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两件差点被毁的国宝:一件被村农当水瓢用,一件被学校当上课铃用

 

众所周知,中国上下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诞生了许多稀世珍宝,随着朝代的更替和岁月的流逝有的沉眠于地下,有的被请进了博物馆,但是更多的是明珠蒙尘。有很多羡慕那些拿着文物宝贝鉴宝的人,眼红了人家大半辈子,最后发现自己家喂猪的大碗,院子里腌制咸菜的大缸就是明珠蒙尘的稀世宝贝。下面,就来看两则这个考古轶事。

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福建有一个偏僻的小乡村,村民在工地里劳动时,无意中挖到了一个铜器。这个铜器长满绿锈,除了“长”的象水瓢,并无其它出奇之处,再加上周围也没有挖出其他的东西,所以都没有把这个“水瓢”当一回事,丢弃一旁。村里一年老伯家里正好缺一个缺一个水瓢,于是他就把这个东西拿回家,用来打水。结果这一用就是十多年,后来政府开始进行文物普查,这位老伯忽然想起来自己家里的那个“水瓢”,于是拿给专家去鉴定。

专家看到“水瓢”后,先是一怔,但见水瓢全身的铜绿都没有擦掉,粗粗一看毫不起上。然而,专家仔细一看又惊呆了,“水瓢”不但保存得完整,而且显然不是一般的青铜器。之后,在征得老伯同意后,专家们将这个熨斗带回了研究所里进行鉴定。

鉴定的结果吓了专家们一跳:这是一个两千前的古代“熨斗”。

据史书当中记载,在西汉的中期,熨斗这种东西,就已经在民间出现,并且使用了。到了晋朝时期,《杜预集》有这样的记载:当时熨斗和澡盆和药杵等东西,就已经成为了民间必备的东西,几乎每家每户都有。

古代的“熨斗”都是青铜器制造,时的熨斗并不是像现在这样的造型,而是像是如今的水瓢一样,前端是一个盆子一样的造型,而后半部分则是实心的长柄。最开始的用途是来拷问犯人的刑具。后来随着刑法的手段和技术的提升。熨斗这种原先用来烫皮肤的刑具,被其代刑具所代替。而熨斗的主要职能则转化成了烫衣服之类的,当时,古人最开始在熨斗前端的盆中装满热水,用来烫一些丝绸品。后来百姓使用时更多的是直接将烧红的木炭放在全段的盆中,等到整件青铜器烧热了,才用来烫衣服。

这也一直沿用至今。

而这个青铜熨斗的问世,使得中国超过外国将近1900年发明了熨斗,可以称之为世界第一个发明。

而据悉,这个青铜熨斗的价值上亿,是无价之宝。

无独有偶,还有一件国宝也是无意中发现的。

在沈阳一个十分简陋的乡村小学中,因为当时学校并没有条件装电铃,全靠老师在规定时间敲打一个铁片来提醒上下课时间。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国内曾经掀起一股文物热,当时很多的古玩爱好者或者专家走进中国很多偏远的农村,专门收购被人们不看到眼中的旧物件,当时也有很多的人因此发家致富了。

一次,一个专家经过这个学校,听到铁片敲打的响声后,觉得声音与众不同,于是拿下起铁片进行仔细观摩,在常人看来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他却很快发现铁片有“异样”,这个铁片越看越觉得像史书中记载的云板。于是,他立即寻找文献资料,并且对其作了年代鉴定,鉴定结果是:这就是史书中记载的“云板”。

具体来说,这块云板是清朝努尔哈赤时期军事上的一个报警装置,在有外敌入侵的时候,有专门的人去敲响这个铁片,传递信息,起到“防空警报”的作用。

“云板”使用历史并不久,只是在清朝的史书中才出现过几次,近代专家们也没有见到过类似实物,一直在寻找传说中的“云板”,结果一点音讯都没有,就在快要放弃的时候,不想奇迹出现了。

消息传出,举国哗然,谁能想到被拿来当作上下课打铃用的铁片就是专家们寻找三十年的云板,这太不可思议了。

现在这块“云板”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被珍藏在沈阳博物馆中,成了该馆的镇馆之宝。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63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