尺。你不能像吃馒头那样大快朵颐,而是要切成条条,在室外晾起来,干燥后打包收藏,什么时候馋了才用之做菜犒劳一下。一般是在锅里和萝卜、粉条一起煮,那口感特棒。我的感觉是:除了吃肉,就属这灯碗菜了。而每年的正月十六中午,就是这道大菜,我记得小时候端上这道菜时,一家人胃口大开,个个吃得肚子圆圆。

后来进城了,母亲知道孩子们喜欢这一口,做出来自己不舍得吃,晾干后全让我们带走。现在生活好了,吃的东西多了,这灯碗竟然自消自灭了。真可惜,这道菜而今只成为记忆了。

又到元宵节,我不馋水饺,更不爱元宵,只想当年的灯碗菜!

主播/后期剪辑:雷紫璇(实习)

编辑:朱若彤

值班主编:王娟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41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