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医生本想给人治病,谁想到却产出了32万人民币一瓶的澳洲酒王
南澳是唯一与澳大利亚大陆所有州都接壤的一个,以山脉、草地和山谷为主的地形,沙漠广布,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和丰富多彩的动植物生态,构成了特有的大自然景观。又因盛产奶制品、葡萄酒和小麦,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从一开始阿德莱德就吸引了很多国家的移民,尤其是德国受宗教迫害的移民,他们带来了种葡萄和酿葡萄酒的技术。二战后意大利人、希腊人、荷兰人、波兰人和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也陆续移居阿德莱德。越南战争后很多亚洲人也来了。饮食文化的多样性也随之而来。
奔富玛吉尔庄园
我在《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篇稿子中读到,澳大利亚是全世界最爱葡萄酒的英语国家,人均年消费26瓶。在牧羊、牧牛、种小麦之前,澳大利亚人已经在种葡萄了;在小镇有干净的饮用水之前,人们已经在酿葡萄酒了。葡萄酒一直在澳大利亚人的血液里,只是他们自己不知道而已。
1788年1月26号,英国的阿瑟.菲利普船长率领“第一舰队”在悉尼湾登陆澳大利亚,船上有1000多人,大约四分之三的770人都是犯人。这开启了英国人把澳洲作为流放地的历史,至今澳大利亚仍将这一天定为国庆节。
随之而来的还有菲利普船长从故乡,从途径地带来的农作物。他从里约热内卢和好望角剪了葡萄枝,保存在潮湿的沙子里,同时还带着咖啡豆、苹果、香蕉、草莓、橘子、梨、竹子、柠檬、番石榴、温柏树、橡胶树……第一棵葡萄藤就是这么来到的澳大利亚。
南澳的葡萄酒和食品享誉全球,出口到世界各地。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取代了维多利亚州成为澳大利亚葡萄酒产业的中心。南澳是澳洲最大葡萄酒出口地,出口量仅次于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澳大利亚42%的葡萄园都在南澳,出产的葡萄大部分用来酿酒,一小部分制作成葡萄干儿。
阿德莱德是南澳最早种植葡萄藤的地方。1836年,George Stevenson在阿德莱德开辟了一个葡萄园,1841年开始酿葡萄酒。1843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喝的第一款澳大利亚葡萄酒就来自这个产区。
阿德莱德郊外的葡萄园酿造着澳大利亚最好的美酒,其中以奔富玛吉尔庄园(Penfolds Magil Estate),奔富酒庄(Penfolds),杰卡斯酒庄(Jacob’s Creek),禾富酒庄(Wolf Blass),沙普酒庄(Seppeltsfield)所产葡萄酒最为著名。我们探访了其中奔富的精神家园“奔富玛吉尔庄园”。
创始人克里斯多佛·洛神·奔富(Dr Christopher Rawson Penfold)生于1811年,是家里11个孩子中最小的,1838年毕业于欧洲最早的医院之一——伦敦著名的圣·巴塞洛缪医院。
1844年8月8号,33岁的他和另一位医生的女儿,他的妻子玛丽(Mary),以及朋友、佣人,带着当时法国南部的部分葡萄树藤,不远万里举家从英国登陆澳洲。1845年两口子在阿德莱德的市郊玛吉尔(Magill)种下了这些葡萄树苗,这便是日后享誉世界、有着“澳洲酒王”之称的奔富葛兰许系列(Penfolds Grange)的诞生地——奔富马吉尔庄园。
延续法国南部的葡萄种植传统,他们也在葡萄树的中心地带建造了小石屋,并把这小石屋称为Grange,英文是意思为农庄,最富盛名的葡萄酒Grange系列之名由此而来。葛兰许口感优雅、充满果香,由于稀少,在如今的市场中是众多葡萄酒收藏家竞相收购的宠儿。曾被权威杂志《Wine Spectator》称为二十世纪最顶级的十二款葡萄酒之一,又一次次刷新葡萄酒拍卖的记录,Grange1998曾在2003年被拍出71040澳币,约32万人民币的天价。
后来为了拓展商业规模,奔富酒庄又在“葡萄酒之都”芭萝莎建立了奔富酒庄,它的名字如今已经超越了奔富玛吉尔庄园,成为奔富葡萄酒制造业的焦点。
其实这位有着“诗人的面孔和钢琴家的手指”的奔富医生的原意只是想研究葡萄酒的药用价值,在简陋的石屋内建立了医学实验室,为病人制造加强性葡萄酒-波特(port)以及雪利酒(sherry),治疗贫血。这可能是最成功的无心插柳吧。
奔富玛吉尔庄园是世界上离首府最近的酒庄,市区开车往东9公里就到了阿德莱德丘陵。这里风景和视野超好,一百多年前的石头房子依旧坚实地矗立在庄园之上,门楣处还标有1890地下酒窖的字样。
如今这里已经变成了集游览、售卖、体验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景点,在城市中很少见到的中国游客,在马吉尔能见到一队一队地到来。每天下午三点,还有一个专门的中文导游服务,图中那位短发的姐姐就用蹩脚的香港口音掺杂外国人说中文的话口儿带我们参观一百多年历史的生产车间、酒窖,为我们讲述了奔富的故事,那些超过一百年的橡木桶还完整地保存在地窖里,上边的花纹依旧。
参观酒窖的价格是每人25澳币,其中10澳币是品酒的费用,可以尝11款呢。在柜台我们赫然发现用中文写着的“奔富品鉴室提供直邮中国服务”,并且可以银联、支付宝付款。很多国内买不到的珍藏版酒都可以在这儿买到。
黛伦堡酒庄 d'Arenberg
1912年,禁酒主义者和赛马主约瑟夫·奥斯本(Joseph Osborn)卖掉了马厩里的所有马,在南澳麦克拉伦谷(McLaren Vale)建立了黛伦堡酒庄。
如今家族的第四代传人切斯特·奥斯本(Chester Osborn)掌管葡萄园和酿酒厂,从1984年他接手酿酒师职位后,就使用传统方法酿造品质出众的葡萄酒,把人为影响降到最低。
麦克拉伦谷有两个葡萄园,这个地区的酒庄盛行收购其他葡萄园的葡萄酿造,黛伦堡依然坚持自己种植。从不用肥料,最低限度灌溉甚至不灌溉,用开放式发酵、人工脚踩破皮、篮式压榨等经过时间考验的酿酒技术提升了酒的品质,黛伦堡酒庄也赢得了国际知名度。
葡萄园里种植的主要葡萄品种有西拉(Shiraz)、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歌海娜(Grenache)。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用机械采收,其余都用人手,而一些稍高端的葡萄酒会进入橡木桶中陈酿。酒庄不仅被James Halliday评为红五星级酒庄,是当地最早酿产葡萄酒的12个家族之一,酿造的葡萄酒多次被列入澳洲兰顿分级 (Langton’s Classification)。
酒庄每年产27万箱葡萄酒,其中既有物美价廉的,也有昂贵的系列,最著名的是Dead Arm系列。“Dead Arm”意为“死亡之臂”,这名字是酒庄主人用来戏称那些受到真菌感染的老葡萄藤。葡萄藤受到感染后有一部分就不长葡萄了,像断了一只手臂,而另一半却不受影响继续生长,且长出来的葡萄果香更浓郁,酿出来的酒酒体更强。
在不那么懂酒的人们心中,以及游客眼里,黛伦堡酒庄的建筑远远“红”于酒的颜色。从奔富玛吉尔庄园往南50公里的就可到达这座神奇的网红新地标,2017年12月9号开业的黛伦堡酒庄“红酒魔方”(The Cube)。南澳大利亚州全球旅游形象大使黄晓明的这张照片就是在魔方前拍的。
魔方历时14年,耗资1500万澳币,共5层,外墙是双层钢化玻璃及铝制品,内部运营着兴盛的 Willy Wonka 葡萄酒厂,站在顶层就可以俯瞰整个麦克拉伦谷和葡萄园的壮观景象。
魔方的三层是一个提供米其林式餐点的餐厅,仅有周四到周日开放,由两位世界级的一直从事南非菜的南非厨师主理。二层是顾客体验学习的葡萄种植台和大师品鉴班。除此之外还有360度电影室 (360 Degree Video Room)、四面八方都覆盖着水果的水果室 (Fruit Room),以及艺术博物馆,展示酒庄的酿酒理念和历史故事。
酒庄可以品尝体验超过25种葡萄酿造的60多种葡萄酒。最有意思的是可以在室内休闲区跟着老师配酒。先品尝三款不同的酒,认为好喝的多放,不好喝的少放,依照自己喜欢的比例调配,贴酒标,签名,750毫升属于自己的“Blending Bench混酿酒”,独一无二。我做的这瓶一直收藏着,不知道最后会落在谁的手里。因为悲催的是,我不爱喝红葡萄酒,我觉得三款都不好喝,所以混合起来也那样,不好意思送人……
体验加酒的全套费用是一人95澳币,大概需要2个小时,需要中文服务可以备注。我们的向导老师就是中国人,还带我们参观。另外在官网上看到还有直升机和观光飞机加8道菜品品鉴等行程。
震撼是从刚一进门开始的,大胆的用色和室内设计,让你觉得是在一个快闪装置展内,整个儿就是一个另类超现实主义红酒艺术博物馆。
最有意思的居然是厕所,向导告诉我们这儿是厕所,但我们就是不知道门在哪儿,门把手其实隐藏在绿色的弧形绿色植物之中。向导神秘地告诉我们,男厕比女厕有意思,在确认里头没人之后,我们进去一探究竟。果然,小便池居然是超级大色彩艳丽的卡通人物造型,它们张着大嘴等着喝……
图文:文艺范儿独立摄影师、自由撰稿人@那敢情好了
约片、约稿请联系后台
图文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商用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64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