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盔下的故事:摩托车是他们承载情感的方舟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蔡溦 济南报道
近几年,摩托车的热度持续不减。公安部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国内摩托车新注册登记271万辆,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3.5%,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52%。新车注册量增长的背后,是大批摩托车骑手涌入大众视野,引起人们关注。近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采访多位摩托车骑手,听他们讲述与摩托车的故事。
摩托车是青春回忆中最刺激的篇章
赵鹏(化名)
54岁,骑龄40年
赵鹏曾是山东省一名专业的场地越野赛车手。13岁时,还在上初中的他就凭借身体条件上的优势,被济南市体校征召到摩托车运动队,高中毕业后又进入省队成为一名专业的摩托车赛车手。但随着政策的变化,车队被解散,他也就成了山东省最后一批专业摩托车运动员。可以说,赵鹏见证了中国越野摩托车的兴衰。
越野摩托车是一种较为小众的运动项目,只有全国各地的汽摩协会和摩托车品牌商会组织这项业余比赛,但这并不妨碍选手们的参赛热情。赛场上,身穿“铠甲”的骑士像离弦的箭一样飞驰出去,人车合一,爬坡、腾空、俯冲……观众席上呐喊声、口哨声此起彼伏,氛围瞬间拉满。
赵鹏介绍,越野摩托车是一项竞技运动,以前作为专业运动员,每天都要训练:上午训练体能,下午训练车技。像是绕桩、飞跃等动作,都需要系统培训。为此,赵鹏全身每个部位基本都受过伤。最严重的一次摔伤是在练习飞跃一个小土坎时,车在空中失控,整个车身垂直于地面掉落,赵鹏从车上摔下来时,护嘴和风镜都被摔碎了,碎玻璃插得满脸都是。同时,长时间的训练还会给他们留下腰肌劳损、膝盖和肩膀风湿性关节炎等“职业病”。然而这些伤痕和病痛,从未让赵鹏后悔成为一名越野摩托车赛车手,反倒成了他人生中的一枚枚勋章,时刻提醒着他不畏艰险的人生态度。当被问及为什么喜欢这么危险的运动时,赵鹏说:“骑摩托车掌握平衡的同时,还能享受着风在耳边飞过的感觉,这种风驰电掣的体验是别的运动所没有的。”
凭借着对摩托车的一腔热血,退役后的赵鹏仍然坚持天天锻炼,在山东省摩托车业余比赛中,他仍取得了场地障碍赛第一名、越野赛第四名的好成绩。现在作为裁判长的他,“热血”之余有了更多审慎,“安全”成为关键词。业余车手如果想提高技术,一定要聘请专业教练进行指导。毕竟没有人生来就会骑摩托车,技术都是一天天扎扎实实培养出来的。对于现在国内日渐复兴的摩托车市场,赵鹏认为现在骑车的人虽然多,但是骑的规范的人却没有几个。社会应该出台相应的机制或是成立相关组织,提高摩托车运动爱好者的骑行技能和素质。
带着梦想出发,用摩托车“丈量”世界
龙承
35岁,骑龄10年
因为个人爱好,龙承早在2012年就买了第一台摩托车。2016年,跟着朋友第一次长途骑行去西藏的他,由于欠缺骑行经验,就拿身体交了“学费”。龙承回忆:“当时我们选择了一条很有挑战的路线——泸亚线,那里有非常多的非铺装路面,全是炮弹坑、碎石和泥路。发动机的机滤被石头磕坏了,漏了机油,正巧前面是一个左拐下坡土路,虽然速度不快,但因为后胎沾满了机油失去了抓地力,所以车辆一拐弯就打滑,把我横摔了出去,摔断了锁骨。”
这次的事故让龙承明白,摩托车驾驶技术跟骑行年数、公里数并不成正比,而是与专项训练的时间和公里数成正比的,如果没有专业练习,会不会出事故就只能看运气了。因此,他开始学习各种路面的驾驶技巧,秉持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想法,通过网络向网友传授经验,成为一名拥有数十万粉丝的短视频博主。“近几年,很多人买摩托车不只是满足代步需求了,更多的是玩乐需求,他们学别人跑山压弯,遇见突发情况,如果没有技巧是处理不了的。”
从2016年之后,龙承怀揣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梦想,骑摩托车跑遍大江南北,去过老挝、穿越过沙漠无人区、攀登过雪山……在摩托车座上仗行天下足有20多万公里。相较于开车旅行,龙承把摩旅形象地比喻为看5D电影,路途上不仅能欣赏风景,还能最直接感受到刮风下雨、冰雹沙尘等环境变化。“摩旅很锻炼人的意志的,我曾一天经历过四季,会让人感觉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很渺小,同时也可以很强大。”
龙承想对摩旅爱好者提供一些建议:
1、不要盲目跟风去摩旅,一定要具备骑行技巧以及安全意识。尤其在沙漠、戈壁等无人区骑行穿越时,要专门学习训练过,除了穿戴专业的全身护甲,还要配备向导和后援团队,如果出现问题后援车会及时拉出。
2、摩旅过程中,行李一定要精简,过多载重会非常影响车辆的操控和性能,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3、要选择正规的摩旅队伍,有领队和收尾。领队在骑行中负责控制队伍车速以及随时汇报路况,让后面的队员实时做好准备。收尾会确保所有队员是否掉队,如有突发情况,随时和领队沟通做出反应。
4、骑行过程中,要时刻观察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意图,而且要让其他交通参与者明白自己的意图,骑行过程中要懂得给自己留空间。
5、摩旅途中注意保护环境和尊重当地民俗,除了车轮印,不要留下任何东西。
素人女骑,不爱红装爱武装
文文
24岁,骑龄3个月
在当下爆火的短视频平台,十个摩托车手,九个女骑。网络给大众塑造的“女骑”印象要么性感一身黑,要么日系美少女,女骑成为一种“特殊”人群被围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女骑到底是什么样的?98年出生的文文,受父母影响,从学生年代就很喜爱摩托车,大学就考出了摩托车驾照。但是那时候对摩托车的喜爱,仅限于一个憧憬。直到近几年,她周边骑摩托车的的朋友越来越多,才让她下定决心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摩托车。当梦想照进现实时,就会为之努力拼搏。还在实习期的文文,一个月工资三千元,就购入了一台市场售价一万六千元的摩托车。再加上头盔、护具等装备,总共花销两万多元。文文说:“在选择摩托车的类别上,丰俭由人,对于标准的职场新人,同时又是新骑手,买这辆车代步通勤,熟悉驾车技能足以了。”
身高1米79的文文,可以轻松驾驭一辆复古摩托车,即便这样,她也不敢掉以轻心。在正式骑摩托车上路之前,文文在一所安驾学校培训了一周的时间,教练王守忠介绍:“近两年明显感觉到愿意学车、想要安全驾驶的人越来越多,但其中男女比例为1比9,女生占绝大多数。”
内向的文文,自从有了摩托车就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女骑。但是她却没有加入任何摩友圈。文文买摩托车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通勤方便。以前,5公里的通勤路程,因为堵车可能需要半个小时,如今骑上摩托车,通勤时间可以缩减一半。文文说:“自从骑上摩托车,上下班变得不再枯燥,非常享受离合带来的操纵感,觉得自己并不普通。但是早晚高峰时车辆较多,车速最高保持在30-45迈左右。”
与短视频平台的算法和流量刻画出的女骑形象相反,现实中的女骑是很“素”的。文文本身是一名精致女生,但因为骑摩托车需要戴防护,她放弃了化妆,放弃了心爱的CHANEL小包,自此也和半马尾、高跟鞋、小短裙告了别。换来了一身护膝护肘,穿上了骑行鞋,背上了沉重的装备,再热的天也要全副武装。文文总是自嘲不爱红装爱武装,但是为了安全,她觉得这些很有必要。
不同于普通大众对摩托车飙车炸街等刻板印象,在一个个的头盔下面,真实的摩托车骑士可能是一位不服老的热血硬汉,可能是一位仗剑走天涯的青年,还可能是一位风姿飒爽的铿锵玫瑰,他们为摩托车赋予不同的定义,但在戴上头盔的那一刻,却有着对摩托车同样的爱和执着。
(提示:文中观点仅代表受访者的个人观点,骑车有风险,请谨慎驾驶。)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55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