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晚赚上万元,农民捕捞被罚款40倍,臭水沟的红虫为何这么值钱?
文 | 慢纪硬核说
编辑 | 慢纪硬核说
抓一晚上就能赚一万块,红虫捕捞者们冒着坐牢的风险也要顶风作案,结果被罚捕捞物市场价40倍的高额罚金。
捕捞者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些臭水沟里随处可见的红虫子,竟然会是国家禁止捕捞的“管控品”。
可它们从出生起就伴随着水质污染,如果拿去市场上卖,反而能变成捕捞者的“摇钱树”。
这样“为民除害”的行为简直是一举双得,国内的水产业也曾因此刮起一股“捞红虫”的风潮。
但如今这风潮却一点不见踪影,不少人抱怨管理者的决策不妥当,挡财还不环保,不过事实真是如此吗?
01 禁捕红虫
红虫这种东西可能一般人不知道是什么,但有些喜欢钓鱼养鱼的人士会比较明白。
在养鱼市场上,鱼饵产品中以人工生产的鱼饵为下等,蚯蚓等活物为上等,而红虫则是比蚯蚓还要再上一阶的品质。
作为喂鱼的好食材,红虫被钓鱼人士热捧,价格高得离谱。
而相应的生产链也发展得非常昌盛。
除去有专人养殖以外,还有一个供量方法就是野生捕捞红虫。
这种生物由于在随处可见的臭水沟、淤泥里猖獗,不少人都宁愿忍着恶臭和脏泥也要泡在泥水里抓捕。
抓得好的,一晚上就能卖出上万元。
或者运气不怎么样的,也能一次就收入个4、5千块钱。
可谓是一个暴利行业。
然而这样赚钱的红虫捕捞业,却是国家全面禁止的。
我国环境生态保护相关的诉讼案例中,曾出现过一起国内首件公益诉讼案。
2019年11月23日,在安徽省蚌埠市,有6人在当地用机械捕捞渔船非法捕捞红虫,但恰巧被水利局的巡查人员发现,随后报警实施抓捕。执法人员抓捕他们时,共查获41.5斤红虫。
这6人最后在次年5月被送上法庭,以非法捕捞红虫被罚:不仅涉及到行政处罚,还要他们赔偿这41.5斤红虫市价的40倍赔偿金。
最后根据鉴定专家的鉴定结果得出,这6人共需赔偿6万多元。
相比1600多元的市场价可谓是得不偿失。
相信大家已经注意到了,41.5斤红虫竟然能卖1600多元,折算下来大概每斤就有40元不到的价格。
这样的价钱都要赶过旺季的车厘子了。
然而这还不算是红虫最赚钱的价格。
据悉在鱼饵市场上,红虫最高能卖到100多元1斤,这都是好一点的,更贵的甚至有几百元一斤。
对钓鱼人士来说红虫绝对是买一次就要肉疼个好几天的选择。
案例中非法捕捞的这6人正是看中红虫的市场暴利才铤而走险。
不过在判决上他们并不服输。
这6人认为他们没有在禁渔期捕捞,捕捞地点也不是禁止捕捞地区,外加红虫不是什么国家几级保护动物这样的“牢底坐穿兽”,为什么要判他们这么大的处罚金?
不过法官的回复让这几人闭上了嘴。
法官解释道,虽然这几人的做法没有与禁渔期或国家保护物种相冲突,但红虫却并不是可以随意捕捞的物种。
红虫由于其自身是众多鱼类食物的独特性质,外加自带净化水质的功能,是污水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益虫。
先不说捕捞红虫会造成河水中食物链断裂,让河水没有“自洁”功能。
单就这6人的捕捞方法也很“致命”。
他们捕捞红虫时采用水泵捕捞底栖动物,属于“利用拖曳泵吸耙刺对底栖动物进行捕捞”的一种严重非法捕捞行为。
这种行为会极大地破坏水流生态环境,进而损害公众利益,已经被我国明令禁止。
最后判处他们40倍市场价的罚款是合规合理的。
然而捕捞红虫带来的巨大利润让不少人趋之若鹜,监管部门并不能管得过来。
去年在唐山也发生了类似的案件。
2021年11月17日,天津宝坻渔政部门收到群众举报说,在蓟运河的河道附近有7、8条渔船在非法捕捞红虫。监管人员立刻前往现场,结果还没等抓到人,这几条渔船就听到风声赶快跑到河对岸逃走。而执法人员也无法抓捕,因为这里已经到了河北唐山市管辖区内。
后来监管人员也只得作罢,但是随着天冷,这条河上类似的捕捞船却越来越多,从来没有停过。
河岸两侧常常会见有人拿网具捕捞红虫,然后卖给中间商赚收益。
而中间商们也是在这条红虫生产链上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有个疑问就出来了,为什么红虫可以这么贵呢?
02 市场需求高
其实市场供需决定市场价格。
红虫的售价居高不下和它极大的需求量有关系。
除去上文中所说的,红虫被钓鱼人士追捧外,它们还深受水产养殖业商户们的喜爱。
红虫是水中食物链最底层的生物之一。
它们极高的营养价值致使自己成为很多水生动物们非常热衷的美食。
红虫本身干物质占到体重的1.4%,其中蛋白质含量最高,在41%~62%左右,其次是脂肪和热量。此外红虫自带一股腥味,可以吸引水中生物前来吃它们,制作鱼饵的商户喜欢拿它们做添腥剂。
而水产养殖户们则喜欢拿他们当喂食的饵料。
可以看出无论是在钓鱼,还是在养殖行业,红虫都十分抢手。
这些来自不同人的喜爱大大提高了市场对它们的需求量,价格也就水涨船高。
在红虫市场上,除了它们唯一的共同点——贵以外,红虫的售价根据不同的品相、时间、性别等因素还会有很大差别。
比如卖得贵的大都是公红虫,公红虫往往比母红虫个头更大,更容易存活。
而且还易储存,买家可以将它们冷冻起来,即便化冻后也可以喂食给鱼类。
不仅如此,公红虫还有很多优质性能。
公红虫能被单独穿在鱼钩上,也更扛得住鱼嘴撕咬,在市场上它们的价钱往往直线上升,且品相越大的越贵。
但母红虫就不同了,它们的价格偏低,当然也不会低到哪儿去。
母红虫大都比较小,往往连鱼钩都勾不住,一般要把一群母红虫黏在一起挂在鱼钩上才能钓鱼。
且由于母红虫不易保存,不能冷冻,容易死亡,市场价就会低很多。
但即便是买母红虫,市场售价也能达到几十元一斤。
可见这玩意儿真相当于是水里的“黄金”。
我国有不少专门养殖红虫的产业,但是对于那些想赚快钱的人来说,直接下河捕捉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而不知道这中间门道的人,看到红虫只会觉得它们就是普通的虫子。
有许多人小时候都有过这种经历,在家门口水泥沟沟里看见一堆红虫子翻滚,于是抓回家喂鱼。
他们估计也没想到自己曾经错失了“一个亿”。
不过这也不怪很多人“没见识”,红虫虽然价格高昂,但生长习性却让它们显得非常“穷酸”。
上文提到,红虫对水质净化起作用。
其实是因为红虫这种生物非常喜欢吃水中的淤泥、有机物、藻类等东西。
这种习性可以帮富营养化的水体搞清洁,且越是肥沃的淡水,它们越喜欢生存。
所以在人的眼光中看过去,红虫的生活总是伴随着各种恶臭、淤泥、杂质等臭水沟的出现。
但这一特征就容易造成一种:红虫很脏,甚至会让水质变恶劣的假象。
很多人不理解国家为什么要禁止捕捞这么一种名不见经传还总“搞破坏”的小虫子,以为是只要有一本万利的行业国家就要禁止。
其实不是这样的。
03 红虫对水的影响
刚刚曾提到过,红虫在水中的生活是有利于水质变好的。
而这个生物习性往大了看,其实可以算是自然生态中的一种自洁功能。
当有水质被污染或被某些生物侵蚀时,红虫的出现可以对此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阻止“一方独大”。
它们在污水中的生活可以帮助水质变得更澄澈,减少其被污染过度。
而这种生物性质的净化比用各种化学物品直接对水体作用来得更安全也更环保。
但是当人类大量捕捞红虫时,这样的“自洁”功能就被破坏了。
不仅水里的鱼虾没有可以吃的营养物,水里越来越多的污染废物也无法被消解。
长此以往,水质会变得越来越差,陷入恶性循环。
人类这样做无异于在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循环能力。
而在生物学的科研领域,红虫也起到很大作用。
由于它们总是生活在污水沟里,科学家们就可以通过红虫来直观判断一方水体的水质富营养化程度。
水中富营养化程度越高,红虫爆发的量也就越多。
而它们的出现刚好也能开始遏制水体继续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对于研究者们来说,红虫相当于一种“标志物”。
这样对环境和人类的发展都发挥大作用的有益生物,如果国家不加管控任由它们被人为地大肆捕捞,最终品尝恶果的还是人类自己。
更何况,捕捞红虫其实对非专业养殖者来说也是件很危险的事情。
由于红虫总是生活在污水中,它们的生活空间里必定伴随着不少细菌、真菌和病毒。
这些有害病菌一旦侵入人体,极易造成传染病的感染和传播。
有不少人都在私自捕捞红虫的过程中因为某次不注意搞出的伤口而被感染住院。
所以无论是从个人角度来讲还是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讲,红虫都不该被人类抓去当做获利的“摇钱树”。
04 小结
红虫产业虽然可以赚得暴利,但也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人类如果不加以遏止,最后环境恶化的后果很可能会“报复”到人类自己身上。
在此呼吁私自捕捞红虫的人可以减少对这种生物的伤害,也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加大管理,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44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