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驱虫药:使君子

 

中国传统的“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在植物的世界,还真是有种名字就叫“四君子”的花,四君子的学名是使君子。

中医

中药使君子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四川。9~10月果皮变紫黑时采收,晒干。本品气微香,味微甜。以个大、仁饱满、色黄白者为佳。去壳,取种仁生用或炒用。

中药使君子性味甘,温。归脾、胃经。具有杀虫消积的功效。

使君子命名,相传潘州医郭使君治小儿诸疾独用此药,且疗效甚佳,后人将此药命名使君子以作纪念。此外本品还有留求子、史君子、五棱子、索子果、山羊屎等名称,均不常用。

北宋年间,潘洲一带有个叫郭使君的郎中,精通医道,深得乡邻尊敬。一天,他上山采药被一种结在藤状植物上的果实所吸引。果实形如山栀,又似诃子,去壳尝之,其味甘淡,气芳香,于是摘下一些带回家来想研究它的药性。几天后,郭使君见这些果实未干透,怕久放发霉,就放到锅中炙炒。不一会儿,浓郁的香气弥散开来,诱得年幼的孙子嚷着要吃。使君无奈,就拣出炒熟的三枚给孙儿吃。没想到次日早晨,孙子解大便时竟排出了几条蛔虫。使君思想其缘故,莫非这果儿能驱除蛔虫?于是就又给孙子吃了八九枚。这下子可把孙儿折腾坏了,又是一个劲打嗝,又是呕吐。郎中断定是过量中毒,忙用甘草、生姜等给孙儿解了毒。几天后,他再次给孙子服食了三四枚,果然孙儿又顺利排出了几条蛔虫。这孙儿本偏食,面黄瘦弱,吃果子不仅驱了虫,而且食欲大增,身体也渐渐强壮起来。此后,郭郎中在行医时,遇到疳积、虫积的患儿,就酌量用这种果实去医治,每获良效。人们问起这果子的名字,郎中一时想不出,最后应允了大家的叫法,取名“使君子”。

《本草乘雅半偈》

使君子。气味甘温,无毒。主小儿五疳,小便白浊,杀虫,疗泻痢。

【核曰】出岭南,今闽之邵武、蜀之眉州皆有。生山野及水岸,藤蔓如葛,绕树而上。叶青绿,如两指头,长二寸许。四五月开花,一簇一二十葩,淡红,轻盈如海棠。作实先黄,老则紫黑,大类卮子,壳有五棱,中仁如榧,色味如栗,七月采取。久则油黑,不堪用矣。

【参曰】华瓣五出,实介五棱,中仁软美,甘润温暄,诚脾藏之委任,具脾府之体用者也。故主脾失委任而致五疳,水无承制而作溺浊,胃废体用而生虫蠹及泻痢者。使君子躬行克尽,执扬苦欲,绥柔藏府,因以命名,与协味之辛烈而威刑者不相侔也。

《本草经解要》

使君子。气温,味甘,无毒。主小儿五疳,小便白浊,杀虫,疗泻痢。

使君子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俱升,阳也。小儿疳症,名虽有五,原皆由脾虚,脾虚则不健运,于是积聚生疳也。其主之者,味甘可以益脾,气温可以健运也。中气不足,则溲溺为之变,所以小便白而混浊也,其主之者,甘温益气,气足则清肃而便清也。甘温之品,则具条达之性,能泻脾经之湿热,湿热清,则泻痢自止而虫不生,所以杀虫疗泻痢也。

制方:

使君子同芦荟、芜荑、滑石、麦芽、厚朴、陈皮,杀疳虫,消疳积。

专为末,治小儿蛔痛及虚肿。

煎汤漱虫牙疼痛。

不良反应

使君子有毒成分为使君子酸钾。使君子氨酸可造成实验动物癫痫大发作,其引起的脑损伤与动物年龄、给药剂量有关。本品内服可致胃肠刺激及膈肌痉挛,毒副作用表现为,呃逆、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出冷汗、四肢发冷,重者可出现抽搐、惊厥、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中毒原因主要是内服生品、误食过量新鲜果实,或用量过大。

现代药理

中药使君子主要含有机酸类成分:使君子酸,苹果酸,柠檬酸等;脂肪酸类成分: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硬脂酸,花生酸等;生物碱类成分:葫芦巴碱等。还含氨基酸等。10%使君子水浸膏可使蚯蚓麻痹或死亡;使君子仁提取物有较强的麻痹猪蛔头部的作用,麻痹前可见刺激现象,其有效成分为使君子氨酸钾;其所含吡啶类及油对人、动物均有明显的驱蛔效果;其粉有驱蛲虫作用。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70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