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工位摄像头“一装一拆”,是时候摒弃“监控思维”了 | 新京报快评

 

现代企业,应该适配现代管理理念。

▲安装在公共场所的摄像头。图/IC photo

文 | 徐秋颖

“这是一对一精准防止摸鱼?”据红星新闻报道,深圳某公司办公室在每个工位上都安装了一对一监控摄像头。网传图片显示,摄像头可以清晰拍到电脑屏幕画面。该办公室所属的物业表示,该办公场地从事游戏研发。

7月14日,涉事筹建方合伙人之一林先生回应称,目前公司尚未注册、没有具体名称,还未开始招聘员工和开展业务。在办公公共区域安装摄像头的初衷,是防止游戏在发行之前泄露,监控内容也不会用于其他用途。但因为引起了网友误解,目前工位一对一摄像头已经拆除。

工位摄像头“一装一拆”之间,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究其原因,人们还是被无限逼近的摄像头所诧异。试想坐在桌前的员工,一举一动都被专属摄像头“尽收眼底”,这种被时刻监视的状态,无疑令人感到冒犯和不安。这样的场景,人们想一想都浑身不自在,更别提“朝夕相处”。

虽然涉事方已经拆除了摄像头,但也透露出一些用人单位对员工管理还停留在“监控思维”层面。近年来,由企业“监控员工”引发的争议不在少数,无论是安装软件监控员工离职动向,还是要求员工下班发手机应用消耗电量截图,都一再刷新公众对于一些公司粗暴管理员工的认知。

要知道,技术进步,从来不是为了让人更加“不自由”。进入大数据时代,一些用人单位管理技术手段不断升级,从网络后台扩展到摄像头,“神不知鬼不觉”就能轻松掌握员工“行踪”。但这种管理思维,已经落入了对员工实施“全方位监控”的怪圈。

我国《劳动法》规定员工要遵守单位纪律以及规章制度,但《民法典》也明确保护个人的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法》更是明确规定,收集、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不得过度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一些用人单位使用密不透风的监控手段,不仅显示其管理无能,更充斥着对员工的不信任感。一方面,实践中,全方位监控可能并不利于激发员工积极性,反而使员工产生排斥心理,让“摸鱼”也变得更为隐蔽;另一方面,企业也会面临更高的法律风险,最终得不偿失,造成“两败俱伤”的后果。

所以,无论是明显的“摄像头”,还是员工难以察觉的“监控软件”,用人单位都不能滥用,应该明确其使用目的和使用范围。此外,更要警惕用人单位以防止员工“摸鱼”、泄密等理由,就“任性”越界,侵犯员工个人隐私。

涉事方撤下的摄像头,也提醒其在未来公司管理中要更加人性化。事实上,企业管理与员工个人权益之间并不相悖。现代企业应该及时摒弃这种管理上的“监控思维”,用合理适度的管理,激发员工潜能,在达成企业目标的同时,也能够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而这才是企业的常青之道。

撰稿/新京报评论员 徐秋颖

编辑/刘昀昀

校对/赵琳、李立军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67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