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刘畊宏毽子操火遍全网,是中国人玩了二千年的毽球运动?| 方志江苏

 

最近,在沪生活的艺人刘畊宏和他的健身操火了。有节奏的健身动作,配合周杰伦的经典歌曲《本草纲目》,刘畊宏的毽子操激发了全民的健身热情。旋律一响,屏幕前的你大概已经忍不住想要跟着跳起来了。抛开“魔性”的音乐,冷静观察一下,发现没,刘畊宏的一些健身动作其实早在古代就有了。刘畊宏健身操的标志性动作踢腿,其实就是踢毽子的动作。你知道踢毽子的来历吗?你知道毽球运动的由来吗?殊不知,这只小小的毽球与江苏太仓一家毽球企业有关。那还是从今日的毽球运动说起。

找一找毽子舞精髓

刘畊宏最火的一套操名为《本草纲目毽子操》。由于直播关注度较高,他与妻子最近还在直播间推出了升级版《龙拳毽子操》。分解毽子操能够看到,其中的核心动作共有四个,而这些动作也都可以在童年常玩的踢毽子游戏中找到痕迹。

例如,下面这个动作就是踢毽子中的盘踢——

来源/刘畊宏直播截图

这个动作,就是踢毽子中的拐踢——

来源/刘畊宏直播截图

这个动作,就是踢毽子中的抹踢——

来源/刘畊宏直播截图

这个动作,就是踢毽子中的磕踢——

来源/刘畊宏直播截图

踢毽子是中国民间传统的运动项目。据学者研究,踢毽子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早期,踢毽子属于“百戏”的一种。后来,毽子逐渐在民众间流行,成为老少皆宜的运动项目。成书于唐代的《续高僧传》记载北魏时少林寺第一代高僧佛陀在洛阳城中游览时,看到一名十二岁的儿童在街市之中踢毽子,一次竟连踢了五百个。结合故事产生的年代进行分析,在街面看到踢毽子的儿童,说明隋唐之际踢毽子已经比较流行。

沙门慧光年方十二,在天门街井栏上,反踢蹀砣,一连五百,众人喧竞,异而观之。(《续高僧传·卷十六》)

宋代,踢毽子吸收了蹴鞠的一些技巧,花样和玩法更多。宋高承《事物纪原》记载,“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五成群走踢,有里外廉、拖枪、耸膝、突肚、佛顶珠、剪刀、拐子名色”。与此同时,宋代也出现了专门卖毽子的店铺。明清时,踢毽子活动更加普遍,深受大众喜爱。

对于踢毽子这项运动本身,接住毽子只是最基础的一步,能踢出各式花样才能称得上厉害。清代文献记载了时人不少有趣的踢法,《帝京岁时纪胜·岁时杂技》记载:“都门有专艺踢毽子者,手舞足蹈,不少停息,若手若面,若背若胸,团转相击,随其高下,动合机宜,不致坠落,亦博戏中之绝技矣。”花式踢毽,需要调动全身多处部位的肌肉和关节的活动。

明代《帝京景物略》踢毽子图

除了娱乐,踢毽子也有强身健体的功效。接、落、跳、绕、踢,踢毽子使下肢的关节、韧带、肌肉得到充分锻炼。现在,许多办公室白领有久坐不动的习惯,出现了颈椎不适的问题。踢毽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类问题。

影视剧中清末儿童踢毽子,主要是盘梯和拐踢。来源/电视剧《婉君》片段

踢毽子本身就是一项有氧运动。刘畊宏的毽子舞,将踢毽子的核心动作串联起来,无疑是立足传统运动项目的一次创新。对长期宅家、需要减肥燃脂的人士来说,毽子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马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网络流行的毽子操是全身高强度间歇性运动,能训练腹部、髋关节、臀部、腿部等部位的肌肉力量。”

大玉儿踢毽子。来源/电视剧《孝庄秘史》截图

从田间地头到全运赛场

众所周知,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在陕西西安举行,但是有一个项目不在西安比赛,这个项目就是中国人发明的毽球运动。然而在湖北黄石举办的第十四届全运会毽球比赛,是毽球首次正式成为全运会比赛项目,这是毽球运动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刻。从此全运会的大家庭有了轻舞飞扬的毽球运动。

毽球是一项体育运动,由汉代的踢毽子游戏演变而来。毽球项目首次进入全运会,是毽球界的一大盛事,毽球人的一件喜事。充分体现了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毽球,这一民族体育项目具有潜在生命力的价值。它在花毽的趣味性、观赏性、健身性基础上增加了对抗性,集合了足球技法、排球规则,在与羽毛球比赛一般大小的场地上,双方队员隔网踢毽子,倒钩、内钩等足球技法各显神通。1984年,原国家体委把毽球列为正式比赛。2021年3月,毽球运动被国家体总首次列为全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毽球运动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深受国人喜欢,并且日渐风靡世界的一项体育运动。

伴随着毽球运动一路走来,最后终于成为全运会的群众赛事,再次闪耀出中华瑰宝的熠熠光辉。作为毽球运动生产供应商的太仓毽绳厂老厂长陆炯明对此倍感亲切。每每回忆起毽球生产和毽球运动发展的艰辛历程,老厂长陆炯明无限感慨。

踢毽子,在我国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现代毽球运动包括毽球和花毽两个项目,起步于20世纪中期。上世纪八十年代,原国家体委组织专家,对我国传统民族体育项目“踢毽子”进行挖掘整理与研究。在总结各地开展毽球运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出《毽球竞赛规则》,并将毽球运动列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

太仓毽球厂始创记

陆炯明,生于1942年,1956年太仓县中学毕业,毕业后当过代课教师、企业职工、会计、校办厂供销等。1982年负责村办企业。当时,有当过学校体育老师经历的陆炯明,觉得毽球活动不受场地、器材等限制,既有趣味性,又有竞技性,成本又低,易于推广。于是在毽球上动起了脑筋。闻讯国家体委拟把毽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的信息,更增添了其确定生产毽球意向的信心。

荣高棠为太仓毽球厂题词

当年,陆炯明所在的村办新南文化体育用品厂生产手缝足球、实心球等产品,但原材料一直不太稳定。在获得国家体委的这一信息后,陆炯明觉得这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契机,于是确立文体厂专业生产毽球的定位。

1984年3月,首届全国毽球邀请赛在北京举办。北京、天津、上海、河北、火车头等8支代表队参加。同时国家体委还举办毽球学习培训班。由此全国很快掀起开展毽球运动的热潮。于是,企业对三个备选厂名进行抉择,最后一致同意文体厂更名“太仓毽球厂”。

太仓毽球厂

毽球厂成立后,他们迅即做好了几项主要工作,一是商标申请。向国家商标局提出“新健”商标名称,寓意毽球运动是古老的,也是新兴的,毽球运动的目的在于健身,“新健”涵义由此而来。图案则考虑了“X”和“J”拼音字体变奏的韵律;二是聘请法律顾问。聘请当地两位律师出任企业法律顾问;三是研发产品。根据《毽球竞赛规则》,研制用雕翎、鹅毛、鸡毛等各类羽毛选用,毽垫用橡胶、皮革、金属片等相结合试验,并进行物理测试,还赠销各省市运动队进行使用评估。

在观摩了广州毽球锦标赛后,基本了解了全国毽球运动走向,以及各地生产厂家情况等,陆炯明整合各地生产毽球的基础上,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计划。经江苏省体委群体处的举荐,太仓毽球厂提出在苏州举办全国首届毽球锦标赛的方案。由太仓毽球厂负责提供比赛用球并解决资助费用3万元,两年内按照样品生产10万只毽球,供各地训练和比赛之用。

毽球陈列

按照当时的毽球标准,羽毛采用雕翎制作。于是,他们前往天津经营羽毛进出口公司采购雕翎,解决了首批3万只毽球的羽毛原料,但还有不少缺口,于是陆炯明带领采购人员冒着风雪严寒,奔赴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集宁、青海西宁、新疆乌鲁木齐等地,把当地库存的雕翎原料全部包购,经过40余天辗转奔波,终于解决了3年的比赛毽球羽毛的全部原料。

按照与国家体委的签约要求,太仓毽球厂原有厂房无法满足生产毽球需要,上级部门获悉后,财政部门无息贷款10万元,支持扩建厂房近600平方米,职工增加到30余人,解决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为了筹办首届全国毽球锦标赛,太仓县委宣传部召集有关企业座谈会,县经编厂、铜材厂、农药厂等企业纷纷给予资金资助,落实了全国锦标赛的部分资金。

2016毽球器材装备战略合作伙伴

于1984年9月举办的上海“安字杯”毽球锦标赛,采用“新健牌”毽球作为比赛用球,得到了上海市总工会的鼎力支持。3天比赛,15支男队、9支女队参赛,“新健牌”毽球赢得了好评。这是一次成功的试水,为太仓毽球厂举办全国毽球锦标赛,以及打开市场起到了关键作用。

1985年3月,全国首届毽球锦标赛在苏州体育馆顺利举行,21个省市派出24支男队、25支女队参加比赛,江苏组建6支运动队参赛。比赛期间还举办了相关培训、讲座和座谈活动。“新健牌”毽球得到了广泛认可和交口称赞。至1987年国家禁猎保护动物改用鹅翎毽毛,太仓毽球厂共研发生产3大系列近10种产品,极大满足了市场需求。1989年,在全国毽球工作会议上,对各地7家企业生产的毽球进行公开评审,“新健牌”毽球再次被认定全国毽球比赛指定用球。

新塘小学踢毽校本体验课程

1992年10月,在中国毽球协会常委扩大会议上,举荐太仓毽球厂由原常委单位晋升为副主席单位,负责宣传和器材研发工作。

打这以后,毽球竞赛体制基本完善,全国锦标赛、职工比赛、学生赛、国际邀请赛等赛制相继建立,进入九十年代,毽球运动先后列入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全国农民运动会、全国体育大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等综合性运动会。同时毽球运动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相继在亚欧美等多个国家开展,并于1999年11月成立国际毽球联合会,建立了世界毽球锦标赛制度。

中小学生绳毽赛小学男子单踢

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发展,毽球运动成为了现代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毽球运动相伴同行,太仓毽绳厂对此作出的开创性贡献,中国毽球人将铭记在心。

END

作者:宋祖荫

审核、发布:张一哲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63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