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敲警钟!六旬老汉在出租屋遭遇不幸,屋内发现这夺命东西

 

12月4日上午,在柳州市学院路皇娘山北巷,一名六旬男子在出租屋内死亡。据悉,近期柳州天气寒冷,该男子经常烧炭取暖,今早被发现意外身亡时,其屋内还有未熄灭的炭火。

当天中午,记者来到现场看见,事发地为一栋多层出租民房,有民警正在现场进行调查。民警还提醒居民,天气寒冷,一定要小心一氧化碳中毒。

据男子的老乡称,死者是湖南人,今年60多岁。在柳州打零工为生,与儿子一起租住在此处。

当天上午9时许,儿子发现父亲未起床,多次敲门无人应答。进门后发现,父亲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因天气寒冷,屋内门窗紧闭,还有未燃烧完的炭火。

大家都怀疑,男子的死亡疑似与烧炭取暖有关。具体原因,警方还在进一步调查当中。

今妹提醒

随着天气日渐寒冷,安全事故随之增多。特别是燃烧煤炭时释放的一氧化碳,便是这个冬季最大的隐形杀手。虽然每年都在提醒,但中毒病人还是不少。寒冷的天气,避免不了生火取暖,为了自身及家人的安全,预防煤气中毒,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在冬季用煤炉取暖时,煤炉首先要装上烟筒,并检查煤炉和烟筒是否漏气,烟道有无堵塞,是否通畅,并根据当地风向确定排烟方向,以防灌倒风。

2、俗话说“宁可冷清清,不能烟熏熏”晚上睡觉,不要堵上炉火的风门,屋内要设通风口,注意室内空气的流通。

3、刚刚生着的煤炉,最容易产生一氧化碳,应及时打开窗户通风,并等炉火着旺后,再封火,切不可用湿煤封火。封火后对燃烧未尽的炉灰,应及时清理。

提高认识,增强安全意识。从预防做起,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要做到定期检查烟筒和烟囱是否漏气,是否堵塞。长时间停火后,再生火时一定要检查烟筒和烟囱。如果不小心发生了煤气中毒,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迅速打开门窗,让病人离开中毒环境,安置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松解衣带,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利于吸入新鲜空气,有条件者给予吸氧。轻度中毒的病人,症状很快消失,几个小时,或1-2日内就可以完全恢复。

2、若病人出现神志不清以致昏迷者,除保持良好的通风外,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并及时将其送往医院救治。

在急救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意保暖,如病人已脱衣睡下时,要用床单包住身体,把头露出,再进行转移。其次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生呕吐病人,应及时将口中呕吐物清理干净。最后如果是多人煤气中毒,救治原则是先轻后重,先小孩后大人,要迅速转移救治。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我们还需要弄清这些误区

误区一:只有烧煤才会引起中毒

实际上,凡属含碳的燃料,在缺氧而不能充分燃烧时,皆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无论是烧汽油、煤油、普通木炭、还是“环保炭”!

误区二:没有煤烟、臭味不会中毒

一氧化碳本身是无色无味的,很难让人察觉,如果此时门窗紧闭形成密闭空间,人在里面极易一氧化碳中毒。在家烧木炭取暖时,睡前应将其熄灭并移至室外。

误区三:门窗上有缝隙不会中毒

空气比重为1,一氧化碳比重为0.967,如果门窗缝隙处于低处,一氧化碳也不容易排出。

误区四:装了烟筒或风斗不会中毒

若遇大风倒烟、烟筒被堵塞等情况,一氧化碳排不出或排量少,也会发生中毒。而许多家庭使用旧风斗,或风斗过小、安装高度不够等,一氧化碳排出不畅,也能引起中毒。

误区五:炉边放盆清水可预防中毒

科学证实,一氧化碳极难溶于水,并不能起到预防效果。

误区六:醋和酸菜汤能救中毒病人

对于一氧化碳中毒尤其是处于昏迷状态的病人,硬往嘴里灌醋或酸菜汤,容易呛入肺内,阻断肺泡气体交换,致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建议不要在室内烧木炭取暖

尽量采用其他更安全的取暖设备

如有必要

请做好以下防护

1.勤通风。

2.使用前彻底检查煤炉,保证炉灶和烟筒完好畅通,接口处应密封;安装排烟管道,并且仔细检查管道是否畅通、不漏气。

3.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发生在夜间居多,特别是在睡眠中引起中毒,导致昏迷。切记等煤炭烧尽并熄灭后再离开,睡前记得将其移出室内。

4.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安装煤气报警器。

容易被忽视的潜在风险

01

使用燃气热水器

热水器应该与浴室分开,使用燃气热水器时,浴室及热水器所在的房间都要保持通风。洗浴时间不宜过长,更不要多人连续洗澡。

02

室内烧炭煮火锅

尽量不要在室内烧炭煮火锅,不要紧闭门窗,要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03

驾车

如果汽车长时间打着火而不开动,应该打开车窗,防止尾气回流引起窒息;不要躺在门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在停驶时开空调要将车窗打开一些缝隙。

记者廖艳明

综合罗平警方 柳州消防 应急管理

来源: 南国今报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44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