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预售当日订单破2万的比亚迪海豹,野心不止于model 3

 

比亚迪2022年销量有望站上百万大关,此时出现的海豹,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今年的车市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整体不容乐观,但比亚迪的表现可谓是逆势崛起,一枝独秀,1-4月累计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390212辆,同比增长397.63%,创历史新高。

借此上升之势,比亚迪“海洋”系列发布并预售了重磅新车——比亚迪海豹。预售当日,其订单就达到22637台,是前无古人的现象级纯电产品,更为比亚迪2022年的辉煌表现添下浓墨重彩一笔。

比亚迪海豹广受关注的原因,或许可以归结为,它是一家车企同时完美融合产品定位洞察、新能源三电技术实现和整车工程落地三大实力的行业标杆产品。在新能源爆发的风口之上,海豹完美迎合了用户的主流诉求。

“海洋美学”披上运动装

理解用户诉求的第一步,是符合用户审美品味的造型。海豹的设计依然由沃尔夫冈·艾格团队打造,延续了“海洋美学”的设计理念,并演绎出了更具活力的运动美感。

e平台3.0与大部分纯电平台类似,有长轴距,短前后悬的特征。这一特征被运动化的造型加以充分利用。

设计师很好地把握了前舱、座舱和车尾的比例,前舱修长且下沉,车尾的溜背造型十分精悍,辅以海浪双腰线设计元素,以及前机盖上有力的筋线元素,共同塑造出视觉俯冲感。

尤为值得关注的一个细节是:整车1460mm的车高与燃油车大抵相同,没有部分纯电轿车“踩高跷”的视觉效果,令海豹看起来很干练。同时,流线型车身带来0.219低风阻系数,叠加“低趴”产生的低迎风面积,最终带来更低的高速风阻力,实现更优的高速能耗表现。

CTB到底给海豹带来什么

好的造型固然能留下出色的第一印象,但是在行业造型水平普遍提升的前提下,海豹拿出了更多的“干货”,说服消费者。其中之一,便是广为讨论的CTB技术。类似的“CTX”概念,今年炒得火热,比亚迪的CTB是什么?

它的核心依然是我们熟悉的刀片电池结构,用一组刀片电池+上下两块蜂窝铝板构成一块坚固的“三明治”电池整包。有多坚固?海豹的刀片电池整包经过50吨重卡的碾压,依旧完好无损,装车后可以正常行驶。

更严谨地说,刀片电池整包可以产生很强的抗扭刚度和对抗弯矩的能力,且刀片电池电芯本身能顺利通过严苛的穿刺实验,即使在细微形变的条件下风险也极低。于是,工程师便被巧妙地安排它承受整车载荷的作用,取代传统白车身下底板功能,结构更紧凑,重量更轻,以获得更好的先天能耗表现。

比亚迪CTB与特斯拉的CTC有一些相似之处,它们都取消了白车身下底板,实现结构优化。但是,比亚迪刀片电池电芯和蜂窝铝上下盖板各司其职,分别提供抗扭、抗弯刚度,而特斯拉圆柱形电池无法起到类似的作用。换言之,其壳体承担了此前白车身下车体全部的受力载荷,电芯只是额外的负重,因此在同等重量下无法达到CTB技术对结构刚性的贡献。

特斯拉CTC方案

消费者看问题的角度,则是这项技术到底给自己带来怎样的收益。除了最直观的降低能耗,之前提到的比亚迪海豹的低趴造型,也与CTB息息相关。

1462mm的车高,既没有牺牲离地间隙通过性,也没有像其他大部分新能源轿车一样,挤压后排垂直乘坐空间。大部分纯电轿车的坐垫高度仅为300mm,而燃油轿车的后排坐垫高度可以达到320mm,比亚迪海豹的数据更接近后者,也带来更为舒适的坐姿和大腿承托表现。

更重要的是,由于刀片电池整包的刚度比大部分传统的白车身底板提升了近13倍,且自身的电芯具有极佳的稳定性,因此由刀片电池整包参与受力传递的车身,结构安全表现大幅提升。

相比CTP结构,电池包的纵向应力传递效率提升了83%,提升了正碰时能量吸收效率;侧向应力传递效率提升了125%,侧向能量吸收提升了88%,整车侧柱碰撞侵入量可以减少45%。

当然,整车最终的安全性表现,也离不开e平台3.0其他全局传力结构的设计优化,但CTB技术无疑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拥有“全局观”的三电优等生

CTB方案的背后,比亚迪融合了三电和整车的先进技术实力,朝着“全局最优”的目标演化,而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例如,八合一动力总成,集八大电动力元器件于一体,减少连接线束或额外支架所产生的重量、体积和能耗。

最终的结果是,电动力系统的功率密度提升了30%,四驱版车型重量降低了16%,综合工况效率高达89%。这意味着同等重量下的更大功率——四驱版车型最大功率390kW,峰值扭矩670Nm,0-100km/h加速仅需3.8s;同时还兼顾更好的综合能耗,凭借12.7kWh/100km的电耗水平,实现了650km的超长续航表现。

当然,高度集成化的电动力系统,还有一个小彩蛋,就是实用的前备箱空间。

不仅结构紧凑,电动力系统内部,也实现了高效的功能复用。大部分新能源车型快速充电时,仅使用车载充电器,由于热管理原因,很难保持较长时间的高功率充电。

e平台3.0车型高电压电驱升压充电功能,利用电驱系统的IGBT反向为电池快充,分担车载充电器的功率,电驱系统的功率半导体有升压效果,通过降低电流减少发热,最终实现较高的总和充电功率,也能更好地保护车载充电器的寿命。

这意味着比亚迪海豹可以适应不同充电桩的电压条件,从300V-750V电压范围,均能实现充电,降低了对电桩基建的依赖,更能适应长途出行。其最大充电功率为150kW,接近2C充电倍率,且能保持高功率充电较长时间, 15分钟可增加近300km续航。

实现高效率的另一大途径是电机形式的选择,比亚迪海豹采用后永磁+前感应式方案。永磁电机能效更高,作为日常驱动使用,此时前感应式不产生拖拽力矩,行驶高效;急加速时感应电机过载能力更强,可以带来更出色的爆发力,完美兼顾性能与能耗。

精准的温控技术,也是比亚迪海豹的一大亮点。对乘员舱和电池系统,独立的温度管理可以更有效地提升热能的利用效率。

电池包采用冷媒直冷直热的方式,将温差控制在5℃以内,提升20%热效率,以获得更稳定的电池寿命。而能在-30℃-60℃的宽温区内工作热泵系统,与特斯拉类似,可以吸收电驱系统的废热,为座舱等环境加热,使整车能耗降低,低温续航更长。

电动车不可回避的操控问题

比亚迪对三电的精细化深耕不止求快,更侧重“效率”和“安全”。话分两头,对于电动车而言,低门槛的“快”本身并不稀奇,如何让用户轻松驾驭,才是真正的挑战。因此,海豹在操控性上付出了许多的努力。

首先是硬件层面的升级,比亚迪海豹首次采用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悬架结构,CTB技术令白车身的最大抗扭刚度达到40,500Nm/°,为操控性打下良好的基础。铝合金摆臂与转向节降低簧下质量,搭配低摩擦衬套进一步提升操控响应。

制动性能方面,定钳式制动卡钳+打孔通风刹车盘的组合,相比同价位大部分车型采用的浮钳式卡钳,可以提升制动效率,减少制动衰减。与之匹配的是线控制动系统,提升40%响应速度,建立起的压力比传统真空助力提升44%,同时解耦了制动脚感与路面关系,不出现弹脚等令人紧张的感受,更有利于轻松驾驭车辆。

比亚迪海豹还搭载频率可变阻尼减振器,在颠簸较小的路面上提升阻尼值,确保过弯时的支撑力和高速行驶的稳定性,在路况更恶劣的环境下则降低阻尼值,减缓冲击,兼顾舒适性。

其次是软件标定层面,传统的ESP通过监测轮端信号,判断车辆滑移率,发生滑移时,以控制制动系统为主、动力系统为辅,限制轮端动力输出,以达到回归安全行驶的目的,控制链路长,反应周期偏慢,且手段较单一,属于“亡羊补牢”。

比亚迪海豹搭载的iTAC智能扭矩控制技术,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它通过收集电机端旋变传感器信号,相比单独依靠轮端信号,iTAC的识别精度提高300多倍,可提前50毫秒以上预测车轮转速变化趋势,属于“未卜先知”。

再利用电机扭矩调节灵敏性的优势,不过度依赖制动系统的动作,而是及时通过电机输出负扭矩,或者在前后轴之间扭矩转移,使车辆整体避免打滑,如同自带轨道般稳健地高速过弯,大幅提高了操控极限。

底盘大师汉斯·柯克团队也为比亚迪海豹带来了精心的调校,实现50:50黄金轴荷比。电车先天具有低质心优势,同时要匹配合理的悬架几何关系,控制俯仰和翻滚中心位置,降低急加速、急减速时的俯仰,以及高速过弯时的侧倾问题。

此外,汉斯·柯克团队还完成了DP-EPS双小齿轮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不同驾驶模式标定,让出色的软硬件实力,在驾驶者的手中操纵得得心应手。其麋鹿测试成绩最后为出色的83.5km/h,单移线测试通过车速133km/h,稳态回转最大横向稳定加速度1.05g,这些都是传统意义上,高性能车级别的表现。

整体而言,比亚迪海豹通过高阶的硬件、精细化的设计和标定,充分放大了电动车本身所具备的基础优势,降低了驾驶者安全操控与获得驾驶乐趣的门槛。

海豹瞄准了谁?

聊完了车本身,再来看看,海豹对谁的地位,能构成真正的威胁?首先能联想到的,便是长期“霸榜”的Model 3。

海豹的入门款车型售价21.28万,特斯拉现款Model 3入门车型售价27.99万,差价超6.7万元。如果横向比较产品力,不难发现以下要点——

• 都拥有高效的电驱系统,能耗水平,前舱空间利用率差距有限,CLTC工况下续航水平相近

• 现阶段,海豹率先应用CTB或CTC类技术,乘坐空间更舒适,整车安全性、操控稳定性更优,Model 3实测静态刚度约为20,000Nm/°,仅为海豹的一半左右

• 入门版车型与比亚迪海豹一样,均采用磷酸铁锂路线,但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通过了针刺试验,将磷酸铁锂的电芯安全性提升至全新高度

• 海豹高电压电驱升压充电技术,对非自建超充设施以外的充电设施适应性更友好,在中国市场更具普适性

相比而言,比亚迪海豹21.28万起的售价称得上“物有所值”,而现阶段经过几轮涨价,涨幅逾4万元的特斯拉Model 3,产品力则逊色许多,并不是理想的购入时机。

更长远地看,近2.3万的海豹订单,影响的不止是特斯拉的份额,而是国内中型车市场整体的格局。以合资品牌燃油中型车为主的市场,或将面临洗牌,其原因包括:

• 强大的三电技术与整车工程能力,保障了安全和续航、补能便利性,打消用户对新能源产品的后顾之忧

• 新能源车拥有与生俱来的成本、性能维度优势,在油价上涨的大背景下,或将对燃油车产生降维打击

• 运动化的外观设计令人眼前一亮,操控性的出色表现表里如一,符合年轻化消费群体对购车的预期

期待比亚迪海豹的“爆款潜质”,为中国品牌纯电产品的普及,谱写新的篇章。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007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74062.html