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新技术/新配置,看似高大上,其实全是败笔?
Hello大家好!
新能源车的销量和消费者的认可度远超预期,目前说是爆发式增长也不为过。上半年新能源车销量就已经超过260万辆了,全年更是有望超过600万辆。

但目前的新能源车仍然是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或者说叫模糊成长期。模糊的地方就在于未来的具体发展方向还没定型,纯电和混动共存,固定电池和换电模式共存,各种新技术更是层出不穷。

蔚来汽车正在换电
这种情况下有利于技术创新,但也会把很多不成熟的技术和配置推向市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新能源车上有哪些看似高大上,实际并不实用,甚至是败笔的配置和技术。
全景天幕
直面暴晒
有苦难言
全景天幕最早在特斯拉身上大放异彩,目前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和新势力车企也都用上了全景天幕。优点很明显,一体式车顶玻璃,看起来就很有高级感。坐在车内,不仅视野开阔,还能给乘客带来视觉和心理的双重享受。

但是一到夏天,全景天幕就变成了一场噩梦,因为很多车型没有给全景天幕配备遮阳帘。这时候全景天幕就变成了一个太阳能,坐在车内不但要直面太阳的暴晒,整个车厢还会变成笼屉一样。

开车打伞的、带草帽的、穿防晒服的,手动用矿泉水给车顶降温的,这一幕幕让人啼笑皆非的场景才是夏季里全景天幕的真实人间。更惨的是,如果暴晒之下又赶上电池电量低,车内已经晒成桑拿房了,车主还不敢开空调,或者不敢把空调温度开到够低,那就真是花钱买罪受了。

当然了,有些好面子的车主,即便自己受罪也不愿意跟别人说自己几十万买的车不好,有苦自己往肚子里咽。

为啥不舍得给一个遮阳帘
有朋友可能会问,几十万的车都买了,一个遮阳帘才多少钱,为啥这么多车企不给装呢?其实车企倒不是为了省这点成本,主要是为了节省车内的纵向空间。
因为电动车电池普遍平铺在地板上,本来比油车就要高了很多,还必须保证一定的通过性,底盘不能太低,所以车内纵向空间就很捉襟见肘。

大众ID.AREO概念车 因为底盘有电池组,所以车侧非常厚
增加一个遮阳帘,就还必须增加一套遮阳帘的伸缩折叠机构,这样就会严重挤压头部空间。所以很多车企干脆就把遮阳帘简配了。
不过,现在很多车企和车评人绝口不提简配遮阳帘的真实原因,而是大肆宣传遮阳帘的紫外线隔绝率。凡是这么说的,个人认为非蠢既坏。

有些天幕紫外线隔绝率确实能达到99%,但是太阳光里的紫外线只占7%,可见光占50%,红外光占43%。就算皮肤不被紫外线灼伤,但这并不代表车内不热,皮肤不会被晒黑。

并且,就算有人会给全景天幕贴上一层隔热膜,但毕竟那么大一块玻璃,隔热膜的效果也很有限。
所以,凡是不带遮阳帘的全景天幕并不是高大上,而是因为技术不成熟,向市场推出的妥协的产品。未来随着电动车在造型和布局上更成熟之后,一定还会把遮阳帘给到的。

当然,有人会说可变色全景天幕可以解决防晒的问题,但问题是相比物理遮阳帘,可变色的天幕成本可能要贵上几倍,而这个成本最终还要消费者买单。
高度集成的造车工艺
电池车身一体化
电池车身一体化也是最近很热门的一个新技术,技术本身很好理解,以前的电动车,车身和电池是分离的,电池平铺在底盘上。而这个技术就是把电芯直接布置在底盘上,或者说电池系统本身成了车身构件的一部分。

好处也显而易见,就是整车的集成化程度更高了,首先是节省了纵向空间,其次还能大幅提升车身强度,主要是抗扭刚性,这也就对操控和安全都有一定帮助。
缺点也很明显,就是维修难度和维修成本都会相应提高。 于是有些车企打了个擦边球,声称是电池车身一体化,但仍然保留了电池包结构,为的就是方便电池的拆卸和维修。但那些真正意义上电池车身一体化的车型,维修成本一定是很高昂的。

特斯拉的电池车身一体化做得最彻底 安全和维修成本上的考验也最大

特斯拉
一体压铸车身
不光是电池车身一体化越来越受欢迎,提升整车集成度已经是一个大趋势。一体压铸车身也是一个类似的技术。

特斯拉一体铸造白车身
简单来说就是以前一个车身结构需要很多零件组装而成,但现在通过一体压铸,直接就成型了。特斯拉就通过一体压铸技术,把Model 3以前由70多个零件组成的后底板,变成了只需两个零件。好处是极大地节省了成本,也提了高生产效率。

不过,虽然在媒体上关于这些技术的报道很多,主要都在强调新技术带来的好处,但我始终觉得,这对车企来说肯定是好事,利大于弊,但对消费者来说却不一定。因为说到底,这些技术不是降低了成本,而是实现了一种成本的转移。转移给谁了呢?肯定是转移给了消费者。

今年上半年,无锡的一位Model Y车主倒车时不慎撞墙了,导致后避震塔顶损坏,保险公司评估后认为,车辆的维修费用或高达20万。这让车主目瞪口呆,毕竟买这辆车也不过才花了28万,单次维修成本就占了车价的70%。

网传车主聊天截图
事后经过分析,维修费用之所以这么高,主要就是和特斯拉的一体压铸车身有关。
不管是电池车身一体化还是一体压铸车身,这都意味着新能源车带来的已经不只是能源形式的变化了,还是一场造车技术、造车工艺的变革。

特斯拉工厂巨型压铸机
这种变革我们肯定支持,但车企却不应该借着新技术实现成本转移,只是降低了车企的造车成本,却视车主的高昂维修成本而不顾,然后还在媒体上大肆宣传这类新技术的各种优点。
所以,新技术往往是个双刃剑,车企往往只宣传对自己的有利的一面,但作为消费者,也一定要看到对自己不利的那一面。
炫技新配置
实用比炫酷更重要
新能源车上炫酷的新配置越来越多,但这些配置到底好不好用,却很少有人真的关心。下面我们就聊几个新能源车上常用的配置,看看这些配置是否像宣传中的那么好用。
隐藏式门把手
隐藏式门把手在新能源车上越来越普及,甚至很多油车也用上了。设计之初,它是为了尽可能降低风阻,但后来美观和彰显设计感就成了这个配置更主要的功能。

但是看起来很有科技感,实际用起来却可能有各种问题。首先,因为隐藏式门把手结构更加复杂,所以故障率和维修成本就会更高。
本来门把手已经是一个极为成熟和简单的部件了,但随着隐藏式门把手的普及,这个最简单的零件故障率却开始飙升。

有弹不出来的,有收不回去的,也有自己反复弹出的。
另外,冬天因为天气寒冷,车把手被冻住的问题也屡见不鲜。

如果只是这些问题,最多只是让车主糟心。但如果发生故障后,车把手不弹出的话,那可就会危及生命了。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今年4月在辽宁,一辆特斯拉发生了车祸,救援时就因为隐藏式门把手不好打开,给营救造成了很大困难。最后是众多路人直接撬开车门,才救出了女司机。

无线充电
无线充电听起来是很实用且必要的配置,这难道还有啥问题吗?当然有,而且问题很大。这项功能确实很有必要,但车企们只会跟大家说他家的车搭载了无线充电,但却很少有人说他家的无线充电有多大功率。

如今苹果的无线充电已经达到了15W,安卓的无线充电更是已经达到了100W,但是绝大多数车载的无线充电最多也就能达到10W或者7.5W。

并且,因为各家手机品牌的无线充电协议各不相同,所以有些手机放在某些车型上,充电速度甚至赶不上掉电速度。
其次,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这种经历,就是车载无线充电的发热特别严重。因为我试驾的车型很多,所以经常碰上这个问题,有些车上发热还行,有些车就特别严重。因为我们并不是数码博主,至于为啥会这样,是不是和充电协议有关,跨专业的事情我们不敢确定,有知道的朋友欢迎留言科普一下。

人脸监测
现在很多带有辅助驾驶的车型都会配备人脸监测功能,为的是防止司机走神、打瞌睡等等。但是因为优化不到位,就经常闹出笑话。
比如最近某汽车博主因为眼睛小,而被系统误判就登上了热搜。

其实类似的误判还经常发生,比如叼个牙签就被判定为抽烟、眼睛向两侧观察车况,就被误认为分心驾驶等等。
所以,这项技术的初衷肯定是好的,但是如果优化不到位反而会干扰司机的正常驾驶。

另外,我身边还有朋友跟我表示,自己讨厌这个配置倒不是因为它的误判,而是因为开车的时候感觉有双眼睛盯着自己,就感到不自在。并且对于实时的面部识别,是否会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不少车主也心存疑虑。

写在最后
新技术的应用我们当然支持,但首先这必须是一项真的能提升驾驶体验,或者给车主带来实际利益的新技术,而不能只是车企宣传的噱头。或者只是对车企来说更有利,却把成本转嫁给广大车主。
另外,即使一项技术初衷是好的,也必须真的优化到位才能推向市场,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事实上,如果车企只是内卷和堆料,那就没办法让新能源的时代变得更美好,只有实实在在的在真正能给车主带来利益,给行业带来改变的技术上取得突破,新能源车才会真正给大家带来更好的体验。
最后,大家怎么看待这些新技术和新配置呢?欢迎留言讨论。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42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