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Pro到底能够连接哪些配件?
苹果或许希望iPad Pro系列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力工具。不管是将Pro系列改为兼容配件更广,数据处理能力更强的Type C接口,还是持续更新iPad OS,带来和配件更简单的交换体验。配件是iPad Pro创造多种可能的前提, 那么它究竟能够连接什么,用起来怎么样?

Type C接口
据各种评论,iPad Pro的Type C接口为全功能接口,最高提供7.5W的功率的输出。意味着它不仅能够进行视频输出,读取储存设备,还能进行电量交换。

Type C充电
电流输入:Pro 系列标配18W功率的充电器,但它本身最高支持30W的功率输入。如果为了获得更快的充电速度,就需要另外购买输出功率超过30W的PD充电器,或者使用MacBook自带的充电器。

电流输出:Pro连接其他用电设备时可以为其充电,包括但不限于苹果手表,充电宝,苹果耳机等小型用电设备。

当连接iPhone时,还能在照片APP里传输iPhone里的照片,对比隔空投送更稳定,且不受数量限制。

Type C传输画面
将Pro的画面通过视频线的方式传输到其他显示设备,需要使用Type C接口的视频线或者Type C接口的视频转换器。

将苹果官方的Type C转换器连接Pro,可以同时做到视频输出,电池充电,读取USB储存设备。
外接显示器显示的内容是Pro的镜像屏幕,想要作为扩展屏幕,需要APP自身支持,比如iMovie。

将小米的Type C转换器连接Pro,跟苹果官方转换器的区别是小米转换器的C口可以传输数据,使用这款转换器相当于Pro有了两个传输数据的接口。

Type C传输音频
Pro没有3.5mm的耳机孔,使用有线耳机需要搭配Type C转3.5mm的转接头,或者Type C接口的耳机。

通过Type C接口连接麦克风时,还能录制声音。

Type C连接储存设备
通过简单的Type C转USB的转接头,Pro可以连接普通的U盘,或者各类读卡器。10.5寸Pro通过官方转接头连接USB 3.0或者UHS-II读卡器时,是不可使用的。

当然也可以直接连接固态硬盘,所有储存设备都可以在文件APP查看,图片等内容可以在照片APP直接导入到Pro的相册。

将相机连接到Pro也能传输照片,但大多数相机自身的传输速度仅是USB 2.0标准,没有使用读卡器的方式快。
Type C连接网络
将Type C连接网口转换器,Pro就能使用以太网进行网络连接,降低延迟,提高下载上传速度。

将随身Wi-Fi连接到Pro的Type C接口,Pro也能将其识别成以太网进行网络连接。相当于蜂窝版的Pro,但实际情况下没有人会这么搭配吧。

Pro的无线连接
Apple Pencil
Pro的笔似乎没有什么选择,我没用过其他品牌的所以就不评价了。笔可能仅对需求明确的人有用,使用场景也比较局限,如果仅是觉得Pro就是需要一支笔而购买,还是考虑二手吧。

键盘
Pro通过Type C转接口可以连接有线键盘,也可以通过蓝牙连接无线键盘。

Pro使用键盘的情况并不多,在家搭配键盘时,随便找一个用起来也没有什么区别。家里廉价键盘太多,因此我为Pro搭配键盘时主要考虑是以体积小巧,方便携带为主,如果多个设备只想用一个键盘,可以考虑K380或者米物。

这款键盘使用的是折叠设计,自带了设备支架。跟大多数蓝牙键盘相同的是可以保存3个蓝牙设备,在不关机的情况下直接切换。缺点也很明显,按键面积偏小,完全不适合手掌较大的用户。

鼠标
Pro连接普通鼠标时,没有左右滑动的手势。在设置 辅助功能 触控 辅助触控 设备 鼠标 里自定义鼠标按钮的功能,比如普通鼠标的右键,滚轮按键,可以定义成调节音量,截屏之类的,感觉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使用妙控鼠标或者妙控触摸板才可能在完全不触摸屏幕的情况下使用Pro。比如看照片时的向左或向右滚动,退出当前APP前往主屏幕等的手势只有使用触摸板触发。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46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