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筝的音色特点与影响古筝音色的多种因素
何为音色?辞典里将其称作“音品”或“音质”实际上就是所有能发声的物体所发出的不同的声音。古筝是中国古典乐器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不断的传承与发展过 程中,古筝的演奏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传统筝乐特有的旋律美及其音色的纯净美,是它几千年来经久不衰的因由。
其中,古筝的音色是影响古筝弹奏效果和听觉效果的重要因素。 由于各个古筝厂商的做法不同,导致古筝本身的质量不同,因此古筝的音色也不尽相同。具体而言,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琴身系统中的共鸣箱对音色的影响:
共鸣箱分为面板、底板以及边框。面板的薄厚程度会影响古筝的音色,如果古筝面板太厚,古筝弹出的音乐声音就会非常尖细,而且声音强度不够,相反面板太薄,则会造成声音过于空洞,没韵味且缺少穿透力。
由于古筝面板的厚薄是生产的时候就决定了的,并不会随着音频的高低而发生改变,所以在选择古筝面板厚度时要参考古筝本身的大小。如果古筝的筝体比较大,就要选择面板比较厚的面板;如果古筝的筝体比较小,就要选择较薄的面板。
此外,古筝共鸣箱的面板,即面板的弧度不能太大。如果面板的弧度太大,演奏者在演奏时手型的变化也会随着高低音的变化而随之增大,可想而知,这会给演奏者的弹奏带来很大的困难,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古筝自身的音色;如果面板的弧度太小,就会造成弹奏者在弹奏过 程当中的指甲触碰到其他的琴弦而发出不必要的噪音。
此外,古筝的底板一般用梧桐木做成,其两端设有音孔,是底板结构中影响古筝音色的主要因素。底板音孔太小,古筝的声音就会发不出来,这样就会造成共鸣箱传来的余音很短;底板音孔太大,就会造成声音不能集中,这样穿透力就会不足。因此,一般的古筝共鸣箱中的不设棂,它的作用会让古筝的发音变得比较松弛,让音质变得比较纯正,使音色变得更加优美。
1、古筝的柱对音色的影响:
柱也叫码子,它的功能就是让琴弦弹奏出的声音传震到共鸣箱中。柱的一般制造材料是酸枝木,做工优良的柱会在酸枝木的上端镶一个小小的骨片,这样就能克服酸枝木比较软的缺点,同时还可以提高声音的明亮度。为了稳固住筝弦,设计师们往往会在骨片上刻一个小小的凹槽,用来调整音色、音质,让柱可前后移动,使柱与面板之间有适当的角度,在弹的时候不致于太紧。
另外,柱与岳山高度之间的比例也会极大地影响古筝的音色。因此,弹奏者在弹奏的时候必须要使用恰当的比例才可以使古筝的音色发挥良好。此外,在前岳山的上面也应该镶有一条骨片,这样会使得古筝的发音更加悦耳。
2、筝弦对音色的影响:
对古筝音色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古筝的弦,古筝弦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古筝的音色,是决定古筝音色好坏的最重要因素。古筝琴弦的原料大致有动物筋、丝 、铜以及钢、尼龙丝等,由于琴弦制作的材料不同,所以所弹奏出的音色也不同。用丝做的弦有着极强的音色特点,音色比较深厚,而且比较灵透,同时 还比较柔和,这样就使得曲子的韵味比较深长。
这种弦比较适合弹奏抒情的曲子以及节奏比较慢的曲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清朝,在南方各地开始流行用 铜或者钢等金属做弦,如广州以及闽南两省开始使用 铜做的弦,但是等到钢出来以后,南方又开始流行用钢做弦。这主要是由于南方的空气比较潮湿,用钢不会导致弦生锈,还有一点优势就是钢弦的音色比较清脆,这样就让钢弦特别适合表现音韵的典雅、优美, 但是钢做的弦缺点也比较明显,那就是在演奏热情奔放的曲子时,声音比较单薄,音色也比较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二十一弦的古筝成了主旋律,在材料的选择上,人们更加乐意用不同型号的钢丝做弦,然后在弦的外围缠绕尼龙丝,这样就制成了所谓的尼龙弦。 用这样的方法制作的弦不仅可以解决钢弦在弹奏热情奔放的曲子时杂音较多的问题,还可以让音色变得刚柔并济,音韵也随之变得清雅、含蓄,这样的琴弦可以适合各种各样的曲目。
除此之外,弦的松紧程度也会影响古筝的音色。弦拴得太紧,弹奏出来的声音就会非常死板,而且十分干瘪,同时弹奏者在弹奏时也比较费力;弦拴得比较松,就造成古筝的发音比较轻飘,从而产生噪音,也就是一般所说的跑音现象。
二、主观因素对于古筝音色的影响
主观因素指的是弹奏者本身由于掌握古筝的弹奏技巧不同,导致两个弹奏者即使用同一个古筝,弹奏出来的音色也不尽相同。现如今,传统筝曲与崇尚潮流的年轻人确实有了一定的距离,鲜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去仔细研磨典雅的客家筝;华丽的潮州筝;悠扬的浙江筝;浓郁的山东筝; 诙谐的河南筝;凄婉的陕西筝……很多学生心目中“高难度”的乐曲都是双手弹奏的、速度很快的、肢体动作很夸张的现代作品,其实现代筝曲中的好多技巧都是从传统筝曲中演变而来的,像山东的 《四段锦》;河南的《汉江韵》;浙江的《将军令》……其速度与技法都堪称经典!具体而言,弹奏者自身的因素对古筝音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学习者触弦的方法对古筝音色的影响
杂音、破音都与触弦的角度有关。掌心高度、下指深度、指尖力度,是好音色的基础,用力方向既要摆得正、抛得出、又要贴得近、还不能掺杂质,这是基本功的问题,那是要练的!提弹法的弹奏方法是弹奏者将手指放松,让手成为半握状,使指甲与琴弦呈垂直状,在弹奏的时候手指要向下发力。这种弹奏方法要 注意的是指甲不要在琴弦上停留过长的时间,如果时间过长,弹奏出的杂音也就会更大,最终造成音色过暗。
而夹弹法是很早就有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一些较老的古筝爱好者当中十分流行,并且十分普遍。夹弹法要求弹奏者的手指和手掌的力量要向面板的方向运动,但是如果利用向下的力量让弦发生震动,夹弹的时候无名指就会支撑在岳山的边缘,而岳山也会随着音区的进行发生移动。所以在弹奏出去后,手指要马上停留在下一根要弹奏的琴弦上,这样就会使古筝发出的音色比较好,但是这种方法比较困难,所以现在 一般的弹奏者都会选用第一种方法。
此外,手型的正确与否也直接关系触弦的正确与否,正确的手型应该是两个手臂自然放松,并且肘、腕、各指关节自然弯曲,要使得两手背向上并且要将筝面板呈平行状,同时手心要向下呈半握的拳状,大指在弹弦时,虎口要张开,继而用小关节发力。
2.学习者触弦的力度对古筝音色的影响
理解谱面上写的力度符号,感受“手捉蜻蜓之力”。想捉又怕惊飞时,你将会用很大的力量来控制着手指、手腕和手臂,使其偷偷移动,出其不意的将蜻蜓捉住。体会一下手指及指尖的用力过程,使之用于琴弦之上“瞬间弹出,收放自如,强而不燥,弱而不虚”。 弹奏者在弹奏时用的力度要合适,在弹奏过程中弹奏者主要靠指甲发出去的力量弹奏弦,用力过大, 就会让琴弦的音色比较僵硬;用力太小,就会使音色虚无缥缈。同时,在弹奏不同类型的曲子时,还要自己根据曲子的特点去控制弹奏力度的大小。因此,弹奏力度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经过不断的练习才能保证弹奏出来的音色圆滑、优美。
3.学习者触弦的位置对古筝音色的影响
弹奏者一般弹奏时会在有效弦长靠近前岳山的1/7 到1/8处触弦,这样会使得古筝发出的音色比较清脆, 从而带来悦耳动听的音色。弹奏者在弹奏时,如果太靠近柱,弹奏出来的音色就会空洞,相反如果太过于 靠近岳山,发出的音色就会比较干瘪无力,造成余音 过短。因此,触弦位置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把握,如果 曲子的需求不同,那么触弦的位置也要有所变化。
4.学习者触弦的深度对古筝音色的影响
如果学习者触弦太过深,就易使琴弦碰到下方的 固定物等一些东西,从而产生出杂音;如果触弦太浅,声音就会发飘,或者出现达不到琴弦的情况。
本文综合:
[1]李秋莳.谈古筝音色[J].黄河之声,2015(14):65.
[2]刘蕊.影响古筝音色的多元因素[J].大舞台,2014(02)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63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