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康复、早康复,这场学术年会提示康复医学并非辅助学科
预防、医疗、康复、保健,构成了当下现代医学的四大板块。随着我国健康事业的飞速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现代医学的需求早已不再局限于治病,而是着眼于包含预防、康复在内的大健康需求。
10月29日-31日,2021年第十届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第十届粤港澳台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在穗举行。会上,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主委、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王楚怀教授告诉南都记者,“当前,康复医学也早已走出了传统的骨科、神经科开始向儿科、内分泌、心脏、产科等医学领域的方方面面渗透,并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早期、超早期康复理念让患者获益良多
今年稍早前,国家卫健委、财政部等八部门出台了《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意见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实施健康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健全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康复医疗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康复医疗领域改革创新,推动康复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这对于整个康复医学领域,无疑是重大利好。无论是从顶层设计还是在医疗实践中,康复医学的重要性都将不断加强。”王楚怀教授表示,在整个康复医学界的共同推进下,目前康复已经走出了神经科、骨科、老年科等传统领域,开始向内、外、妇、儿等诸多医学领域渗透。妇科康复、儿童康复、肿瘤康复等专科康复方兴未艾。
与此同时,康复介入的时机选择也从以往的手术后、出院后康复,开始在更早期的手术前甚至住院前演变。“比如脑卒中的患者,我们康复专家早期介入,通过对患者体位的摆放干预的细节处理,就能大大减少患者褥疮、肺部感染。而早期的介入,对于患者言语、吞咽、卧床并发症的减少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早期或超早期康复的意识,在我国也开始推广应用开来。“这些临床外科专家们发现,通过早期的食物引导,术前强化护理、术中改变给药方式等手段,患者的死亡发生率,住院时间大幅度减少。更为关键的是,患者的获益是非常巨大的,即治好了疾病、保留了功能,还能大大降低医疗费用。”
提升康复服务需要打通多处服务链条
作为加强康复医学建设的重要抓手,目前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都开始重视康复医学科的学科设置和建设。每家三甲医院或三级规模医院都设置有康复科,但康复病床一床难求,患者尚未完全康复就需要转出的矛盾依然突出。
王楚怀教授表示,以往重临床、轻康复的模式,应该按照八部委的规定向临床、康复并重的方向改变。“康复科不是医院的辅助科室,而是一线科室。综合医院建设康复科,应该在人才、政策、场地、投入等多个方面发力。并且打通康复服务的多个链条。”
他举例说,很多康复病人需要有一些明确的大检查报告后才能科学、精准进行。但目前大型医院内CT\MR等检查排期较长,这客观上也拖延了康复进度,影响了患者的康复体验。“总共就在医院康复科住院两周,等着做检查就用了大半周时间。加强康复服务,还需要提升效率,加强康复领域辅助资源的配套。”
再就是三级康复网络的建设问题,大型综合医院应该是承当康复的早期、重症阶段的康复,在完成这一方面工作后,二级、基层康复机构要能承接好后续的康复工作。进而是社区、居家康复的配套。“一环紧接着一环,确保患者治好了伤病,还能最大限度保留功能。”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梁嘉韵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62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