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山镇的“塞外景德镇”——曾经辉煌的长春市陶瓷厂
长春市陶瓷厂超额完成国家任务纪念茶具。资料图片
一汽生产的第一台东风牌小轿车的瓷插座;人民大会堂落成后,摆在吉林厅的玉尊6头雕金茶具;胜利公园前高大的毛主席挥手瓷像……这些都出自辉煌时期的长春市陶瓷厂。位于兴隆山镇的长春市陶瓷厂,创办于1940年,最初名称是大明陶瓷株式会社,1995年倒闭。陶瓷厂仅存在了半个多世纪,但由于其所处特殊历史时期,仍为长春乃至吉林省陶瓷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陶瓷厂初建
关于长春市陶瓷厂的创办,相关记载显示,它是1940年由吉林省舒兰县乡民王性生发起,赵更臣、杨立久等人参与,筹集50万元伪币,在长春市东郊兴隆山乡创办大明陶瓷株式会社,1941年建成投产。但当时,由于原材料的质量差、技术不佳、管理不善等原因,生产出的瓷碗从外观上看非黑非红,外陶里瓷,质量低而成本高,销路不畅,不到一年时间就难以维持生产。第二年,日本人山元义仁投入股金50万元伪币,接管了大明陶瓷株式会社。
今年已年近90岁的刘志雨老人是一名优秀的陶瓷造型工程师,解放初期他就在陶瓷厂工作。他讲的与记载的略有不同,他称陶瓷厂最初是由日本人建的,始建年代也是1940年,当时在厂子右侧,还有日本人住的小房。推测中国人也有一些股份,当时有中国人参与管理,有一个叫王秉公的人,和他的父亲应该是参股的,在伪满时期,王秉公还参与过陶瓷厂的管理工作。
据刘志雨描述,伪满时期,由于战事和政治原因,以山海关为界,关里的瓷进不来,这就是日本人为何要在东北建陶瓷厂的原因。当时的“大明陶瓷株式会社”生产的产品,最著名的就是劳工碗,这种碗也叫“劳工盔子”,颜色发黑,不漂亮,又厚又高,老百姓常拿它当蒜缸子使。当时也能生产一些粗瓷的蓝边碗。
据记载,当时蓝边粗瓷碗的最高年产量达360万件。后来,大明陶瓷株式会社更名为满洲兴隆山窑业株式会社。伪满时期,这个厂的位置很特殊,厂里的工人是免抓劳工的。
在战乱中得以保留的陶瓷厂
1945年后,工厂管理混乱,基本处于停产状态,当时的兴隆山属于三不管地区,周围活跃着多种武装力量,时常打仗,局势很混乱。为了保护工厂,这一时期厂里的工人还自发组织了护厂队。
刘志雨介绍,为了解决护厂队员的吃饭问题,厂里的工人背一些碗到卡伦去卖,再用卖的钱换回粮食,很多时候沿途会遭遇土匪、国民党军队的袭击,常常有生命危险。即使是这样,换来的粮食仍填不饱肚子,护厂队员常常用野菜充饥。这样的情况一直维持到1948年。
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后,东北行政委员会接管了这个工厂,隶属东北企业管理局“国营第三陶瓷厂”;1952年下放到吉林省,交由吉林省轻工业厅管,更名为“吉林省兴隆山陶瓷厂”;1958年以后交由长春市轻工业局管理,更名为“长春市陶瓷厂”,又改为“长春市陶瓷总厂”,并下设四个分厂和一个研究所。四个分厂是有分工的,一分厂和三分厂生产出口瓷,二分厂生产内销瓷,四分厂为电瓷分厂,生产电站用瓷和大套管等。另有研究所负责设计,试制新产品,在每年春秋两季的广州交易会,陶瓷厂都会选送一批样品,如要定货就大批量投入生产。
辉煌时的长春市陶瓷厂
新中国成立后,长春市陶瓷厂一直是长春市陶瓷行业的支柱企业,也是吉林省陶瓷行业重点企业之一。据记载,从1949年到1988年的39年间,为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减轻劳动强度,先后20次累计投资1576.8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设备拥有量达到412台(套),新建和扩建厂房32000平方米,拥有60米至70米长的隧道3座和1.23公里的铁路专用线。工厂不间断地进行技术改造,在原料加工工艺改革、成型工艺改革、烧成工艺改革和彩绘工艺改革工作中,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原料加工工艺改革中,原料先检验、试烧后再投入生产,使用雷蒙机、双轮粉碎机、真空炼泥机等国内先进技术粉碎原料。在成型工艺改革中,推广“四稳四好”装窑法、“四勤四平均”烧窑法、“海城三级烧窑法”,实行“装烧合一”劳动组织,将倒焰窑改造成机械化的隧道窑,燃料用燃料油取代煤炭。在彩烧工艺改革中,用氧化钴配制色料,用人工笔画兰草,后又改为铜板印花,建立彩绘彩烧工序,在彩饰上应用印戳贴花技术和喷花工艺,形成完整彩烧生产线,生产的陶瓷器皿明亮鲜艳。
工厂产品品种由粗瓷发展到细瓷、出口瓷,种类由日用陶瓷发展到工业陶瓷和建筑陶瓷,形成日用陶瓷和工业陶瓷两大类及精瓷、细瓷、出口瓷、电瓷和建筑瓷五个系列、上百个品种。陶瓷厂最鼎盛辉煌的时候,职工有近2000人,其产品无论瓷质釉面,还是造型装饰,都达到了很高的质量和出口的标准,各类规格的套碗、平盘、汤盘、西餐具、咖啡具、茶具、酒具等,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还远销美国、加拿大、波兰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1957年,长春市陶瓷厂为当时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台东风牌小轿车装上瓷插座;1959年北京人民大会堂落成,长春市陶瓷厂设计生产的玉尊6头雕金茶具摆在吉林厅;1966年,为法国客商设计生产的多种伞边和花边的大型烟缸在广州商品交易会展出,好评如潮,外商纷纷订货。
1970年,由长春市陶瓷厂烧制的4.7米高的毛主席挥手瓷像屹立在长春市胜利公园正门广场,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风吹雨打仍然没有大的损坏,只是在1989年、2003年和2004年进行过3次粉刷和补修,足见当年技术的先进。1986年,该厂生产的高压电瓷通过省级鉴定,填补省内空白。
可惜的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长春市陶瓷厂由于原材料靠外进、生产成本高等原因,不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于1995年宣告破产。
据了解,如今原长春市陶瓷厂的老职工家庭还有1600户,健在的老职工多在七八十岁,生活在兴隆山镇繁荣社区内。在昔日长春市陶瓷厂的周边,一些像刘志雨一样,对陶瓷厂满怀情感的老设计师和他们的后人开起了陶瓷、陶艺工作室,昔日陶瓷厂先进的工艺以这种形式得以继承和发扬。
知识点
长春的陶瓷业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长春最早的陶瓷企业是1914年5月由双阳县五区柈子窝棚(今双阳区劝农山乡流砂村东柈子沟屯)贵良等发起创办的中兴瓷业股份有限公司,但只存在十年即停业。1939年和1941年,由日本人伽藤登和小野吉在九台镇东创办的满洲陶瓷株式会社和由中国人王性生发起的大明陶瓷株式会社先后投产,成为长春陶瓷业的两大企业。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69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