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弓箭“守艺人”徐明坤:方寸之间,传承“射”艺
记者 易雪 房体朔 通讯员 孔大儒 宋汝花
从羿射九日的传说,到狩猎工具和作战武器,再到六艺中的“射”,弓箭在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射艺也作为古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项,影响后世数千年。
近30年来,出身木匠世家的“守艺人”徐明坤,收集研读大量的弓箭资料、走南闯北学习制作传统弓箭技艺……纵使一张弓需200多道工序、制作时间长达3个月之久,他依旧坚守传统制作技艺,让传统弓箭制作技艺经历几千年时代变迁后,在孔子故里又一次焕发光彩。而他所创立的徐弓坊,也成为了现代射艺作坊的开路者。
仨月“磨”一弓
方寸间尽显品质
竹子、木料、牛角……位于曲阜明故城墙西面的胡同里,一个挂有“徐弓坊”门牌的小院内,堆满各种制作传统弓箭的原料。这间“小作坊”的主人,便是省级非遗弓箭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徐明坤。
“一张弓的两侧叫做弓梢,中间是弓臂,这个地方是弓把……”10月21日,记者走进徐弓坊,徐明坤热情地边拿起一张传统弓箭讲解,一边演示制作弓箭的步骤之一——上弓弦,只见他将下弓梢扣在左脚的脚踝,右腿跨过弓腹,右手握住上弓梢将弓向上弯,再用左手把弦挂上。他布满皱纹和伤痕的双手丝毫没有颤抖,动作娴熟,一气呵成。“这叫做回头望月上弦法,上完弦后我们还要看弦是否位于弓垫的正中央,这才代表这张弓箭制作成功了。”徐明坤笑道。
“制作弓箭是件苦差事,一把弓要用两只牛角,200多道工序,困难程度绝非眼见的那样简单,非一朝一夕不可精进,细节之间追求完美才能尽显一张弓的品质。”徐明坤介绍,制作一张好的传统弓箭至少需要3个月的时间,其中制弓材料则以“干、角、筋、胶、丝、漆”六材为要,制作过程中,更要选择上好的材料,通过精细准确的制作方法,方可制作出一张集实用性、艺术性于一身的传统弓箭。
一张弓箭的制作流程大致分为制作弓胎、插梢加固、粘牛角、贴牛筋、弓箭定形、弓背装饰上漆等。其中,修弓胎、熬制鳔胶、软化筋角,制作弓梢都属于前期的准备工作。“作为原材料的牛角、牛筋、鱼鳔,都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制作后才能使用。”徐明坤告诉记者,等材料备齐之后,下一步骤就是“铺筋”了,筋铺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弓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在‘铺牛筋’的过程中,至少要铺三层以上,每层最少一周才能晾干。等铺好筋之后,还要用事先准备好的模具对弓身进行层压,保证弓胎、筋角、弓梢的紧密结合。”徐明坤介绍,“铺筋”后便是层压工程,需对弓身进行烘烤,将鳔胶渗透到弓身之内。烤的时候要保证弓身受热均匀,否则就会开裂。
“弓身成型后,就要开始训弓了,就像训练动物一样,慢慢的磨练出新弓对各种拉力产生形变的适应性。”徐明坤说,纵使弓箭制作完成,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弓身也会发生改变,所以每一张弓制作完成后,徐明坤还承担着传统弓箭的“后期维护”工作。
扎根心底的情结
做传统弓箭“守艺人”
出生在木匠世家的徐明坤,从小成长在充满着弓弩木具油彩环境中,让这份弓箭情结在他的心底扎了根。
时光追溯到1987年,刚满18岁的徐明坤进入到曲阜市琉璃瓦厂从事琉璃瓦销售工作,长年累月地走访全国的工艺厂的过程中他发现,心中念念不忘的传统弓箭技艺却在慢慢的消失。他逐渐意识到,传统弓箭技艺正在慢慢的消失,这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重大损失。
“弓箭制作技艺虽然并非起源于曲阜,但作为中国的传统技艺之一,‘至圣先师’孔子将‘射艺’归为六艺之一,孔子本人更是极擅射箭,祖祖辈辈传下的技艺不能就此消失。”当即,他决定重拾弓箭制作技艺。由此,弓箭开启了徐明坤的别样人生。
可重拾弓箭制作技艺又谈何容易?最初,徐明坤在家中找到了做弓技术手抄本,但这些手抄本大都残缺不全、字迹模糊,家中会做“弓”的长辈们身体也大不如从前,徐明坤只能从他们的口中“逐字逐句”记录下来。徐明坤在家附近租下了一个小院,不分昼夜地在小院里研究制作,将尘封多年的工具尽可能地进行了修复。
直到1994年创立徐弓坊,他将所有精力投入到精进弓箭制作技术上,并购买设备开始研究制作弓箭。星转斗移之间,他逐渐掌握了弓箭制作技艺。
回忆起这段时光,徐明坤有些感慨:“当时还真有点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感觉。”
“看着老徐坚持做弓这些年来,生过气也不理解过,但更多的是心疼,你看他这只手的食指被锯掉了一部分,另一只手的食指去年直接被锯掉,得亏去医院及时……”交谈之间,徐明坤的妻子代广俊看向他的眼神中充满了一丝无奈。“作为手艺人,哪有不受伤的呢。”徐明坤笑呵呵地安抚着妻子。
这背后,彰显着徐明坤的匠人精神,为每一张弓都注入了他的心血和灵魂。
担起传承责任
愿传统技艺后继有人
除了依据“口传技艺”研究,多年以来,徐明坤更是遍访了全国多位弓箭制作技艺传承人,经历30多年“弹弓一射”的打磨,练就出了一身独门制作技艺。
2013年,徐弓坊弓箭制作技艺被列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颁发了牌匾。这块非遗牌匾,在徐明坤看来,不仅是传统弓箭制作技艺的“苏醒”,更代表着他肩上担起传承的责任。
在徐明坤的耳濡目染之下,他的家人们也大都成为了他的“徒弟”。“我孙女今年8岁了,你们一般人的射箭技艺可都不一定能比得过她呢。”谈话间,徐明坤开起了玩笑。
作为“守艺人”,徐明坤并没有吝啬自己的传统弓箭制作技艺,他将老手艺同样免费传授给更多弓箭爱好者。“弓箭制作的背后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只有制作出更好的弓箭,结合时代的创新,才能把古代传统弓箭文化和这项传统手工工艺传承下去。”
如今,徐明坤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传承”上,中小学的“射艺”课堂、邀请学生到徐弓坊参观并亲手体验制作、赞助高校学习研究传统文化多场射艺研究课……“兵器不冷,射礼常新。弓箭制作技艺是中华民族的、国家的,我们欢迎更多的人学习弓箭制作技艺,将弓箭文化好好传承下去。只有让青年一代了解兵器背后的文化内涵,弓箭制作技艺才能获得更持久的传承。”徐明坤表示,如今的他也在思考,如何将传统理论结合现代科技,开启人才培养模式,让传统弓箭行业重现光彩,让传统弓箭制作这一传统技艺“后继有人”。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55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