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看河间这里冷库绽放“金玉兰”
搜图
编辑
于志强是我市兴村乡油店村人,在周边村民眼中,他种菜从来不走寻常路。当别人还在为种玉米、小麦挥洒汗水时,他却独具慧眼,在西兰花的海洋中捞金。当人们纷纷转舵种植西兰花,他又另辟蹊径,玩起冷库种菜,抢“鲜”市场。
冷库就是他的“大棚”
河间雨泽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就在兴村乡油店村边的田地中,听说这里的蔬菜只供大城市,可基地里却并没有温室大棚。放眼望去,除了矗立在地头边的几个冷库,满眼就是空旷的大田了。
“别人种菜都要温暖如春,俺这儿正好相反,不仅不能暖和,还要自找‘凉快’。这间储存室冷库,温度在零下六摄氏度,那间生长室冷库,温度高些,但是也不过十几摄氏度。”合作社负责人于志强笑着解密。
原来,这几个冷库正是他们的种植基地。
进入生长室冷库,几十平方米的空间里,一排排置物架整齐划一。架子上的生长盆中,株株蔬菜你挤着我,我靠着你,亲密无间。
这样的种植景象,记者还是第一次看见。原来只听过蔬菜成熟后放到冷库中贮存,没想到于志强还开发了另一功效。为啥要在冷库种菜?效果如何?还要听他细细道来。
“冷库种菜,温度、湿度可控性更强。我们种植的蔬菜本就喜阴喜凉,在冷库中种植,全年设定生长温度十几摄氏度,室内湿度也可通过冷库风机调控,这样蔬菜生长得会更好。”于志强说。
除生长室外,储存室冷库中低于零下的温度还可让这种蔬菜的根无限期休眠,这样就可常年供应种植。“啥时候想种,就将根茎放入生长室水培,经过20多天的生长后,就能走向市场了。”他说,在根茎储存充足情况下,使用冷库种植,合作社可全年向市场供菜。
不仅如此,在冷库中,使用架式立体水培的方法种菜,还让种植摆脱了土壤的限制,不仅产出蔬菜更加干净,而且种植效率大大提高。
“现在生长室冷库架子上大约放置了60个生长盘,每盘中约有400棵蔬菜。十几平方米就能种植约2.4万棵菜。要是以往,得需要约5亩土地。”瞧,他这算盘打得多响亮。
一见倾心的“金玉兰”
“无论干啥事,当领头人行,跟在别人后面跑就不行了。”这个理念,从于志强种地之初就扎根在了他心中。也正因如此,虽同样在大田里摸爬滚打,可他一直没有放弃寻找高效、高产的发展模式。
“物以稀为贵,只有种效益高的经济作物,地里才能长出金疙瘩。”将冷库开发出丰富内涵,正是他种植稀奇品种的产物。
外形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玉兰花,闻起来还有一股淡淡清香。仔细端详,洁白的躯体上镶嵌着嫩黄叶片,又让人误认为这是娃娃菜。一时间,竟分不清这到底是花还是菜?在于志强的冷库中,这款特别的作物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叫芽球菊苣,是一种蔬菜,产自荷兰、比利时等地,因为形似玉兰,所以国内也叫‘玉兰菜’,更有‘金玉兰’的美称。”他介绍道。
于志强说,玉兰菜与普通蔬菜不同,更像珍贵娇嫩的花朵,生长中不仅对温度及湿度有着极高要求,而且不需要天然的光合作用,要在黑暗的环境下自然生长。
“成熟后,口感特别好,可以说是入口软嫩,没有纤维。”几年前第一次在餐桌上邂逅“金玉兰”,于志强就被其美味深深吸引。只是当时无缘得知其名,只道其形似娃娃菜,能跻身五星级酒店的餐桌,身价一定不菲。
再次相遇,便是2017年了。本是去北京“新发地”售卖西蓝花,却又与“金玉兰”意外偶遇,他不禁眼前一亮。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他急忙上前打听,终于得知其名曰“玉兰菜”,32元一公斤。这一次,遇见了,就再也没有放过。
几经求索迎来种植春天
玉兰菜身价高,种子价格更让人望尘莫及。但于志强没有犹豫,他已经考察过了,这种菜喜凉,南方地区温度较高不能种植,无形中筛除了不少种植竞争。
而南方市场有需求,也只能从北方种植基地采购,如此一来,正应了他的想法——“物以稀为贵”。
2017年夏季,去种植基地考察归来,他就一头扎进了玉兰菜的种植实验中。
玉兰菜的栽培过程分为大田种植和二次培育两道工序。
大田种植是为了获得培育蔬菜所用的根。三伏天,比芝麻还小的种子撒到地里,一场雨,不知道被冲跑多少,只能再抢时补种,可最后,2亩地里长出的苗却少得可怜。
将水桶一切为二,装上营养液,就是栽培皿。冬日收根,移栽到自家南屋再二次栽培,几百个根,不是不出芽,就是长出的菜型散;时日久了,水都臭了。……
实验中,问题连连,于志强被搞得焦头烂额,却依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
“由于菜根自身含有类似苦味素的物质,根部和长出的叶子都非常苦,虫子根本不爱吃,所以整个生长过程无需打药。”他知道,正是因为健康的生长环境,玉兰菜才能跻身高端餐桌。“这是大田种植难得的转型机会,不能错过。”
“自己想、上网查,再想不通就求助技术人员。”一次次沟通难题,一点点纠正温、湿度,2018年春暖花开时,于志强终于掌握了种植要领。
种植上春风得意,效益更是让人眉开眼笑。“一公斤20元,俺第一次开着面包车去送菜,人家当场就点出了4000元。”他着实开了眼界,要知道平日里一卡车西兰花才卖2000多元。
去年7月,他果断将播种面积扩大到了30多亩。
“春节前,俺们这菜下来根本存不住,直接卖空,已经销售了5亩地菜。”不仅如此,别看这菜只是小小的一棵,可开发的空间却不小。除了金黄的嫩叶广受欢迎,灰头土脸的根部也可药食同源。于志强还尝试着将菊苣根研制成茶,同样占领了消费者心中的一席之地。
END
■作者:张梦鹤(沧州日报) 王永飞(周报)
■编辑:蔡彦英
■编审:刘建华 田秀娟
来源:河间周报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53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