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那一年,我们一起骑过的滇藏线(五)书松——德钦

 

虽说昨天的下榻处海拔只有两千多,但是不知为什么睡的却着实不能算好,一晚上醒了两三次,今天起床那叫一个腰酸腿疼。想来可能是因为忐忑于今天路程的艰辛吧,说到今天的路应该算是经过了前几天的磨合适应之后此行第一个上档次的考验,起点书松村只有不到3000的海拔,中途要翻越滇藏线上传说般存在的白马雪山,三个海拔超4000的垭口。

所以我们都谨遵攻略嘱托,早早的告别并不算舒适的被窝,6点左右就不情不愿的从床上起来收拾行囊装包洗漱。因为客栈保障能力受限,7点钟跟同住在这间客栈的一众骑友互相插缝用餐,又是10元一碗的肉炒饭,感觉这一路之上,吃的最多的除了大饼榨菜好像就是各种炒饭了,便宜实惠,量又足,关键是高海拔地区还好熟,炒饭,你值得拥有。吃饭的时候才听说,昨天跟我们一起下榻滇藏驿栈的那位78岁的老爷子5点多就已经摸黑开拔上路了,这么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竟让我无语凝噎。

吃饱喝足,水壶里灌满水,7点半正式迎着新鲜出炉的朝阳开拔。照例在出门之前留影一张,容我自恋一下,还真阳光啊!刚出门的时候,早膳的热量还在周身蒸腾,所以只穿了件快干,把冲锋衣折了折就绑在了车后座的行李上,可在山间清冽的晨岚中骑了没多远就感觉到了力透速干的寒意,赶紧把冲锋衣拽出来重新披挂上阵才又获得了满满的安全感。

出门就是各种上行的盘山路,不过高原富含紫外线的晨曦散射在氤氲的山岚雾气中,给视野中的万物都镀上了一层美丽的金色,身处此情此景的我也是陶醉其中。据说国家地理杂志的收片标准就是除非特定的题材,否则,只收日出或日落时分拍摄的照片。所以说这帮干摄影的都是些苦逼的人,要不是为了艺术,谁愿意大清早的离开温暖的被窝为你我受冷风吹。不过像哥这种,大清早起来,不光要苦逼拍照,更要玩命蹬车的人,只能用惊才艳艳来形容。请珍惜你们身边那个又喜欢骑车又喜欢拍照的人,他们上辈子肯定都是折翼的天使。

晨间的风景自然是不错,不过临山羡鸟不如踏实蹬车,这段路程作为号称滇藏线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考验,难度果然不是盖的,从出门起不断考验我们体力和精力的就是这样烟雾缭绕,古树环抱,绕来绕去,始终向上的柏油盘山路,一步一个胎印的向前骑啊骑。上一张本少坐骑风骚屁股的帅照。

给大家发张福利,估计光看帅哥都看腻了,来一张车队妹子的骑行照养养眼,这体力,岗岗的,小爷我一路上很多时候都被她远远的甩在后面。

这张照片谁拍的,人都被拍虚了,难道是哥风一般的速度导致电子对焦系统无法对焦?好不容易有张骑在车上的照片结果还被拍虚,很郁闷的说。

要不然就没人给哥拍,要不然就是被拍虚,没办法还是毛委员说的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继续发挥自拍的主观能动性,坐下来装作拍张照片,其实主要是今天这坡爬的太累了需要休息休息,看到后面的白云了么,对,这不是雾,这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

又是一次停车休息,今天的路程果然具有挑战性,这两张照片的时间间隔绝对不超过半个小时就已经累得需要借拍照之名再一次停车休息,好在,哥每次因体力不支而被动的休息都有主动的自拍做掩饰,充分实现了掩耳盗铃的战术效果,没有过于丢咱们山东大汉的人。

千辛万苦终于赶到了一个大家都在休息的地点,这帮人,真不讲究,我好不容易赶上大部队,结果他们的休息时间一到骑上车就没影了,依然没人帮哥拍照,那我这费半天劲追上你们又有什么用?大家随便看看同样的场景,单反与小米1的拍摄效果差别,我记得小米之前的拍摄效果挺让我心折的,在烟台的时候还很是拍出了几张自己比较满意的片子,为什么在滇藏线上表现的这么渣?难道是因为高反?手机也能高反?

应该怎么说呢,骑了这么久,屁屁跟车座之间过于亲密,以至于汗湿骑行裤,增大了摩擦力对哥娇嫩的屁屁皮肤的伤害系数,所以趁着休息,赶紧让高原地区的洪荒之风给他俩的基情降降温。按照广电的要求,是不是应该把腰部以下的图画截掉?不过这张照片的尺度已经非常文明了,想当年骑行敦煌路上有一张晾屁屁照属于露沟必火直接可以打马赛克的水平。

12:00又来到了除了碳水和电解质基本没有其他营养的午餐时间,如图所示的苦逼盘山公路的一个大拐弯处,现在看看,这个就餐地点选的其实不是很科学,貌似是一个事故多发的地形,希望后来者能够引以为戒,路边就餐有风险,场地选择需谨慎。午餐依然是一路上常态化的大饼榨菜,不过当我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心中的疑问却是这张好像很好吃的大饼是在哪里买的呢?

当时的记忆已经出现了断档,印象中离开冲江河电站后就没买过大饼啊,难道今天吃的大饼还是三天前在冲江河买的?或者是在香格里拉、奔子栏或者书松的哪天早上买饼的过程陷入了记忆裂痕?偶买噶,简直是细思极恐。注意看后面老马被晒爆了皮的脸上那毫不掩饰的不屑,以及他手上那块牛逼的运动手表,之前也说了,关于这块手表后面还有故事。

看看今天与之缠斗不休的转山路线,两边是斑驳裸露的褐色山体,间或几棵顽强的树木扎根其间,骑在中间平整的柏油路上,不时会有一些因常年风化而被迫与山体剥离的碎石从山上滚落而下,砸在路上的同时也砸进了我的心中,这要是哪块不开眼的石头正好落到了哥的脑袋上,以后每年沿这条路骑车进藏的骑友们口中必然会传颂着哥的英勇事迹。其实仔细想想,因为要修这条路,所以山体被人为削剥成这个样子,同时又因为山体的稳定性被人类破坏,伟大的自然又还给人类一条常年落石不断的道路,这应该也算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骑到半山腰,回首远眺,看看哥骑上来的道路,你们能感受到从山底仰望这种围着山体千回百转蜿蜒向上的道路时我的绝望了么?

好吧,又是休息时间,各种仰角拍摄凸显自行车高大威猛的片片,不过重点是国道旁边怪石嶙峋随时可能剥落的山体,前景中经年累积的落石,车轮前方不知发生过什么故事才站的如此妖娆的道路指示牌以及前方似乎永远在迂回前行的滇藏线。

车子还是在同样一个位置,方向改为从前向后拍摄,同样的低角度仰拍人车合影,我要和云一样高。此时哥的站立点其实离路基的边边已经很近,这又是一个错误的示范,在这样一个路基不稳,山石松动,还有S型拐弯的悬崖边拍照,不可控的危险因素太多,说不定相机中自拍到的场景就是一场惨烈的车祸,所以还是要提醒大家出门旅行不管多累都要时刻谨记自身安全,为自己也为家人。

顺手拍摄一些古意十足的树桩,整片山坡上在云雾的笼罩中影影绰绰的竟然全是这些树木曾经茂密繁荣的遗迹,是人类砍伐的结果还是自然淘汰的法则?如果是人类有意识的砍伐,是因为对木料的需求还是因为道路施工的需要?如果是自然的淘汰,是因为纯自然的原因还是修建道路过程中无意识的破坏了根系?不管是因为什么,看到成片残存的树桩,总让我的心情也随之低落。

爬到了与云同样的高度再次停车拍照得瑟,看着来时的路再一次被自己感动,差点都不敢相信自己一点点用车轮丈量出来的路竟然是如此的辽远深邃。 看到后面逐渐凝聚起来的云雾了么?就是它们在今天晚些时候为我们带来了例行的降水,这是高原雨季的馈赠,尽管空气稀薄,尽管气温偏低,但我们有的是雨水。

继续前行,到了某一处好像什么矿场或者石场的地方,又一次的追上了大部队的尾巴,终于可以理直气壮的休息了,吃点喝点,再调戏调戏当地的狗狗,作为一个陌生人喂了它半块大饼,它也很没有节操的表示了开心愉快的吃掉。 话说这藏区狗狗居然如此温顺,跟一个陌生人这么不见外的进行身体接触好像一点反抗意识都没有,你们都是让高原反应弄缺氧了是不?话说在踏上这条滇藏骑行之路前的准备工作中,特别准备了一下碰到藏区发狂狗狗的各种心理建设,不过貌似这一路之上碰到的狗狗都温顺的非常不像话,难道这就是人品问题?

把水倒腾一下,从驮包携带的大瓶子里把水倒到车子水壶架上的脉动瓶里,再加点康比特固体饮料粉末,这个口感就酸爽了很多。现在的人们真是会享受,想十年前哥几个从北京骑兖州的时候都是随身带一个盐瓶一个糖瓶,在老式军用水壶里DIY成运动饮料,现在可好,全是现成的,这一下子就比盐瓶和糖瓶的成本高了太多。

就在这样貌似永远骑不到尽头的盘山公路上一直搏斗到下午3点,从出门一直战斗了将近8个小时才到了今天第一个阶段性胜利处,如图所示的白马雪山说拉拉卡垭口。牌子上标注海拔4000,攻略上标注为4300,居然能有300米的误差让我也是醉了。但不管怎么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此行第一个上4000的地点,绝对值得大肆MARK一下。看到图中哥身后的立柱上迎风招展着一个小招牌了么,仔细看的话上写“白马雪山骑友之家”,海拔如此之高的垭口处出现一家所谓的客栈大家也不必奇怪,它其实就是一个木头支起来的棚子,里面能遮阳避雨,泡碗方便面冲杯香飘飘,大概也就能实现这些功能,至于客栈这个称呼,认真你就输了。

站上了这个阶段性胜利的垭口,大家也都有点小兴奋,因为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白马雪山,虽然等我们赶到垭口的时候看到的是这种有妖孽出现的雪山,但毕竟也是雪山啊,这么近距离的驻足观赏,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雪山融雪蒸腾出来的气息,这种机会,一生又能有几次?

感慨发完然后就是逗逼时间,大家随意观赏这妖娆的S型曲线,旋转跳跃,我闭着眼。现在回想起来仍然有个插曲让我记忆犹新,在我们如此不顾形象的逗逼时,一位坐汽车上来的姑娘分给了我们一块她从澳大利亚带回来的巧克力,并对我们此趟的毅力之行大加敬仰之语,车上同行的人说,她特意为西藏行准备的这块巧克力在山下都不舍得吃,结果到山顶分给了我们。啧啧,这恭维话儿说的,还能不能让人好好的低调了?

加肥版的博尔特以及老派少林寺。仔细看老张同志居然还夹了根烟头,你在海拔4000多氧气如此稀薄的地方还抽烟,你问过肺的感受了么?

还是白马雪山垭口的景致,多么犀利的造型,当年鬼斧神工的大自然造型师是怎样的一种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情怀。

好了,这才上了第一个垭口,今天还有两个垭口在前面等着我们,收拾好情怀继续上路。越到后面双腿就越发的沉重,恨不得蹬几步就得停下来歇歇,有时没有像样的休息地点干脆就一屁股坐在路边。不过再累不能弃自拍,依然的低机位仰拍,可是,为什么这么累的情况下,依然有体力跨过马路俯身把相机摆好设置好定时,然后走回去坐地上自拍?人的潜力果然是无穷的。

从白马雪山垭口离开大约一个小时以后,终于来到了第二个垭口,药王山垭口,海拔4350。看到图中直冲云霄光秃秃的没有植被覆盖的远山了么?难道那就是药王山?算了,你们还是看看前景吧,柱子上五彩的经幡,简易搭建的小棚子,还有右面一只静如处子的獒。

垭口有一片绚丽多姿的蒲公英,这玩意在中原也挺常见的,到了高原上,怎么就透着这么喜人的画面感,难道是明黄色的八瓣菊不好找,用黄色的蒲公英代替格桑花? 不过想想蒲公英那变态的繁殖能力,曾经见过一个足球场,因为疏于管理,短短几年原有的草皮就被蒲公英完全侵占,不禁又在担心这片垭口的蒲公英会不会也是一种针对牧草的生物入侵?

继续凹造型自拍可劲臭美的时候,垭口边上的那个小棚子的主人,一个高原地区常见的因长年暴露在高剂量紫外线环境下导致分不清中年还是青年的藏族汉子走了过来,让我教他播放手机中的视频。作为一个他眼中拥有着奇技淫巧的汉人,我当然不能拒绝这么盛情的邀请,接过他的手机一看,我去,摩托罗拉的功能机,功能机也就罢了,关键还是奇葩的摩托,一个各种操作键设置总是透出种种诡异气氛的品牌。好在哥有着5年V3,3年V8的使用经验,轻轻松松帮他搞定,顺手偷窥了一下他手机里的视频,有些腹黑的揣测作为一个天为盖地为席整天与牦牛和藏獒为伴的牧民手机里面是不是有些爱情动作片,不过事实证明,是我想多了,人家手机里的视频都是藏传佛教弘扬佛法的场景,三观如此正确的手机,也的确没什么意思,教给他怎么看视频就准备闪人。

正准备起身的时候,车队里的美女也到了垭口,看在白马雪山的面子上,本大师免费奉送一组文艺大片,要知道哥基本很少拍人像的。行了,赶紧的吧,后面还有一个垭口得爬。

到达最后一个垭口前发现一头倨傲的牦牛,左上角一片圣洁的光线柔和的铺洒在它结实的背上,顿时充满了一股神圣的宗教意味。不过说起来,牦牛这个物种还真的是达尔文物竞天择这门宗教中很具代表性的一类,同样是牛,牦牛的血细胞大小是内地牛的一倍,且每单位体积的数量是其三倍以上,大大增强了牦牛的携氧能力,使其成为了世界上生活在最高处的哺乳动物。不过我倒觉得,应该说是因为牦牛生活在世界最高处,严酷的环境使其逐步进化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才更加符合达尔文宗教的奥义。呵,这小眼神,不就是给你拍张照么?用得着摆出这么十动然拒的表情么?

又经过了一顿艰苦跋涉,终于赶到了最后一个垭口,垭口处的牌子上写“白马雪山白马垭口,海拔4299”,但这个地方在攻略上是叫雅巴拉喀垭口,海拔4370。对于各种海拔标注的不一致,我现在也可以做到安之若素了,甭管标的是多少,对我们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心中的目标是远方的高山又不是这些冰冷的数字。

刚到垭口,就看见一大片带着雨气的云团逼了上来,这一路之上,我们走到哪雨就下到哪,我们难道是携雨之使者?应该可以看到,就在刚才拍摄圣洁牦牛的所在,现在已经被连天的雨水笼罩,连天的雨水在这里真的不是夸张的修辞手法,因为此刻的地面距离下雨的云端大概真的是连着的。

在垭口最后补充了一下,把携带的最后一块大饼吃掉,再补充点水分。本来还想在垭口盘桓一阵看看风景,不过看这架势,再不走就真有可能被雷劈在山上了,于是赶紧的扯呼。因为上了海拔还下雨的缘故,温度好低,掏出抓绒、雨衣、防雨罩,全部披挂上,好吧,此行第一次在骑行过程中用上抓绒,MARK一下。从哑口向下冲,一路上这倒霉的高原雨水是下了停,停了下,我们的雨衣也就只能穿了脱,脱了穿,这一顿折腾,人品值直接往负数方向爆表。不过好在下了垭口就是三十公里的大下坡,不用怎么费劲蹬踏,要是上坡的时候来这一出,穿着雨衣爬坡绝对能让人崩溃到雨泪不分。我十分的不确定如果是前半程爬白马雪山的时候下雨,今天还能不能顺利的完成赛道,这一路上可都没有像奔子栏那样的休整点可供我们拆分路程。

一路大下坡来到德钦城外的入城隧道,可惜隧道正在封闭施工,我心中这个郁闷,明明已经能透过正在施工的隧道口看到另外一头的德钦城,可就是过不去,没办法,只有拖着被三十公里大下坡惯的乳酸堆积的双腿,艰难绕过城外我身边这道山梁才能进城。

不过也正因为绕了城外一圈,才有机会路过德钦的迎宾台,也从云缝中看到了梅里雪山的肚脐眼,云蒸霞蔚下的梅里雪山美则美矣却始终未见雪山冰激凌的真容。传说中的梅里雪山并不是特指哪一座山峰,而是有13座海拔6000+又被称为“太子十三峰”的高峰紧密团结在以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为中心的周围,虽然这个海拔相对于青藏高原腹地动辄七八千米的极高山来说并不算高,但作为云南省的第一高度,它被当地藏民誉为“雪山之神”,是作为藏区八大神山之一而享誉世界的。

而说到它的神圣不可侵犯,从1902年英国人首次发起攀登梅里雪山到2000年永远禁攀,近百年间,世界上多支登山队均铩羽而归,并有很多人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人类成功登顶了诸多海拔8000+的山峰后,海拔“只有”6000+的梅里雪山至今仍然是一座处女峰。面对这样的神山,如果有时间,真想像《转山》那样,坐等云开烘霁,瞻仰日照金山,不过,一路之上总要留点遗憾以待下次弥补。而且,这种美好的事物,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就像见过纳木错那一抹醉人的蓝之后,回到烟台的第二天居然就在午夜梦回中重现我的脑海,如果今天能够看到落日时分圣洁的阳光播撒在晴空万里下的梅里十三峰上的场景,岂不是又会多了一道浓墨重彩从此融入我深深的思念?

在城外的隧道口正式结束了今天30公里的大下坡,自此开始再经过12公里的缓上坡,20:30左右昂首挺胸进入这个入藏前的最后一个城市。之前看攻略,德钦的武装部居然还可以提供住宿服务,就我而言是非常想去体验一下全面停止有偿服务之前武a href="http://ankang.8264.com" class="keyword" target="_blank">安康挠谐シ袼剑还詈蠡故谴又诘难≡窳酥暗酱锏男』锇槊且丫┖昧说乃抻叵麻健J帐笆帐耙宦贩绯荆点半和老张小强一起出门在传说中吃东西死贵的德钦城觅食,其实也没走远就在住处门口的小店简单一吃,三个人每人消费27元,好像也没有想象中的离谱。今天是此行第一次上4000的海拔,还连续骑行了13个小时,居然没有发生我之前最为忌惮的高反?!太让人感动,当年挑战哈巴雪山时简直令人痛不欲生的高反此前一直是本次滇藏行最大的一个心理阴影。不过今天一过,哥就踏实了,没有高反,小爷我就还是那个风一样的男子。吃完了赶紧睡觉,作为一名敬业的旅行摄影师,趁着晚上休息之前昂扬的斗志,下定决心明天一定早起赶去飞来寺拍摄梅里雪山日出。

¥doll 发表于 2018-4-24 16:10

小哥哥的游记越来越详细有趣了,就是这排版咋一直没改进,让人看得蓝瘦哎呀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排版的时候,字体还是一个大小,发布了以后就是有大有小的,汗北行怪人 发表于 2018-4-24 15:52

可以好好排一下版吗,感觉看起来好奇怪

不知道怎么回事,编辑的时候字体还是一样的,发布了就成这样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50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