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社会大美育丨江南点心征服外国胃!上海市民艺术夜校迎来首批外籍学员

 

最快8秒内即抢光名额的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春季班昨晚开学,全市123个教学点将开出278门课程,招收学员6507人。上海市群众艺术馆103教室里,首次开启了为外籍人士开设的江南点心课。案板前端坐的学生来自英国、俄罗斯、巴西、日本等多个国家,首批尝鲜的外籍学员的加入,为社会大美育添了一抹国际化色彩。

图说:学员们学做青团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下同)

身着特别定制的白色厨师服,上面绣着“中国”和“Chinese cuisine(中华美食)”的字样,担任本次课程的老师仲军曾是锦江饭店和万豪酒店的主厨,也曾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国家工作过,拥有丰富的中餐推广经验。仲军给首批外籍学员上的第一堂课是学习制作青团,接下来的11堂课,每一次都会教一样新的点心。

没有传统的讲台,取而代之的是一张摆满食材和蒸笼的条案。仲军提前烹制了五种色彩鲜艳的江南点心,和一旁的翻译助教一同向大家用中英双语介绍:“这里有江南船点——南瓜球和玉米笋,烘烤的酥饼、上海人爱吃的条头糕还有清明时节的时令点心青团。”看到和南瓜、玉米高度相似的糕点,外籍学员们都连连感慨不可思议,来自俄罗斯的伊莲娜赞叹道:“老师是一位‘雕塑家’!他把美食玩成了艺术!”

图说:仲军介绍江南点心

“我们传统的青团是用猪油制作,这次换成了黄油”,针对外籍学员,仲军在制作上进行了一些改良,但口味上也有坚持,他准备的是传统的红豆沙和奶黄馅料。每一步制作,他都穿梭在各张案板前,看到面团干了,他会补充倒一点青苗汁,如果面团不成型,他又马上拿来澄面供学员揉进去。看到一位学员面团水加多了,仲军说着“太烂了,我们要做到三光——盆光、手光、皮光”,来自日本的當山绘梨奈好奇地用中文问,“太烂了”是哪层意思?同桌赶紧教她,就是“太湿了”的意思。

不过半小时功夫,所有人的青团都制作完毕,一笼笼排队上锅蒸了起来。伊莲娜还为自己的青团点缀了核桃仁和葡萄干,丰富口感。看到这个清明时令的中式点心,伊莲娜想起了7年前来到中国便是烟花三月,在中国度过的第一个假期便是清明节,她选择了去苏州游览园林。伊莲娜表示:“任何文化都有很多面,饮食就是其中之一,中国的食物可以讲述故事,也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所以我希望通过学习烹饪去了解中国文化、上海文化。”

图说:学员制作的青团

曾在大学工作的伊莲娜常常在暑期带着学生周游中国,中国食物的多样性和国际化让她感受颇深。在新疆,她可以吃到中亚的食物,她的妈妈是哈萨克斯坦人,所以在新疆尝到了妈妈的味道;在西双版纳,因为接壤缅甸等国家,她品尝到了浓郁的东南亚风情;到了北方的内蒙古,乳制品的盛行让她觉得和自己的国家俄罗斯非常相似。伊莲娜说起美食滔滔不绝:“中国各个省份、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美食,甚至不同季节吃的食物也不同,中国美食背后的文化真的博大精深。”

来自巴西的马修夫妇一同来参加课程,点心制作对他们而言更是一次家庭活动。马修坦言在家几乎都是妻子做饭,学习点心制作好像为他们打开了中式美食的大门,“回去之后我会和妻子一起制作青团给孩子们吃。”同样蒸好了六枚青团的英国学员约翰,细心地拿起打包盒装好,打算带回去和妻子以及两个儿子分享。约翰的妻子是中国人,他坦言,自己是在妻子的推荐下前来报名的,上海的国际化程度,让他来沪至今没有学会讲中文,这次餐桌上终于可以从炸薯条变成中式点心了。

图说:仲军教学员制作青团

在上海一家日企上班的當山绘梨奈来自日本冲绳县,在家乡她遇见了很多友善的中国游客,于是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中文,毕业后来到上海。工作间隙,她在社交软件小红书上看到网友关于市民艺术夜校的推荐,感到非常有意思,便立马打电话咨询。热情的群艺馆工作人员告诉她,春季班刚好开出了专门针对外籍人士的江南点心课,于是她便在微信中提出了课程申请,“中国太方便了,有手机什么事情都可以做。”青团的模样让她想起了日本的甜点大福,初到上海半年的她已经会说简单的上海话,听说市民艺术夜校还有沪语课程,她惊喜地说:“下一次我想报名沪语课!”(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马上评丨老品牌有新魅力

还记得前不久春季班报名当天的上午10时,上海有38万人涌入报名平台,最快的班级用时8秒名额全被抢完。抢到名额的学员中,39%为80后,40%为90后,可以看到年轻人是主力,无怪乎能在小红书刷到夜校的推荐。

图说:古典舞班

每一次在开学季踏入市民艺术夜校,都能感受到新的亮点。这次除了为外籍人士开设的江南点心班,国画、书法、声乐、古典舞、故事、Q版娃娃制作还开出了6门提高班,从而满足受众群体对课程多元化提升的需求。像古典舞的报名者,需要提前提交视频进行面试,老师也秉承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宁可招不满,也不能放松要求。而对学员有要求的班级,老师也必须是副教授以上级别。

高标准、高品质、亲民价是夜校一贯的坚持,不断根据市民的新需求调整文化供给方向,则是这个老品牌越来越吸引新群体的秘籍。上海评弹团首次加入市民艺术夜校,携手普及评弹艺术;上海大世界的表演工作坊首次在黑匣子剧场教学,给予学员更直观的戏剧沉浸感;在文商旅融合的上海传统历史文化中心豫园街区,廿肆传艺社带着大家学习国潮汉服的立体剪裁和编织花纺课程……目前,群艺馆已经开始策划下学期秋季班的课程,更多专业机构和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将带来更多惊艳的公共艺术课程。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7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