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这些有关端午的经典诗文,太好听
端午这天
小孩儿都唱着什么儿歌 ?
唐朝人划龙舟时
靠什么来决定胜负 ?
这些问题的答案
都藏在古往今来的诗文佳句 里了!
一起来听
中国之声知名播音员主持人 的诵读和解析
感受传统文化之美、经典声音之韵
回味一首童谣
儿歌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端阳,那端阳,处处都端阳!
诵读:王艺 解说:苏扬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自古,端午节有食粽、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 等习俗。这些节俗围绕着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

农历五月以后,天气炎热,蚊虫苍蝇孳生,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 。
而到了端午节时节,阳光最为炽热,古人就用“天中五瑞”——即五种植物:菖蒲、艾蒿、石榴花、蒜头 和龙船花 来驱逐各种毒害。

菖蒲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家来说,端午节那天凑齐“天中五瑞”不是件容易事儿,更多的人家将菖蒲、艾蒿 用红纸绑成一束悬挂在门上。这也是俗语“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的由来。
围观唐朝人划龙舟
《竞渡歌》
(节选)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竞渡”就是赛龙舟。
为了衡量竞渡的胜负,唐朝人创造了“锦标” 的比赛制度,指在龙舟划到终点的时候,以抢夺浮标来判断胜负,抢得头标的人就是比赛的冠军。

浸龙舟水 ,是流行于华南地区的传统习俗。
人们把端午前后下的雨水称之为龙舟水,认为它可以带来吉祥安康。
每当端午下雨的时候,有孩子的人家,会让孩子的小手小脚都“浸浸”龙舟水 ,祈求孩子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跟着陆游看江南习俗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公元1195年的端午节,71岁的陆游在家乡绍兴乡村隐居,此时的他已经被罢官数年。在这首《乙卯重五诗》里,陆游详细记录了南宋时期江南乡村的端午节习俗 。
因为是在五月初五,端午节又叫重午。
这一天,五月月令之花——石榴花 已经开满了枝头,天真浪漫的少女们争先把石榴花簪在头上,而小伙子们则把艾草插在帽子上。大家忙着采药、配药,为的是祈求一年平安。

石榴花

你的家乡有哪些端午习俗?
你还知道哪些跟端午有关的诗文佳句?
一起分享吧!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60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