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误会,宝宝“折腾”玩具不是发脾气捣蛋,是学习
玩具能帮助孩子练习运动、认知、情感和社交技能,例如大运动、精细运动、手眼协调能力、创造性思维、语言或非语言沟通、空间和身体意识、同理心、适应能力、选择权等等。
停停停停停停,大道理我都懂,可孩子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啊!
老母亲一厢情愿地买了很贵的玩具,指望孩子玩的时候锻炼点什么,可人家压根不好好玩,扔撕拆咬,光搞破坏。或者买了玩具也不玩,反而什么臭拖鞋、抽纸、水瓶子、包装盒、塑料袋玩得不亦乐乎。
谜一样的宝宝,瞎捣鼓的时候心里都在想啥呢?这些捣蛋行为又能学到什么吗?
我们不如从宝宝的角度看看玩具吧。
0-3个月,玩具主要刺激感官
刚出生的宝宝,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好奇心,而此时TA主要通过眼耳鼻口等感官收集外界信息,所以也对能同时刺激各个感官的玩具更感兴趣,像摇铃、沙锤、拨浪鼓。
比如拨浪鼓,宝宝可以看到拨浪鼓的颜色,用嘴或手感觉到它光滑的质地,听到它的叮当声。如果摇晃它,还会发出声音,这是一组简单的因果关系,能让宝宝将声音与视觉联系起来。
对大人来说,拿着拨浪鼓摇一摇,在baby眼前前后左右移动,放到宝宝手里摇一摇,就是最基本地锻炼宝宝听觉、视觉、触觉的方式。
4个月的宝宝,躲猫猫,理解物体恒常性
妈妈们应该会有这样的体验,当宝宝4个月后,有时候自己走远了,听到宝宝哭,不用回来喊一声“妈妈在呢。”宝宝也会停止哭泣。
这是因为,宝宝开始理解物体恒常性的概念,也就是说,宝宝意识到即使某个东西(包括妈妈)看不见了,它没有消失,仍然存在。
玩躲猫猫有助于强化这个概念,以及培养她的瞬时记忆能力。对宝宝来说,看妈妈突然拿开手露出笑脸的样子,有种我们开盲盒的惊喜,因此乐此不疲。
6-8个月宝宝,我有手,你有球!
圆溜溜有弹性的球,不光是大人的玩具,也是孩子爱不释手的玩具。
因为它可以看到,可以触摸,还可以互动。最令人惊讶的是,球从来没有出现过两次相同的运动。对孩子来说,简直是千变万化如万花筒般奇妙。
带图案的、毛绒绒的、透明里面有彩灯有小铃铛等等,能同时刺激多个感官的球,更吸引人。
滚动、扔球、接球有助于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6个月的宝宝会独坐了,可以在地板上向他滚一个大球,起初,TA很可能一脸懵逼拿起来咬,玩多了,就知道打回来,或者爬着去追了。
8-15个月,破坏大王上线,一切都是玩具
开始会走的宝宝,家里没有钻不进去的角落,没有翻不到的抽屉。
1、抠洞,练习嵌套(和堆叠)本能
将玩具堆叠起来,或者将什么东西(比如自己的手)塞进一个洞里,或者将小杯子套到大杯子里,是宝宝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并了解空间关系的另一种方式,TA 在感受事物是如何彼此契合的。
它们还帮助孩子们微调小手的抓握技巧。
2、一遍遍往地上扔勺子
每个父母都遇到过这个情况,宝宝坐婴儿餐椅上,一遍遍的把勺子、饭盆、水杯扔地上,看你捡起来再扔下去,简直像专门气你的。
对宝宝来说,扔东西实际上有助于强化物体恒常性和因果关系的概念,扔下去的勺子不会消失,而是在地板上弹跳滚动,还有叮当声。
宝宝还意识到了重力存在——上升的东西一定会下降,虽然TA不知道“重力”这个词。
看见你的表情,TA还意识到自己可以对环境产生影响,并引起你的注意。开心!
3、搞破坏,逻辑萌芽
无数粉丝留言吐槽过,无论给宝宝买什么玩具都不能好好玩!
你带TA搭积木,人家一把推倒。看见小火车非要拆成一块块。撕书。一张一张抽抽纸。甚至连毛绒玩具都能薅成斑秃。正常的玩法一窍不通,搞破坏的创意层出不穷……
给你看看老母亲这痛说三天三夜的革命史:
对父母来说,孩子是在搞破坏,是捣蛋,扔东西是表达愤怒。其实这是在用成人世界的经验揣测儿童世界。
对宝宝来说,使劲敲饭碗,有很大的声音。轻轻敲,则有柔和的声音。TA在通过这个变化来强化之前学过的“因果关系”概念。
扔东西、拆东西还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大小、轻重、粗糙/平滑,以及‘上’和‘下’,‘下’和‘周围’”等空间概念。
以后学什么数学意识、什么逻辑思维,都是在这里萌芽呀!
老母亲顺其自然吧,在下层抽屉里放满宝宝可以安全扔摔、敲打的玩具和日用品,例如锅、洗菜盆或木勺。当然,敲打的声音肯定不是什么音乐。想一想孩子只是在用“鸡飞狗跳”的形式学习,就忍了吧!
(学习现场)
1-2岁,破坏力升级,倒掉/填满
娃儿静悄悄,必定在作妖。你很可能会发现宝宝正在倒光一瓶盐,或把奶粉洒一地。甚至推倒垃圾筐、洗衣篮翻东西。”
放进去、倒出来,可以增强手宝宝眼协调能力,并教TA“进”和“出”的基本空间概念。物体可以覆盖多大的面积?倒出来后东西是会反弹还是滚动?看起来是一体居然能分开?小脑瓜里问题多着呢。
能怎么办?洗澡的时候扔俩玩具玩水,平时玩纸箱、包装盒,随TA去。
3岁+角色扮演类,学习成人社会运转规则
这么大的宝宝已经开始接触动画片了,小猪佩奇,阿奇灰灰,奥特曼,艾莎公主、恐龙……
TA开始把现实的、虚拟的所有看到的情节放入到自己想象的故事中。
从成人角度,觉得孩子在锻炼创造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等等。
在孩子看来,模仿大人做饭、照顾小宝宝,开车、冒险,是寻找自己的社会角色。
白天与小朋友抢玩具了,担心自己逛商场会走丢,隔天在编故事的时候加进去,演示自己怎么解决。
玩具是宝宝的情感寄托,帮助宝宝为恐惧的事情做准备,或事后理解它们,而且安全,舒适、有趣。
其实,孩子对“玩具”、“玩”、“学”的概念和我们大人理解的完全不一样。
对宝宝来说,任何物品都是玩具,任何玩具都能教TA一两件事。
嘘~放下我们把玩具当灌输知识工具的功利心,多陪伴少打断,让宝宝在这个小小的世界,自己说了算。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61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